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学考研真题——博仁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brmml 发表于 12-7-4 17: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学考研真题——博仁解读
  历史学研究生统一考试自2007年实行以来,到2012年的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在这六年中,历史学基础试题的模式已经是比较稳定与成熟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基础试题的命题规律也更容易探究。而对命题规律的把握则是每一个考生最为关切,但在自己的复习过程中又需经历长期摸索才能掌握,甚至直到考试时也有不甚了了的。因此,在复习之前先对历年真题的情况有个全面与透彻的了解,对整个的复习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结合个人的考研经验及对历年真题的考察上做出的几点分析。
  一、历年真题命题的准绳——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权威文件,是整个历史学复习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同时也是历史学基础命题的根据。也就是说,历史学基础试题的命制是不能脱离考试大纲的内容的。做好每个考纲指示考点的梳理是所有复习的前提。当然,以上所说都只是宏观上的论述,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命题者是怎样命制试题的呢?
  首先,真题有直接利用大纲条目作为考题的做法。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2008年的考纲中,中国古代史部分第7条的第7个子目为“元代行省制度”,而同年的考题第32题为 “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2009年的考纲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3条的第一个子目为“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兴起”,而当年的第32题为“简述晚清湘淮势力的崛起及其影响”。
  除了这种几乎完全重合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则是对考纲的修正或者是对几个考纲条目的整合。如2011年第33题为“分析雅典民主政体与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就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国”这两个条目的整合,并突出考生对不同文明异同的把握。
  除了这种30分的综合题之外,考纲对名词解释也有很大的指示作用。如:
如2009年名词解释第28题为“卡德纳斯改革”,这一改革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的第7个子目。2012年的“1905年俄国革命”则为当年考纲条目“1905年的俄国革命”等等。
  这种考纲的导向性是极为明确的,命题者对考纲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主要是要考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学知识。我们注意到,在综合题上面,命题者注重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宏观把握,要求考生能把握大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意义、比较其异同。而在名词解释这种题的层面上,对考纲的利用也有着一种有意思的规律。即凡是直接利用考纲条目作为名词解释的内容都是非重点内容(这里是比较而言的),无法作为一个大的题目出现,因此倾向于名词解释。许多考生在阅读亚非拉国家的历史时会有一种对待鸡肋的感觉,花很多时间掌握又觉得不值,但不去读有觉得失之可惜。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只在大面上进行掌握,而不要拘泥于历史事件的细微的发展脉络了。2009年的第34题“概述19世纪以来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高潮”就是对这些有如鸡肋的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如果我们能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掌握这些事件,无论是答好简答论述或名词解释都是不难的。
由上可以看出,考纲的指示性是很强的。而这种指示性不仅仅表现在每年的真题中,还有和真题具有同等权威性的样题中。如名词解释的第3个样题为“封君封臣制”,这正是对“中世纪的西欧”中“封君封臣制与农奴制”这一条的直接利用。因此,即使在考试形式发生某种变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样题的分析而得到某些具有指示性的信息。
  其次,考纲的调整反映着将来的命题趋势。2007年颁布大纲以来,之后的三年大纲都没有大的改变,只有一些局部的调整。但2011年却有着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是说会在当年的试题当中立刻反映出来,但无疑是一种命题走向的信号。在我对考试大纲转变与考试试题的命制中,我得出了连个结论。其一,考纲的改动处是将来命题的重点处。这是因为,进过五六年的考察,历史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知识点几乎都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察,而改动的,特别是新增加的领域却还是空白处。考研命题人很容易将这一领域作为自己命题的重点。还拿“1905年俄国革命”为例。在2010年以前的考纲中,我们只能找到1905年革命之后的俄国二月与十月革命,1905年革命为2011年新大纲的新增内容。而这一内容在2012年的名词解释中予以出现。同样,改动了的考纲条目也具有这种指示性。例如:
  2010年的考纲中有“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这一条,2011年则进行了很大的整合,主题部分改为了“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而另外的部分则分散至“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的政治演进”,按理说,这种分散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合理性,因为“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实际上已经包含了“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的政治演进”这两条的后半部分。但命题者的这种突出与强调并非是随意的,它具有极强的指示性。2012年的第33题,便以拿破仑二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为题,考察了“19世纪法国的政治演进”这一内容。
  二、历史学基础试题的来源——统考前各校考研真题
