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分享】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李小建主编)

[复制链接]
ilovewei 发表于 05-11-2 2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此帖为修改后的帖子,综合了好几个版本。大家注意1楼、20楼、28楼均有内容。 论坛较复杂,请大家不要轻易留自己的邮箱在论坛上,防止被人利用欺骗。2009-5-14  豆棚瓜架

《经济地理学》教案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学科概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经济地理学概念与研究对象
1、概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换句话说,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即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存在三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观点二: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具体地说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观点三: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经济三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这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多数学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三、经济地理学的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性: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三层涵义,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四、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经济地理学有两大分支:部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进行系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如中国经济地理等。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思想方法:包括比较法、系统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

二、传统技术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等。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进入被考察对象所在区域,是其它形式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统计图表:是指显示统计数字的图件,它使统计资料更直观地表示出来。
经济地图:是专题地图的一种,是对经济地理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和表述的一种方法,如农业分布图。
三、现代技术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资源普查、土地利用研究、趋势预测与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广,主要用于区域分析与规划。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经济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在16世纪以前,经济地理学只是逐步积累着有关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及其分布方面的知识,谈不上有规律性的知识。
二、近代经济地理学
16世纪到19世纪是经济地理学大发展时期,表现出如下特点:
1、由现象的描述发展到理论的整理、分析,从直觉的、零散的知识,逐步演变成为系统的科学;
2、在商业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学中的区位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
3、主要在欧美、俄国发展。

三、现代经济地理学
二战后,经济地理学的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化”趋势愈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高;
2、城市化及城市地理问题、区域与区域规划问题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活跃领域;
3、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开拓了资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国土整治规划等新方向;
4、朝着计量化、经济化、生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四、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区域综合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2、应用方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3、研究领域将不断扩大;4、研究方法将进一步革新。
第一章 复习思考内容
1、        说明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性;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产业(industry):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体(如工业企业的集合体构成工业这一产业),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层次。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等。
一、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大分类法)
分类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分类情况: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次、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大体包括: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文教与卫生、信息与通讯、科研与咨询、旅馆与饮食、其它劳务性服务行业。
分类方法评价:该分类方法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分类方法,这是因为该分类方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运用此法对现实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时,存在一些矛盾。
(二)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标准产业分类的优点在于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并且使其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分析各国各地的产业结构,而且与三次产业分类法联系密切。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一般具有这样的规律:从就业人口在一、二、三(次)产业间比重的变化看,存在着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从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看,存在着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而第二、三(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重要因素。
(1)        要调整已经落后的产业结构,必须实现经济增长。只有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才能有相应较快增长的国民收入。而在较快增长国民收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将较多的资金集中于有增长前景的产业,使他们实现高于平均值的增长,其结果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
(2)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资本、原料、土地等要素可以较顺利地实现行业上的流动和转移,其结果是导致要素组合的优化,可加强某些优势产业的发展。
(3)        经济较快增长与总量的扩大,必然引起城市化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城市化的发展要带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在产业总体结构中地位的提高。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更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必要前提。
(4)        经济较快增长与总量的扩大,会促进外贸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增加,其结果会引进外部的技术,进口外部的商品、设备。这样,将会改善国内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促进新产业的引进、发展及原有产业的改造。
(三)产业结构状态与结构性调整
1、产业结构状态:指产业结构的生命周期,即产业结构的“年轻化”、“成熟化”、“老化”状态。
产业结构的“年轻化”:指一个区域中,总是具有若干个行业或部门的新产品不断开发研制并走向区外市场(包括国外市场)。
产业结构的“成熟化”:指一个区域中,具有实力强大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业群,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产业,产业结构表现有合理的层次,即产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支持、适应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老化”:指一个区域中,主导产业技术发展停滞,产品更新换代慢甚至不更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愈来愈小,失业人口愈来愈多,人口与劳动力大量迁出,导致区内税收大幅度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2、结构性调整
对地区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是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老化”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措施有:
一是在新的生长点上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产业群体;二是创造条件,转换主导产业。

