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今中外知名化学家集锦(有奖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xb1005 发表于 08-3-17 09: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响应第四期《免费考研周刊》征集,化学考研版现举办“古今知名化学家集锦”有奖活动,以回帖形式为主。
    很多朋友都是与化学专业有关的,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重要的。它的应用对我们生活,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借此机会,也为了扩大化学考研版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会员关注我们有化学考研版,从而促进会员的交流,特举办这次活动!

征集古今国内外知名化学大家
跟贴格式:
姓名(国家,在世时间段):
研究方向:
主要事迹及贡献:

注意事项:
    1. 国外化学大家姓名按如下格式:英文名全称(中文名);
    2. 不按上述格式发贴者不予评分;
    3. 发贴前请搜索,不得重复发贴(人名重复,事迹不重复不算重复);
    4. 严禁灌水,灌水者严惩。
奖励办法:每贴奖励60考元,上传照片者再追加奖励6考元。
活动时间:3月17日----3月23日

[ 本帖最后由 xxb1005 于 2008-3-17 09:53 编辑 ]
26#
李石 发表于 08-4-10 20:41:14 | 只看该作者
邢教授不能忘啊
25#
暖月nancy 发表于 08-4-2 20:30:36 | 只看该作者
[s:9] 谢谢各位 学妹受益了
24#
qhxf6536 发表于 08-4-2 15:40:46 | 只看该作者
[s:9] [s:9]
23#
67--梦想成真 发表于 08-3-30 14:20:41 | 只看该作者

鞭策

他们真的忒强了,接下来应该排到谁了?化学——前(钱)途一片光明!努力吧
22#
dddsss 发表于 08-3-27 19: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shixinzhong 的帖子

对对对!
那本书不错
不过全都是介绍诺贝尔奖得主的
没有一个中国人
并且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人物
比如说,日本岛津的那个小子
21#
Kukmoon 发表于 08-3-23 22:32:2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学生物的,讲个生物化学家吧。

  吴宪(中国,1893-1959),世界级生物化学家,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食品营养学

  主要事迹及贡献:在世界上最早提出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of Protein)理论,如今蛋白质变性是每本生物化学教材必讲内容。

  P.S.吴宪先生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尽管后半生定居美国,但终生保留中国国籍。

  吴宪先生的主要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作一般性介绍。

  (一)临床生化方面:创建了近代血液生化分析的一系列手法,关于血糖测定的方法被国际上沿用长达70年。

  (二)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方面。吴宪在在等量渗透(osmotic equality)、唐南平衡(Donnanequilibrium)与钾钠不扩散的基础上,在每一呼吸循环中,为电解质与水、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迁移做出了解释[xv]。这项工作成为生化文献中的经典性工作。

  (三)蛋白质变性的研究。这是吴宪在协和期间主持的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以解决这一当时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问题。蛋白质变性理论是生物学本科生必修内容。

  (四)免疫化学。吴宪确定了抗原与抗体的定量关系,后来又进行了纯抗体的分离并证实了抗体的“一元论”。

  (五)营养学。 吴宪与同事们对我国食物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西方相比,中国一般人民体质弱和身材矮小的原因主要不是种族和遗传上的,而是由于膳食质量差。只要加强营养,完全可以得到改善,这就从理论上否认了外国人对中国人体质问题的种种偏见。

  (六)氨基酸代谢。这是他晚年(1948—1953年)在美国进行的研究。l953年以后,由于健康原因,此项工作未能得以继续。

  除了上述工作外,由吴宪组织进行的关于激素和抗生育的研究也都很有价值。

  吴宪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他有把重要事物从不重要事物中辨别出来的才能,并且在任何讨论中都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他能迅速及时地把握住当时国际研究的前沿工作,以及对中国社会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并能不断创新。同时,他还有高超的实验研究技能。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入都感到他思想敏锐、见识深濬、敢于探索。亦师亦友的著名美国生物化学家范斯莱克这样评价吴宪:“只有当亲眼看到他的工作时,你才能充分领略到他才智上的异彩和技术上的完美。他是当今生物化学中伟大的并且具有真正独创性的领袖之一。”

  以上材料摘编自曹育《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吴宪博士》,原文请见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8-3/200836111235.htm
20#
huangmingzhe 发表于 08-3-23 15:26:30 | 只看该作者
吉布斯(Gibbs Josiah Willard )
(1839-1903)
生平简介
[/td][td=1,1,80%]
        吉布斯是美国物理化学家。1839 年2月11日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其父为耶鲁学院教授。1854-1858 年在耶鲁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拉丁语和数学成绩优异因此多次获奖。24岁获耶鲁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866-1868年留学法国和德国。1869年回国后继续任教。1870年后任耶鲁学院的数学物理教授。获过伦敦皇家学会的科普勒奖章。1903年4月28日在纽黑文逝世。
 