历史学基础的命题虽然是从2007年才开始的,但历史学考研却已经有了20余年的历史,这么多年积淀下来的大量自主命题的试题几乎已经将历史学统考的考点覆盖了。另外,命题的专家都是经历过以前的自主命题阶段的,在新的试卷形式下,最能借鉴的就是以往的真题。那么,真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借鉴以前的试题呢?我们看一些情况:
2012年名词解释的第28题“年鉴学派”,为四川大学2005世界近现代史
2011年第33题“分析雅典民主政体与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为北京大学通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多年考题。
  甚至连样题的材料解析题,我也发现曾经是华中师范大学某年的近代史考试试题。
这种原题出现的比率,就我以前掌握的情况而言,就大约要占1/3之多,可能受我所见的限制,还远远要高于这个情况。2008年的八个名词解释,就有7个我曾经找到了出处。只是现在限于手头资料的有限性以及对比的繁琐性,就不能一一列举了。
  除了这种直接出现的题之外,还有很多具有重大提示性作用的题,我称之为类似题。比如“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是2011华中师范大学古代史复试题目,而2012年就出了一个“西汉至唐代的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两个题完全可以说是一样的题型,如果复习的时候能注意到华师所出的这个题目,我想考生不可能只是准备隋代之后的赋役制度吧?况且这里面还有一段时重复的。
再举一个世界史的例子。北大曾经出过一个比较19世纪法国和英国政治演进的题目,我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题目,再加上2011年考纲新增了两个子目,一个是“19世纪英国的改革”、“19世纪法国的政治演进”,于是我将这部分作为复习的重点。2012年的考题中,就有关于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大论述题。这个知识点明显包含在北大的考题中,而且,北大的考题更具有难度,如果能答上北大的这个论述题,那么今年这个论述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以往的真题并不是所有的都很重要。由于以前的考题都是针对二级学科的,所以考察得比较深。比如关于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部分的内容尤其生疏,而且历史学基础也基本上不考这样的题,所以就没有必要看了。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各校关于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等考题,因为这些事历史学基础的考察范围。即使偶然出现历史地理学之类的题型,也都是比较简单的。如《禹贡》这样的名词解释,我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一些内容。
  三、历史学基础命制与学术动态的关系
历史学统考是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其目的在于选拔出优秀的且适合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既然如此,那么历史学基础的命制必然会有着较强的学术导向性。命题者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史学界主要思潮的影响,也或多或少的掺杂个人的学术兴趣。而且,最近两三年的试题中,这种学术意识已经越来越重。历史学考研与高考历史的区别也正体现在这些方面。研究生考察的不仅仅是对史学的粗大的线索的把握,更看重的是考生的学术素质。因此,对整个大的学术环境的了解,我想是考生在掌握基础的情况下的必要拔高。
  现在史学界的大趋势是注重社会、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以往最看重的政治史虽然仍旧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跟政治史在教材中的分量而言,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试以2010年的试题为例。2010年的考题中,选择题3、4、6、8、9、12、14、20都属于教材中的文化部分,名词解释23、24、28也是如此。问答题32、34也同样属于社会文化部分的内容。在这年的试卷中,社会、文化、思想部分的分值为108,占整个试卷比重的三分之一强。而这些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却是比较小的。基本上只是每个大条目下的最后一个子目。如“古代希腊文明”共有6个子目,而“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只占了1/6,在教材上的比重也大体如此。其它条目的比重大概也和这里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1/6的时间与精力掌握1/3的考点,实在是事半功倍的事了。
相反,对于80年代以前研究的一些老课题,比如说中国近代史上的众多战争、条约、协议、会议等等内容,已经不怎么太受史学界关注。比如鸦片战争,曾经是颇为热闹的领域,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专家专注于这个领域了,即使有所研究,也多集中在社会领域,不在执着于政治史了。“五朵金花”的凋谢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果考生仍然将大量时间放在这些问题上,就太不值得了,尤其对于那些跨考的学生们来说。
  除这些外,还要注意统考以来的真题的研究。有的人认为,统考考过的内容是不会再考的了。这种观点如果说是前几年说,大约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历史学统考已经进行了六年的时间,大纲规定的内容基本上都已经考到的。所以,同样的内容再次出现已经是不可阻碍的一个趋势了。这正如统考前各个名校的试卷总是重复以前的考点的原因所在。当然,这种重复在现在还不可能是直接重复原题,只可能是重复以前的知识点而已。比如说,2008年的选择题第9题为:
1923年的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的论战是( )
A、问题与主义论战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D、民主与独裁论战
虽然这里的答案是B,但是C选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这个选择题的一个考点,而2010年的问答题32题正是“论述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但是,这个题却使很多科班出身的历史学考生陷入困境,更不消说考专业的考生了。可以说,往年的考题中已经开始蕴含着来年的考题,所以,对统考时期真题体现的所有的知识点的深刻掌握,既是对完善整个历史学基础知识结构的必要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考题的一种预测。
沙发
jinxin1990 发表于 12-12-30 14:14: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30 18:43 , Processed in 0.08497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