第二节  产业布局概述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分布形态),不同的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
一、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结点(增长极)、轴线和网络(域面)。
(一)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的。此后,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
布德维尔强调经济空间的区域特征。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
从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也自然就沿着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两条主线展开。
增长极开发模式较适合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二)点轴(线)开发模式
点: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通信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点轴开发模式较适合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轴。
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需考虑:一是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二是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三是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三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三)网络开发模式
点轴渐进扩散的结果:形成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复合集聚,在空间上形成经济网络。
网络开发模式较适合经济发达地区。但新区开发一般应先采取点轴开发模式。
二、产业布局的演变
各国各地区产业布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均质布局 → 点状布局(增长极)→ 点轴布局 → 网络布局。

第二章复习思考内容
1、解释产业、产业结构、生产要素、产业布局等概念。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3、分析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4、产业布局有哪些主要模式?为海南省(或某个区域)选择一个合适的产业布局模式。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一、基本概念
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存所依赖的自然部分,包括人类改造利用与未改造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条件。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为劳动地域分工提供自然基础。
(三)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四)影响产业分布的空间界限。
第二节  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工艺流程是传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是现代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影响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产业布局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是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将引起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的变化。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经济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与劳动力状况、经济基础与地域分工状况、市场条件、体制、政策和文化背景等。
一、经济地理位置、交通与信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区,原、燃料产地,交通设施(港站,线路)等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一地理实体(国家、地区、城市或企业)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交通条件:是指某地区(点)与外界进行人员来往(客运)和物质交流(货运)的方便程度。交通条件的好坏可用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港站的设备状况来反映。
信息条件:是指获取和传递信息(科技文化、市场商贸、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信息)的设备与方便程度。
(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是重要的经济资源;2、直接影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布局;
3、间接影响第一产业和采掘业的布局。
二、人口与劳动力状况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人口越多越好;但从区域发展来说,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越多负担越大。
(二)人口素质及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素质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愈显重要。
人口性别、年龄、民族、城乡结构对产业布局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迁移与产业分布变化是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人口移动是社会发展和地区开发的积极因素。但大量移民会带来明显的社会问题。
三、社会经济基础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第一、二、三产业设施,过去积累的文化和科技条件以及经济管理经验等。
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四、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市场条件是从生产目的方面影响产业分布的,是制约产业布局的决定因素。
五、体制、规划、政策与法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体制
体制包括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计划体制强调整体的平衡与优化;市场体制更多地考虑局部利益。计划体制易出现僵化与绝对化;市场体制易出现布局的盲目性与重复性。
(二)规划
规划对产业布局的作用是直接的、决定性的。
(三)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既可以刺激、鼓励某些产业布局,也可以限制、禁止某些产业布局。

第四节  产业布局条件的综合评价
对于任何产业,以上条件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同产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在布局上对条件因素的要求不同,有主次之分,其影响程度不同。见表3-1。
表3-1         产业布局条件的综合评价
产业部门        自然条件  位置交通  科学技术  人口与劳  其它社会自然资源  信息条件  条    件  动力条件  经济条件
第一产业        一般农业城郊农业        +++++       ++       +++      ++++         +++       +++++     +++        +         +++
第二产业        采掘业重型机械中轻型机械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工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商业饮食其它行业        +       +++++      ++        +++       +++++       +++++      ++        +++       +++++        +++       ++        +++      +++++
注明:表中“+”的多少表示重要程度。

第三章复习思考内容
1、        解释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信息条件等概念。2、简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3、简述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4、简述位置、交通条件、信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5、简述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6、以海南省(或某个区域)为例,说明影响产业分布的主要与次要因素。

[ 本帖最后由 豆棚瓜架 于 2009-5-19 13: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flower123 发表于 14-8-5 2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赞赞赞一个
ahw 发表于 13-12-7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电脑配置低,传的好慢
年筱瑾 发表于 13-10-12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给我发一份吗,楼主?谢谢啦。。734025277@qq.com
一直,幸福 发表于 13-10-2 2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下下来了~~
心理学小甲 发表于 13-9-13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啊 好人一生平安 系谢谢啊
心理学小甲 发表于 13-9-13 1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啊 好人一生平安
凌风萧 发表于 13-8-14 19: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li 发表于 2006-4-11 11:30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谢谢,学长!
泽兰 发表于 13-4-22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
天涯浪浪 发表于 13-4-16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你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10:46 , Processed in 0.09544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