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11#
国学 发表于 06-12-28 18:27:41 | 只看该作者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殷墟  超纲题目,大纲范围为夏朝遗址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 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2、一条鞭法  重点,古代经济史重要过程,一般不会名词解释
 一条鞭法,“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又有“类编法”“明编法”“总赋法”等别名。是明中叶以后赋役制度的改革办法。一条鞭法最早是内阁大学士桂萼于嘉靖九年(1530)首先提出的。后来,一些地方官员曾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试行过。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改革,开始向全国推广。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神宗实录》卷220)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赋役合并,化繁为简,即将各州县赋税徭役的种种项目统一编派,总为一项征收。(二)差役合并,役归于地,把过去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地丁或丁粮派役。过去差役分三种:里甲(按户征派)、均徭(按丁征派)、杂泛(临时征派),现在三种差役合并,全部折成银两缴纳,同时将一部分差银摊入地亩,即“量地计丁”,派役时既按地又按丁,或丁六粮四,或丁四粮六,或丁粮各半。这种既量地又计丁的派役办法,是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三)田赋征银,官收官解,除国家必需的漕粮缴纳实物外,其余部分折成银两缴纳,改民收民解为官收官解,把银两全交官府,由政府开支,用于购粮或雇役等。一条鞭法的推行,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一条鞭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白银代替实物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输银可以代役,农民有了更多的生产时间,国家相对减弱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部分户丁银摊入地亩,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等。但是,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只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继续推行,其他地区未彻底实施。
  23、百日维新 重点,近代政治变革,百日维新只是维新变法其中一点
(Bairiweixin)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间,光绪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除旧布新。关于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垦荒、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成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大小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军事方面主要有:裁减绿营,裁汰冗兵,采甲新法练兵,添设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和过多的祠庙改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允许自由创办学会、报馆;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历、留学。这些变法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为了推进变法,光绪帝还擢拔了一批维新人士。在变法开始后不久即召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可以专折奏事。7月3日召见梁启超,赏六品卿衔,专办译书局事务。9月4日表彰不畏强御、敢于上书的王照,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5日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四章京代皇帝批阅奏章,属草谕旨,官小权大。与此同时,光绪帝革除了一批守旧官员。变法危及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顽固抵制和疯狂反对。光绪帝发出的变法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多少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均不执行。慈禧太后则从变法一开始就极力控制局势,精心部署,准备政变。在“明定国是”诏发布的第4天,她就迫令光绪一天中发出三道谕旨:罢免支持变法的翁同龢,逐回原籍;新授二品以上大臣须到太后前谢恩;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兼领北洋三军。旨在孤立光绪帝,使他不能破格提拔维新派,将精锐的北洋诸军牢牢掌握在顽固派手中。接着从6月16日到24日又迫令光绪帝任命崇礼为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健锐营,使顽固派完全控制京城防卫。然后,慈禧静观事态发展。到9月,变法开始触及到改革官制,新旧党争迅速加剧。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重新临朝训政。百日维新至此结束,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1895年中国败给日本人之后,维新派代言人便找到了发言的机会。他们使年轻的光绪皇帝倾听他们的意见;光绪皇帝暂且摆脱了皇太后慈禧的影响。慈禧自1860年以来一直决定着中国的政策,但现在,维新派已将皇帝争取到他们那一边。皇帝对他们的口头和书面奏章印象极深,1898年夏颁发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这些法令将使中国社会的大多数方面能得到基本的改革。许多闲职将被取消;地方政府将更加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新学校将传播欧洲的学问;西方式的生产方法将受到鼓励,国家将按西方的方式建立一支由应征入伍者组成的军队。

  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维新派确信,不除掉反对派领导人,他们的计划必将失败,因此,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了不幸的皇帝。然后宣布由她自己摄政,废除了所有的改革法令,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百日维新”的失败使保守派获得了所有的权力。


  24、两个凡是 绝对不考,历史考试一般不涉及历史禁区踩点人民网的东东,其他不敢转,不是牵扯华就是胡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华国锋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他不但没有勇气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反而批准“两报一刊”1977年2月7日发表的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民网)

  25、伯里克利 应该是改革更重要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429),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伯里克利出身子雅典名门,父克山提波斯是公元前479年米卡列海战雅典舰队的司令官,母阿加里斯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克利斯提尼的侄女。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向当代智者哲人达蒙和芝诺学习音乐、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在良师益友,博学的阿纳克萨哥拉斯的熏陶下,伯里克利具有不迷信神异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高尚庄严的情操和风格。

