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心理学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weetBlooD 发表于 09-1-22 19:4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次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世界范围的经济大危机(由金融危机所引发),其实主要就是一个信心危机。由于金融界的某个环节、某个部分出了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管理的不信任,于是产生了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由金融危机再进一步引发了实体经济的大危机…… 这一系列的危机或连锁反应的背后的要害就是信心危机或信任危机。因此,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心理危机。
为什么一不景气都不景气?为什么购买力持续下降(政府怎么鼓励消费也没用)从而导致市场萎缩?为什么失业不断扩散(失业当然是由于市场萎缩造成的)?真的是人们手里一下子都没钱了或钱少了吗?不一定也!因为出现了普遍的不信任(对市场、对世界的前途、对他人),所以大家有钱也不敢花(投)了,所以才一下子造成整个市场的萎缩,所以才导致失业率上升、生产不得不萎缩、各种市场一起萎缩(商品市场、证券市场等等)…… 人们在这个时候都对手里的资金的安全特别小心了,所以,都宁可卖也不买(赔钱也卖,为了让手里有更多的钱以便保安全),那当然就造成市场萎缩(物价下降、购买力下降、流通下降)了。
经济学作为“最严谨与最成熟的社会科学”,美国,中国乃至世界,那么多著名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为什么不能事先预测到并阻止如此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难道他们都是吃白饭的吗?
我认为是经济学这门学科出了问题。
经济学一直其建立在数学定量与模型同构基础上的严谨性而自豪,这是有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公理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相当于数学里的1+1=2,也就是说,它是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绝大多数主流经济理论都是在此假设下展开的。
这个假设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理性经济人: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人
理性经济人的两大特征:无限利己、无限理性
无限利己:一切经济行为的出发点为追逐个人利益
无限理性:1.对认知对象有完全解读的能力;2.具有稳定一致的偏好;3.在不确定条件下,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经济人的两大隐含假设:信息对称、无限意志力
根本观点:经济行为是由外在因素所决定,不考虑内在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这个“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把经济行为的内在因素即人的心理排除在经济学之外。
但我们知道,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西蒙早在40年代就在注意资源有限理论等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存在所谓“完全理性”的人。因此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已经系统地偏离了人类真实的经济行为。但当时的经济学界并没有重视这个观点。
因此,经济学仍然自我感觉良好地在脱离现实的“经济人”假设前提下进行研究,将他们的智力用于复杂模型的构建上,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步退化为数学模型的研究,甚至在一个极端情况下,经济学被等同于数学。
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真的可以仅仅通过数学来准确表达吗?
将严重性系统偏差的经济理论用以指导人类的经济行为,最后肯定是要吃苦头的。正是由于经济学家们忽略了经济行为的主体——“人”的心理,最后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心理经济危机。
因此,仅从经济层面上来应对这次危机,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重视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心理因素,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才能让世界经济又可能开始良性循环,由萧条变成景气、繁荣,而这正是只有我们心理学人能做到的。
25#
cheshui 发表于 09-3-5 15:01: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厉害学习一下
24#
flykingjia 发表于 09-2-13 22: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SweetBlooD 的帖子

心理学又如何确定正确的政策指导呢?要知道国家面对的是宏观经济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或群体,当我们把心理学结论作为规律应用时,这个规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不管是经济学还是心理学都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进行统计上的分析时,我觉得经济学和心理学是不谋而合的将个体的矛盾忽略了。我也觉得心理学在微观领域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国家政策这个宏观的层面上,我们很难证明出来心理学和经济学谁的作用更大更准确
23#
flykingjia 发表于 09-2-13 22:0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贝克汉姆 的帖子

比较同意你的观点,比较客观。我专业是经济,自学心理学,其实两个学科有交叉的部分的,比如你说的经济心理学啊市场组织行为学之类的。相比觉得楼主的论断有有点主观了,数学只是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奥地利学派就有忽略数学模型而用心理学规律分析经济问题的倾向。而且,觉得楼主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断又有点太简单了,我觉得经济危机发生了,要引导消费心理,最终依靠的还是乐观的经济形式,经济政策
22#
bebece 发表于 09-2-12 18:21: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呀~~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吧~~
个人行为是非理性的,但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或者集体决策时,理性的成分毕竟会更多一些
经济学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关系。人类从18世纪(各个学者说法不一)进入消费时代以来,经济的发展是不断地通过增加物质消耗来实现的,消耗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因此有了经济殖民。而商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了刺激不断地消费,才逐渐有了“信心”这么一说的呀。
“信心”是什么?学过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知道,“需求”是制造出来的,那“信心”又会是什么呢?人要有信心,但所作所为也应该符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吧?至少供需是要平衡的,但利润的追逐产生供大于求,那只有增加需求,增加信心来解决,可是实际上人们并没有这么多需求,怎么办呢?增加“信心”?呵呵~~信心总会有个尽头的~~那这么多的“供”怎么办?总得有人买单吧~~总得把别人的“供”给灭了,只剩下自己的“供”~~要不怎么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呢?
据说~~我不是圈内的人,我也只能据说~~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是国家之间的博弈,而心理学只是成为政客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呀~~
21#
s511-cxj 发表于 09-2-8 08:19:09 | 只看该作者
跨学科整合!
不错的想法
20#
贝克汉姆 发表于 09-2-2 15:4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weetBlooD 于 2009-1-30 21:57 发表

是的.但是每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超越其本身的边界而发展的.
在当今,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好象医学可以以生理学作为基础;经济学所研究的脱不出人的经济行为,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为学科基础也很正常, ...

经济学的确脱不出人的的经济行为,但经济学并非主要研究经济行为,而是生产方式,各学科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和借鉴是必要的,但不能混淆学科之间的界限,经济学和心理学是研究领域的根本差别,虽然都关于人类行为,但侧重的方面是不一样的
19#
tiger111 发表于 09-2-2 11: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SweetBlooD 的帖子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不可能铲除的,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只要是我们人的行为在主导这个世界,
那么经济危机就永远不可能消除,至于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特产,
我及其不认同马克思的这种观点,无论那个社会哪个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状况,如今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人民生活状况还像政治课本里写的那样吗?人是有主观意识的,只要是人做的事情就存在主观的东西,
这个社会为什么指定法律,那是因为有不守法的人,而且是绝大多数,必须的通过一种力量在捍卫那些积极的为了自己的
生活而去奋斗的人的利益。这种奋斗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而言的。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金融危机,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感觉上的好与坏是通过对立的那一面来体现的,没有痛苦,怎么知道高兴?
18#
xiaoregou 发表于 09-2-2 10:45: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国的心理学一直处于死记硬背的阶段 无创新 无应用
17#
 楼主| SweetBlooD 发表于 09-1-30 21:5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贝克汉姆 于 2009-1-30 14:46 发表
没有一门科学是包罗万象,完全齐备的,除非你想回到大哲学或者说大科学时代

是的.但是每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超越其本身的边界而发展的.
在当今,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好象医学可以以生理学作为基础;经济学所研究的脱不出人的经济行为,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为学科基础也很正常,不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9 08:05 , Processed in 0.10801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