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全面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wkyan 发表于 13-8-15 22: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考点全面整合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党和毛泽东对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考研政治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而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又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私计算机考研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经过1949年到1952年三年的努力,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国营企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劳动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明显表现出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结这些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重新出现两极分化、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心理学考研展的活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如果任其自发的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使农业能够由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经济,使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状况而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这样,在土地改革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根据中农在生产中的地位、生活状况和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在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使农民容易接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心理学考研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力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由于手工业者同个体农民一样,也是小私有的独立劳动者,因此,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当然,手工业也有与农业不同的特点,如手工业个体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活动离不开市场;手工业者经营灵活,主要凭手艺吃饭,有行业帮会传统等。这些特点客观上又要求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一些与农业合作化不同的方针政策。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者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因而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海文钻石卡视频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可能性。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夺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将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资方考研钻石卡红利大体占1/4,资本主义的剥削受到限制,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资本家的剥削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来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
A. 赎买                                B. 统购统销                        
C. 公私合营                            D.合作化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3.我国在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是(    )
A.“四马分肥”               
B.定息
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D.国家资本主义
4.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 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
B.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D.它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
4.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选项A赎买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所采取的方式;B项统购统销是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C项公私合营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考研辅导班、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所以,正确答案为B选项。A选项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C选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目标,D选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原来占有的一部分生产资料归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失去了支配企业的权力。国家通过清产定股,对资本家私股采取支付定息的制度,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故选项B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低级和高级两种形式。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是由国家在私营企业中加入公股并由国家派干部同资本家合营,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入私营企业内部,企业的经营管理由公私双方共同负责。这样,私营企业生产被纳入到国家计划,生产的目的由追求剩余价值转变为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企业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资金、资方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选项ABC是低级形式,D是高级形式,故选项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毛泽东从总结经验中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从而改变了将来某一天宣布国有化、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原有想法。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基本因素。因此A选项正确。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B选项正确。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从1953年开始,其后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C选项错误。
到1952年,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的新认识,党中央和毛泽东原来关于转变的设万学海文钻石卡想发生了部分变化。毛泽东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现在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了。因此D选项正确。
2.【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历史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经验有: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选项A是干扰项,不是其历史经验的内容,应排除。故BCD选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3.【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它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建设体现的是发展生产力,改造体现的是变革生产关系,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总路线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故B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1)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互助合作积极性,确定先合作化、后机械化,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与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3)从土改后我国农村阶级关系新老变化出发,制定了合作化运动中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新老上中农,限制并消灭富农的阶级路线。选项ABC是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选项ABC为正确答案。选项D公私兼顾是建国初期“四面八方”政策的内容,不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4 05:53 , Processed in 0.12341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