伯里克利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希腊同盟抗击波斯侵略者的岁月中度过的。在这场战争中,雅典与盟国戮力同心,凭借海上舰队取得了大败波斯军的辉煌胜利,随后又缔结提洛同盟,一跃而为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怀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作为雅典公民的信心与自豪,伯里克利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他守正不阿,廉洁奉公,有眼光,善演说,坚毅冷静,气宇不凡,具备一个优秀政治家的品格和气质。

公元前472年,伯里克利初露头角,出资承办埃斯库罗期所著《波斯人》一剧的演出。公元前466年后,伯里克利追随埃菲阿尔特斯,成为雅典民主派的代表。希波战争胜利后,以战神山议事会为大本营的雅典保守势力有所抬头,其代表人物是客蒙。埃菲阿尔特斯和伯里克利不断揭发控告战神山议事会成员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的行为,并于公元前463年左右弹劾客蒙在培索斯战争中接受马其顿王的贿赂。客蒙虽被判无罪,但贵族派势力受到了打击。公元前462年,客蒙不顾民主派的反对,率军援助斯巴达镇压黑劳士起义。埃菲阿尔特斯和伯里克利趁机掌握政权,进行政治改革。稍息传来,斯巴达人对雅典援军猜疑不已,终于劝他们收兵回国。客蒙遭到碰壁,败兴而归,民主派与雅典公民更认为客蒙此行使雅典蒙受巨大耻辱。公元前461年,客蒙被放逐。不久,埃菲阿尔特斯遭暗杀,伯里克利遂成为雅典的民主派和国家政权的重要领导人。

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他的国内政策以加强民主政治为核心。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剥夺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此后,战神山议事会只审理带有宗教性质的案件和事务。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五百人会议摆脱了战神山议事会的牵制,完全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二)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公元前457年后,第三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第四等级公民后来事实上也被允许担任此职。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

(三)实行公薪制。最初,由国家给予陪审法官每日生活津贴,后薪给制扩大到大多数公职,这就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

(四)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451年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经过伯里克利的苦心经营,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体日益完备。

伯里克利的对外政策以扩大雅典的势力和利益为根本原则,力图在加强控制提洛同盟约基础上,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撤同盟为敌,建立雅典在希腊世界海陆两方面的优势和霸权。461年客蒙被放逐后,雅典与斯巴达关系急剧恶化。雅典与阿尔哥斯、帖萨利亚结成反对斯巴达的同盟,在科林斯湾发展力量,对麦加拉施加保护,控制北部科林斯地峡,伯罗奔尼撤同盟的重要成员科林斯和埃基那受到威胁。伯里克利强调埃基那是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的障碍,必须除去。458年,雅典同科林斯以及埃基那交战获胜。457年,斯巴达参战,雅典最初失利,但随即整军北上,控制了鲍伊奥提亚和罗克里斯地区。同年,伯里克利主持完成了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城墙修建工程,既加强了陆地防御力量,更确保了雅典与海上的交通联系。与此同时,埃基那试图摆脱雅典控制,战败投降,实际沦为雅典属国。公元前455—454年托尔密德斯和伯里克利相继率领海军侵袭伯罗奔尼撤半岛周围地区,重点用兵于科林斯湾一带,雅典在希腊半岛的势力达到顶点。

雅典与波斯的战争一直未曾停止,而且从公元前459年起开辟了新的埃及战场。公元前454年,雅典在埃及惨败,一些盟邦在波斯支持下脱离提洛同盟。面对不利的形势,伯里克利对雅典的力量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他首先与客蒙和解,并暂时缓和同斯巴达的冲突,于公元前451年达成五年休战协议。雅典空出手来后,由客蒙率领同盟海军,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49年,双方议和。

伯里克利倾全力于加强控制盟邦,变提法同盟为“雅典海上帝国”。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由提洛岛迁至雅典,直接受雅典支配,盟金实质上变为“贡金”。同盟会议此后不再召开,由雅典发号施令处理有关事务。一度脱离同盟的米利都和埃列特里亚等邦被迫再次入盟,雅典向那里派出驻军和监察官,建立宣誓效忠于雅典和民主政体的傀儡政府。为强化雅典海上霸权、防止盟邦叛乱和解决土地问题,伯里克利确立军事移民制度,强占安德罗斯、纳克索斯、列姆诺斯和伊姆布罗斯等岛土地,分给雅典公民,以重装步兵身份长期驻屯。公元前449年,伯里克利率军赴赫尔松涅索斯,平息当地战事,增派军事移民,控制爱琴海通往黑海的通道。从公元前454到公元前449年,缴纳盟金的城邦数约135名增至155到173名之间,大多数都处于属国的地位。

