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想写,因为太现实。。。。。。 楼主信息见前篇:初试复习篇和初试答题篇
首先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底4月初,比较迟,一般大部分学校调剂都快结束了。 为什么这么迟呢?因为导师们3月15日前都在忙着申请基金,又有博士考试和改卷,之后就轮到考研复试,之后就是博士复试。所以这段时间导师们是相当忙的。
1.从初试成绩公布到复试这段时间,首先要了解其他人的分数和条件,尤其是和自己报考同一个导师或课题组的。如果自己分数很高,条件也不错,可以提前联系导师啦。如果分数低,等待或调剂,随你。 2.分数线出来后,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先发邮件介绍下自己,然后慢慢争取见个面。导师一般不青睐只在面试才出现的学生。 3.不管自己报的导师有没有回复你,都可以先联系其他没有上线学生的老师,没关系。当然,也会有老师主动联系你。
影响你能否被录取的几个重要条件 1.本科科研经历(心理学的或你自己本科专业的,发过文章最好,只做过实验也行) 2.学术、学科背景(自己本科专业有没有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匹配,自己的毕设有没有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匹配) 几个更有优势的学科(因为更适合认知神经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工程等等)物理、计算机、心理学、数学、英语 另外,社会工程室的应用心理学方向:也许会更喜欢工科背景的。 3.英语不能差:最起码6级要过吧,考研英语65+吧,英语专业的或考过中级口译的就更好啦,因为一旦你的竞争对手英语更好,而你又没别的优势,那更容易被刷 4.技术:会编程,或者会操作MATLAB、SPSS、EPRIME等软件,或者会ERP、眼动仪等实验仪器的操作及数据分析。 5.本科学校:心理所不歧视2本3本没错,但人家照样可以更喜欢211、985的
在复试前必须做到以上几条中至少得具备一项,且第一项最重要,完全没有的话就处于劣势了,基本上就没戏了,很容易被刷。(可能你没有这些条件,但是别人有啊!!!)不过努力做到分数比初试线20+也许,也许还有点机会。
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一志愿录取概率更大,选择权更多(可能会有好几个课题组都想收你) 除了第一志愿录取的,组内调剂差不多就是导师间的按需分配啦, 比如有个本科学听觉的,刚好有个研究听觉的导师就收了他 比如有个毕设做了焦虑与认知的,有个要研究应激后认知的课题组就收了他 比如有个课题组做动物模型,就特别喜欢有医学背景的 其他的没有导师愿意收的,或者自己放弃的,就被刷了(比如去年有一个工作辞职考的,好不容易进了复试,还是被刷了)。。。。。。
其实这很合理,导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当然要挑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帮他们干活;同样的,我们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
关于复试的内容,我一直没有说,因为没啥好说的。整个复试就50分钟。笔试30分钟(文献翻译摘要长度2篇,中英互译,尽量写完。如果你不幸要组内调剂,导师们会参照你翻译的怎样)面试20分钟(复试顺序靠后的后来连自我介绍都不用了,一来就读摘要然后盖住文献让讲它的内容。问题主要就是本科的经历和学了什么,做过什么研究,再问个实验设计和其他的)
关于报考: 心理所是报导师的,去官网看清楚导师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衡量一下自己的条件是否匹配,自己对该方向有没有兴趣,谨慎报考。 心理所的学硕和专硕的区别:专硕要考博不能直接转博,但专硕在研三可以选择实习找工作或继续做研究,别的没区别。学硕和专硕当然是同一张考卷,心理所的老师可没有闲工夫再去另出一张卷子。
总之,报考心理所要谨慎,我当时也是衡量了自己的条件才敢报的。复习考研不容易,但不要指望别人的同情。每年至少也有三四百人报考,只有那么四五十人进复试,进复试了也还是有一部分要被刷。说的难听点,很多人一开始就注定考不上心理所。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没考上也不一定是坏事,同样有路可以走,值得拥有更好的或更适合的。
过来人的观点,仅供参考。祝看到本系列帖子的大家最终都有个好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