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2012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新传学院非常难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悦人 发表于 12-6-19 12:4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来不打算写什么的,因为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只是前几天被几个学妹说动,又恰巧在整理自己的笔记,还是打算写一些个人经验吧, 。

厦大新传学院非常难考,12年的招收比例是43:1.报了1194人,实质统考招收了28人。说实话太难了点。但是考上的性价比又非常高,这一点我们亲爱的狼哥已经强调了很多次,我就不在多言了。我比较幸运,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通过的初试,复试也算正常发挥。最终被顺利录取。

下面就大概说说我的复习方法。我是从6月份正式决定考研的。而且是跨专业。
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期末考完试玩了两天就开始正式投入到复习中滴。因为我比别人起步晚,所以只能提高效率。
第一轮:
首先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快速的把书浏览的了一遍,主要是《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总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公关关系学》的重点教程。其中两本新闻史与两本广告学是交叉看着,这样有利于转换思维,不会太疲乏,也有利于讲不同书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公共关系只看了重点章节,比如公关的定义,危机公关什么的••••••《报纸编辑学》和《电视新闻学》没有看,因为时间不够。
我强调的是看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做笔记,因为时间真的不够,不过是把课本上的东西又抄了一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我个人建议是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书上随便画画,至少第二次再看书的时候不至于完全没有印象。而且对于刚接触的新书来说,你压根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第二轮:
大概是7月末的时候,我就看完了9本书,但是说实话,仅仅有一个印象,大概知道了什么事广告,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传播••••然后这个时候,我买了一本前年一个高分学长的笔记,这个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记得那个学长说了一句话:“不要做笔记,每一年的高分选手都是不做笔记直接背”。的确如此。
当我拿到学长的笔记,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轮复习。学长的笔记是把各科的重点列了出来,也列了一些脉络。我就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一边对应着笔记一边对应这课本进行复习。这样完整的看一遍后等于你在第二轮又看了两边书,一遍笔记,一遍课本。而且看完后你会知道重点在哪里?复习知识点在哪里?而且,无论任何人,做的笔记都只能是接近完美,多少也会有遗漏,所以在对应课本的时候,我就会将学长个别遗漏的知识点直接用笔补写在笔记空白处,这样虽然耗点时间,但是用处却很大。比如学长只总结了日用品和特殊品的概念,我就在旁边把选购品写了上去。也许学长觉得选购品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通过我自己写了一次,我就对选购品概念意义特别深刻,再和笔记旁边的日用品和特殊品比较,就一次性将三者的定义记忆下来了。
总的来说,笔记比课本好一点,因为看起来不费力,看到最后基本是越来越少,笔记的厚度越来越薄,越来越轻松。


第三轮::
大概8月中下旬的时候,我就把学长的笔记搞完了。接下来,我就开始背笔记,基本是疯狂的背。每天除了学英语,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背诵笔记。当然课本也放在一旁。当被笔记中有些意思或者知识点理念不全的时候,就会翻开出旁边的课本,看看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有些比较难的概念,怎么背都觉得非常拗口,这个时候就再回头看课本,之所以拗口就是因为你没有理解,理解了就觉得不拗口了。
对了,再补充一下,从暑假的时候就应该看专业杂志了,广告是一定要看的,因为厦大的实务试卷考的非常非常活,《中国广告》就不错,号称中国第一本广告专业杂志,我们的爱爱教授上了好些次该杂志,厦大广告专业也经常被介绍。中国广告每月一本,零售15元,而且信息量非常大,不过一般学校应该有这本专业杂志。在看《中国广告》时,一定要记得做笔记,不要看过就看过了,没有笔记等于白看。比如央视广告今年招商额多少,比如那个奥美又兼并了哪一家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热点事件、高校的哪个知名学者又提出了什么教学观点等等,都要记下来。不要用笔写在本子上,太浪费时间了,而且不实用,记得输入电脑,后期便于整理。关于广告界的热点事件,或者说传媒界的大事件,《中国广告》里都有,后期如果没时间就可以忽略,因为一般来说考研考的热点事件最后一两个月新发生的事情都不会考,因为时间差太短。至于新闻方面的,厦大基础卷很基础,只需要背诵就行了,所以就不用怎么看课外杂志了。关于一些热点社会事件,还是要注意下,因为要考新闻评论,了解下各方的观点就行了。2012年厦大初试没有考新闻评论,但是在复试笔试却考了,很多人没有想到••••呵呵。。