在结束波斯战争和加强“帝国”统治后,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48年发动外交攻势,派使节邀请希腊各邦参加在雅典召开的泛希腊大会,讨论重建被波斯焚毁的神庙、履行鲜祭誓言、保持海上自由和确立希腊世界和平等事宜,企图使雅典以盟主身份执希腊世界之牛耳。但是,伯罗奔尼撤同盟拒绝了这一建议。公元前447年,战事再起。尽管伯里克利一再劝阻,托尔密德斯仍进军鲍伊奥提亚,结果败亡。优卑亚岛各邦和麦加拉皆叛,斯巴达大军进逼阿提卡。伯里克利率军两次进入优卑亚岛,迅速平定反抗。公元前445年,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缔结三十年和约,希腊半岛基本恢复公元前461年时形势。

客蒙于公元前450年去世后,伯里克利进一步控制了政局,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每年连选连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职——首席将军,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

还在三十年和约缔结期间,伯里克利就采取逐出居民、没收土地、扣留人质和强迫宣誓效忠等一切手段,对雅典近邻优卑亚岛各邦进行严厉统治。议和后,他继续保持常备海军三列桨舰六十艘,供随时调遣。伯里克利与埃及和色雷斯保持友好关系,吸收位于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的列吉昆和列昂提诺伊入盟,并积极开发爱琴海北岸,先后在布列阿和斯特律蒙河口组织军事移民和建立殖民地阿姆菲波里斯城。公元前443年,由伯里克利发起,雅典组织希腊各邦向意大利半岛南端叙巴里斯故址进行联合殖民,建图里奥伊城。公元前440年提洛同盟的拥有独立舰队的强大成员萨摩斯,为维护自主权拒绝雅典仲裁其与米利都之间的冲突,伯里克利遂统率海军进攻萨摩斯。虽然战争出现反复,萨摩斯得到波斯的支持,拜占廷也起兵反对雅典,但伯里克利指挥有力,沉着作战。萨摩斯经过九个月的围困,终于公元前439年投降,毁城墙,献人质,交舰队,赔巨款。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率领庞大舰队驶入黑海,支持当地希腊殖民城邦的利益,占尼姆典昂良港,派战舰帮助西诺佩人逐出僭主,鼓励雅典人赴西诺佩移民,占领土地。雅典不仅完全控制了爱琴海,而且在黑海扩张势力。

随着波斯战争的终结和雅典霸权统治的确立,爱琴海上战事基本结束,猖獗一时的海盗活动受到抑制,商船通行无阻,伯里克利又迫使盟邦统一位用雅典的银币和度量衡制,雅典及其盟邦的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比雷埃夫斯港经伯里克利邀请米利都建筑师希波达莫斯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雅典与色雷斯、黑海周围、小亚细亚西部、东部地中海、北非和西部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其冶金、造船、兵工、制革、建筑等业驰名遐迩。雅典的农业也卷入货币经济之中,大量种植葡萄、橄榄然后制成酒和油外销,而本国居民的粮食消费约有三分之二依靠进口。由于完全掌握同盟金库,雅典财政收入骤增。充裕的财政收入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每年因担任公职和服军役而从国家领取公薪或津贴者达两万人,约占成年男子公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伯里克利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古典希腊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他的理想和抱负是要使雅典不仅登上希腊世界霸主的宝座,而且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的时代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希腊世界著名的学者文人和艺术大师都荟萃于雅典,聚集在伯里克利的周围,授课讲学,寻求真善美,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话。杰出的哲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雕塑家菲狄亚斯和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与伯里克利过从尤密。伯里克利的妻子米利都人阿斯帕西亚,才华出众,智慧过人,受到苏格拉底的推崇,不少哲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她的座上客,很多雅典人甚至一些妇女来向她求教。伯里克利年轻时即主办戏剧演出,主政期间又通过了给贫苦公民以观剧津贴、举行节日音乐竞赛和修筑奏乐馆等措施。从公元前447年起,伯里克利大规模修建雅典卫城。他动用同盟金库贮存,先后兴建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正门、赫淮斯托斯神庙、苏尼昂海神庙、埃列赫特伊昂神庙,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各种塑像、浮雕等精美绝伦、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杰作。伯里克利为发扬光大希腊古典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化政策是与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修建公共工程还是举办节日演出,其目的全是为了巩固民主政治,改善广大公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树立雅典的光辉形象来吸引希腊各邦的景仰和向往。