主要贡献
      吉布斯在 1873 - 1878 年期间发表了三篇论文,采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导出大量的热力学公式,特别是引进化学势处理热力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物相变化的相律,为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02 年,他把玻尔兹曼和麦克斯韦所创立的统计理论推广和发展成为系统理论,从而创立了近代物理学的Gibbs统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他还发表了有关矢量分析的论文和著作,奠定了这个数学分支的基础。此外,他在天文学、光的电磁理论、傅里叶级数等方面也有一些论述。
        主要著作有:《图解方法在流体热力学中的应用》、《论多相物质的平衡》、《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等。
        吉布斯治学严谨,成绩显著。逝世47年后,他被选入纽约大学的美国名人馆,并立半身像。
19#
huangmingzhe 发表于 08-3-23 15:23:17 | 只看该作者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Svante August)
                                                                                 (1859-1927)
生平简介
        阿累尼乌斯是瑞典物理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父亲早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在维克经营过地产, 1860年出任乌普萨拉大学的总务长。阿累尼乌斯从小聪明,6岁协助父亲算帐。1876年, 17岁毕业,考取乌普萨拉大学。他最喜欢选读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只用两年他就通过了学士学位的考试。1878年开始专门攻读物理学的博士学位。1881年,他到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大学深造。 毕业后留校。 1885年被聘为物理化学副教授。 1895年他成为德国电化学学会会员,次年出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1927年10月2日去世,终年68岁。
主要贡献
        阿累尼乌斯刻苦钻研,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1883年5月,他提出了电离理论的基本观点:“由于水的作用,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非活性的分子形态,活性的离子形态。溶液稀释时,活性形态的数量增加,所以溶液导电性增大”。作为博士论文送交乌普萨拉大学。但是,其导师对其观点不能理解,另一导师则持怀疑态度。最后,由于委员会支持教授们的意见,阿累尼乌斯的论文答辩没有通过。阿累尼乌斯并未因此而灰心。他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为此寻求科学家的支持。1884年冬再次进行论文答辩时,论文被顺利通过。
       阿累尼乌斯同时提出了酸、碱的定义;解释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提出活化能的概念及与反应热的关系等。由于阿累尼乌斯在化学领域的卓越成就,1903年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瑞典第一位获此科学大奖的科学家。
        著作:《天体物理学教科书》、《兔疫化学》、《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定律》等。


[ 本帖最后由 huangmingzhe 于 2008-3-23 15:25 编辑 ]
18#
huangmingzhe 发表于 08-3-23 15:16:28 | 只看该作者
范霍夫(Van\'t Hoff Jacobus Henricus)
                                                                                  (1852-1911)
生平简介
        范霍夫是荷兰化学家。1852年8月30日生于鹿特丹一个医生家庭。上中学时就迷上了化学,经常从事小实验。1869年入德尔夫特高等工艺学校学习技术。1871年入莱顿大学主攻数学。1872年去波恩跟凯库勒学习,后来又转巴黎受教于武兹。22岁获博士学位。1876年起在乌德勒州立兽医学院任教。1877年起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先后任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教授。1896年迁居柏林。1885年被选为荷兰皇家学会会员。是柏林科学院院士及许多国家的化学学会会员。1911年3月1日在柏林逝世。

主要贡献
     范霍夫首次提出碳原子具有正四面体构型的立体思想,弄清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的原因,开创出立体化学的新领域。在物理化学方面,他研究过质量作用定律,发展了近代溶液理论,包括渗透压、凝固点、沸点和蒸气压理论;并用相律研究盐的结晶过程。主要著作有:《空间化学引论》、《化学动力学研究》、《数量、质量和时间方面的化学原理》等。与奥斯特瓦尔德一起创办了《物理化学杂志》。1901年,因溶液渗透压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成果,他成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范霍夫精心研究科学思维方法,极力推崇科学思维,并认为卓越的科学家都有这种优秀素质。他具有从实验现象中寻找普遍规律性的高超本领。他同时认为:“一种理论,只有在它的全部预测能被实验证实的时候才能成立”。


[ 本帖最后由 huangmingzhe 于 2008-3-23 15:2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5 08:28 , Processed in 0.10765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