第四轮:
九月中旬,笔记背完了,我就开始弄真题。聚英论坛的《全书》看看就行了,我借用了朋友的全书,看了些真题,(真题网上可以下载),里买的答案仅仅参考就得了,没必要背诵。我做真题的时候还是参考的那个笔记,用笔记作为答案来做。只需要答重点就行了。至于论述后面再总结。而且你在做真题的时候基本上是把笔记或者课本又看了一遍。东西越看越少,要到达这个状态。我高考的时候就有个习惯,就是用完的参考书就烧掉,免得看着心烦。真题我弄了两边。自我感觉还不错。

然后这个时候我自己又总结了一些笔记,比如把中新史和外新史的填空题全部列出来,把空子预留出来,然后自己打印出来填写,再看是对是错。错的再更正。这样一遍下来比你背5遍都有效。因为总是背诵输入没有输出你就不清楚自己到底背到什么程度了,同时动手写也有利于记忆。

第五轮:
差不多到10月末的时候,后面这一月的时间就是疯狂的开始背笔记。那个时候我的重点是政治,基本就是每天化两个小时候背诵巩固笔记,越背越熟悉,越背越简单。背完笔记后我又快速的把课本过了一边。对了,强调的是,前面我没有背诵《报纸编辑学》和《电视新闻学》现在就开始背了,就当着很恶心的概念来进行背诵。
这一段时间也可以看看导师的论文了,厦大的就可以看看爱爱的和水水的,还是那句话,不要看过就过了,要记得做笔记。把里面精彩的论点和数据记录下来。而且论文做笔记更简单,知网上下载的是PDF格式,你自己转化成word文档后,里面的语句就可以直接复制粘贴,非常方便。、

第六轮:
十一月中旬就开始总结笔记了,把前面的广告杂志,论文,案例全部综合起来。而且这个时候就可以总结专题了。我是用两个周的时间总结了专题。比如总结到中国广告学生培养和广告教育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厦门大学陈陪爱教授曾经说了哪些话。显得很专业。然后下面是历史脉络,就是中国高校哪一年以那所学校为首开始开办广告学,哪一年开始招收广告研究生。再下来是各个名家学者有什么观点,中国广告教育的现状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最后再展位一下未来神马的••••
还有一点,有些好的句子也可以抄录下来,我就总结了一些非常冠冕堂皇的话,比如《新闻学概论》中有一章讲受众特点前讲了中国现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这一段就可以用来不管是广告还是新闻还是公关。至少让老师知道你具有宏观视野。还有一些名著中的话,比如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等等••••别人都说是我选择了广告,其实是广告选择了我。
最后我给自己出了4套模拟真题,完全用3个小时来做,收获不错。

第七轮:
最后半个月,就是来回背诵笔记,专题了。反复来回
其实我个人认为越到后面越简单越轻松。

最后,我想说下,厦大新传试题这些年都有变化,但是千万不要有投机取巧的,比如今年初试试卷上没有直接考新闻史的题,千万不要以为可以不用复习,说不定13年就大考新闻。
其实很多时候,即使没有考,但是试卷上还是可以表现出来的。比如今年基础卷好多题我就用到了中新史的新闻事件和时间,最后我基础分数不错。

好了,写了这么多,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在厦大等你们••••
有人问要联系方式,这个••••有什么事私信说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范老师 + 10 + 50 感谢您积极参与论坛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范老师 发表于 12-6-20 09:02: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好文章,加分鼓励
板凳
仔小馒头 发表于 12-6-20 09:53:41 | 只看该作者
厦大是我梦想中的校园 楼主真厉害  并且楼主总结的好细致  辛苦辛苦  非常感谢
地板
出走的小狐狸 发表于 12-6-20 11:03:43 | 只看该作者
说到笔记的问题,我想问楼主 笔记是在哪里买到的?
5#
hgwt1114 发表于 12-6-23 15:13: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要努力啊
6#
嗯(⊙_⊙) 发表于 12-7-7 22:06: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知道 笔记到底到哪里买  还有真题之类的 网上的靠谱么
7#
最讨厌考试了 发表于 12-7-10 17:46:58 | 只看该作者
与楼上同问。

看完终于有了一点方向感,谢谢分享。
8#
rns1990 发表于 12-8-24 10:32:54 | 只看该作者
[t:1]受教了~感谢感谢~~~~
9#
vincent, 发表于 13-3-5 10:13:29 | 只看该作者
厦大真的很难考么?   三跨考生表示压力真的很大啊 ,,,,
10#
猫猫在跳舞 发表于 13-3-9 14:21: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谢谢楼主!非常好的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1 01:51 , Processed in 0.08620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