虽然签订了三十年和约,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矛盾仍在发展。在雅典对萨摩斯作战时,斯巴达就曾召开向盟大会,讨论是否出兵援助萨摩斯的问题。伯里克利深信战争不可避。因为除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斯巴达支持的贵族寡头政治根本对立外,他所推行的建立雅典霸权的政策,特别是当雅典向科林斯的势力范围扩张时,势必激化雅典与科林斯之间的斗争,并引起斯巴达的不安和干预。从公元前434年危伯里克利开始在各方面作准备,坚定地迎接这场决战的到来。他曾警告雅典人说,伯罗奔尼撒的战争正在向他们逼近。公元前433年,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雅典与科西拉缔结军事防御同盟,介入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战争。公元前432年经伯里克利发起,雅典下令禁止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麦加拉与雅典势力范围内的任何市场和港口往来;并派军队进攻科林斯在爱军海北岸的重要殖民城市政特伊达伊亚。斯巴达召开公民大会和同盟大会进行讨论,决定开战,先派代表向雅典提出废除麦加拉禁令和尊重希腊各邦独立的要求。在讨论对策的雅典公民大会上,伯里克利慷慨陈词,反对向斯巴达作任何让步,决心应战。

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斯巴达大军进入雅典境内。伯里克利对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决定采取退守雅典城,避免在陆地上与勇敢善战的斯巴达重装步兵硬拼;发挥海军优势,保证海上交通和侵袭伯罗奔尼撒半岛沿海地区的战略。第一年的战争基本上按照伯里克利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在为阵亡将士举行国葬的典礼上,伯里克利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演说。他从根本制度和生活方式上热情地歌颂了雅典的伟大成就,清晰透彻地表述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他四十年来的政绩。伯里克利明确宣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然而,意料不到的灾难降临了。在战争破坏和城里难民密集的情况下,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居民大量死亡。眼看城外围园备受敌军蹂躏,城内病魔肆虐,尸体横陈。雅典人心混乱,怨声四起,一度向斯巴达求和未果。伯里克利的政敌趁机活动起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伯里克利的好友阿纳克萨哥拉斯和菲狄亚斯己先后受到他们的指控而被迫离开雅典。连阿斯帕西亚也遭到了所谓不敬神的控告。现在他们直接攻击伯里克利,把战争的不幸归咎于他,伯里克利被判罚款。但是大敌当前,雅典仍需要伯里克利的领导。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再度当选为将军。可是,伯里克利不久也被瘟疫夺去了生命。

伯里克利是雅典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经营奴隶主民主政治,扩张雅典的势力。他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伯里克利倡导的泛希腊事业和建立雅典霸权的活动,是对盟国的勒索和压迫,但也有利于希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趋于政治统一。然而,当时实现希腊世界政治统一的历史条件尚未成熟,以雅典一个城邦的力量并保持原来的城邦制度,是难以完成统一的大业的。伯里克利功败垂成。他死后雅典失去了坚强的领导,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较量,终败于斯巴达和波斯的联合力量。
  26、百年战争 分三个阶段的话,很难记忆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27、法西斯 太广,可以从罗马说起
法西斯(拉丁文: fasces)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

在官方场合下高级官员的卫兵在他的前面持法西斯来代表到来的官员的级别和权利。按官员的级别的不同,他们的法西斯的数量也不等。允许持法西斯的官员有最高裁判官、地方长官、最高执政官、总督、独裁者和皇帝。按罗马历史学家的描述上古罗马国王就已经持法西斯作为他们权力的代表了。

法西斯的捆在一起的木棍代表团结,而斧头(古代用来砍头用的)则代表最高权力。斧头在地中海地区很早就有代表权力的意义了。在罗马胜利游行的过程中特别勇敢的士兵也可以持斧头(但不是法西斯)。在罗马的传统中一个官员进入罗马城后法西斯的斧头的头必须摘下来,只有独裁者才允许带斧头的头进入罗马城。

法西斯代表权力和威信的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

  28、铁幕演说 太细,一般无话可说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表示希望能在战胜纳粹暴君之后,“共同走在胜利和平的阳光大道上”。
    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当时西方和苏联之间存在着一种“广泛的亲善气氛”。但是,就在这种“亲善气氛”中,丘吉尔在5月12日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他“对于欧洲局势感到十分忧虑”。他说,俄国“对雅尔塔决定作了曲解,他们对波兰的态度,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各国,除希腊以外,占有压倒的势力……再配合上他们在其他许多国家里所施展的共产党伎俩,尤其是他们能够在广大地区里长时间维持着庞大的军事实力。……他们将在前沿地区拉下一道铁幕。”
        将近10个月之后,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市发表了演说。其中有一段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的话:“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富尔敦演说公开而明确地发出了冷战的信号,表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的威胁。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了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他名义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直接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当时对世界还是茫然的一无所知。乾隆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英国人在严密监视下离开北京起程回国。皇帝派出专使日夜兼程到各地传达他的命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违者严惩!

