举报
相关知识点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1.矛盾普遍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要敢于揭露矛盾,并努力寻求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指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并贯穿于人类 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必须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再具有对抗的性质,而是通过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出来。 相关知识点2: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主义的矛盾不表现为剧烈的冲突和对抗,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而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的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社会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质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2)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根本不同。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只能用民主、说服的教育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如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经济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除了对抗性的一面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官僚资本主义已经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与无产阶级有过合作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明确将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在人民范畴之内。 相关知识点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 2.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 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 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 %以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4.我国具备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城镇化加快发展,市场潜力巨大。(2)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3)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4)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00:37 , Processed in 0.1225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