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答案解析(2007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卡卡弯弯 发表于 13-8-29 18: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
答题提示:
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丁玲对成仿吾认识错误的原因。首先,考生应回顾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丁玲在对成仿吾的认识过程中,违背了认识论的哪些基本原理,也就是分析丁玲对成仿吾认识发生错误的原因。
从材料中可以提取出丁玲在认识成仿吾时所违背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为保险起见,在分析原因时,应尽可能全面。
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启示。考生应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第一问,从题目所蕴含的信息中,很容易找到答题的思路。
35.【答案要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提示:
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标准答案要求分三个层次来分析:首先,指明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指出在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中,哪一种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最后,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不同的原因。
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标准答案要求从三个层次来分析:首先,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地位;其次,分析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最后,指明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标准答案要求考生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
36.【答案要点】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
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中给出的表格,分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分别分析地主、贫雇农和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率的变化;其次,从这些变化中,分析农村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
答题提示:可以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得到答案。
第二问,要求考生阐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标准答案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方面,从地主阶级的角度;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
答题提示:运用辩证法,结合历史背景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第三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给出的表格说明减租减息的局限性。和第二问一样,考生仍需从地主阶级和农民的角度来分析;此外,还需要指出减租减息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克服它的局限性。
答题提示:运用辩证法,结合历史背景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37.【答案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继,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考研英语大纲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的要求。首先,考生应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与含义;其次,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资源挑战;最后,分析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的重要性。
答题提示:答题依据主要从材料1中获得,然后联系课本知识回答。
第二问,要求考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标准答案要求考生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其次,阐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答题提示:答题依据主要是材料2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课本的知识组织答案,重点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38.选做题
选做题Ι:
【答案要点】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体国际局势与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标准答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结合地图,从中东地区所占据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材料2,从中东地区对世界能源的贡献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材料3,从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提示:主要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课本的知识组织答案,重点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
(1)和谐世界并不是无矛盾的世界。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文明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任何文明都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注:如果考生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可斟酌给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3 19:13 , Processed in 0.49026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