  马嘎尔尼在他的《纪实》中回顾了这段经历,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话,看出“盛世”背面的败亡之兆。他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转引自宁一、庞永三《中国人惹谁了?》一书

  (1)英国是在怎样背景下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

  (2)乾隆皇帝又是在怎样背景下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的?

  (3)你认为乾隆皇帝下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是跟当时中国统治者奉行的哪些政策相一致?各举一例指出其在这些方面表现的具体历史事实。

  (4)这些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从今天看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进行期间,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一步加强.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很早就有打开中国门户的愿望.(3分)
(2)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当时清朝表面上还能保持繁荣强盛的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乾隆为首的清朝统治者看不到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3分)
(3)清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和文化禁锢政策.经济上,中国商人的出海贸易受到严格的限制,洋船来华贸易被限定在指定的港口收购.思想文化上,驱赶西洋人,断绝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交往.(3分)
(4)后果: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当西欧近代自然科学正在兴起,启蒙思想家十分活跃的时候,文化禁锢政策使得中国的学者还埋头在故纸堆里.终于埋下了衰败的种子,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可避免的拉开了.(3分)
启示:①在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候,能否跟上近代化的步伐,是决定国家前途的关键问题.(1分)②必须坚持对外开放.(1分)(如答出其它启示,只要正确,也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30、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成为国际新闻热点。华尔街分析人士预测,中国很可能会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英国的麦迪森教授是国际权威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专家,其学术成果是研究历史和经济学的重要依据。请根据下列《世界经济千年史》资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GDP数值及其占世界的比例(单位:1990年国际元)

  年份中国的GDP占世界的比例

  18202286亿32.9%

  19132413亿8.9%

  199838734亿11.5%

  材料二 1820年,中国的GDP数值位居世界首位,但与英国相比隐含着危机:从1700到1820年,英国的航运量占世界的比例从1/4增长到40%,并出现了蒸汽动力的船只。中国在造船技术的优势表现在郑和下西洋的航行中,在此之后就与世界隔绝了,技术优势也随之衰落了。英国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占63%,中国占1/4,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增长了6倍,中国没有增长。

  材料三 西欧12国和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例

  1913年1950年1973年

  西欧12国31.1%24.1%22.8%

  美国19.1%27.3%22%

  回答:

  (1)据材料二,与同时期英国相比,中国主要差距表现在哪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根源。1820年中国GDP数值位居世界首位,反映出清朝时期怎样的历史特征?  

  (2)有材料一显示,从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数值有一定增长,但在世界的比例急剧下降,试从中外发展角度概括其历史原因有哪些?中国1998年的GDP较前提高了16倍,尤其最近20年发展迅速,你对此及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看法?  

  (3)根据材料三中三个时期GDP峰值变化曲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1)差距:①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仍处于农业文明.②中国在科技方面落后于工业革命开始后的英国.③英国开拓世界贸易,中国闭关自守.(6分)根源:英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一百多年,中国依然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度下.(3分)
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答出康乾盛世等亦给分)(3分)
(2)原因:由于列强的侵略和长期战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虽然产生了近代工业,但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下,很难得到充分发展.(4分)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与之差距越来越大.(3分)
看法: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但占世界的比例增长有限,发展潜力巨大.(4分)
(3)影响:①20世纪初,西欧的经济远高于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3分)②二战后,美国凭借着经济上的优势,称霸资本主义世界.(3分)③1973年,西欧经济开始赶上和超过美国,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3分)
 
12#
 楼主| informationr 发表于 07-1-7 17:59: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国学的答案![s:9]
13#
何连海 发表于 07-3-11 09:18:38 | 只看该作者

你好,

你们总结的很好,谢谢你们啊,我现在正处于迷茫期
14#
huningning109 发表于 07-4-7 16:57:02 | 只看该作者
[s:10]
15#
03517226479 发表于 08-7-17 15:17:31 | 只看该作者
总体感觉08的比07的题要简单`
16#
03517226479 发表于 08-7-17 15:23:15 | 只看该作者
说错了`07比08的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8 00:37 , Processed in 0.09344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