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5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00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李嘉图模型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特定要素模型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技术差异模型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产业内贸易模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国家贸易的区域合作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国家贸易的多边协调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12章 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贸易改革与经济发展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尹翔硕教授编著的《国际贸易教程》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被部分高校指定为“国际贸易学”等专业考研复试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2.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
  本书是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教材的配套e书,严格按照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6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尹翔硕编著的《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尹翔硕编著的《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包括“概念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本e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外贸类(waimao.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外贸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复试参考书目为尹翔硕编著的《国际贸易教程》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国际贸易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9006(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aimao.100xuexi.com/ (圣才学习网|外贸类)
       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1.贸易与国际贸易
贸易即商品的交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贸易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剩余产品,二是私有财产制度。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扩大,是促进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是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国际分工的出现
(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形成的过程
①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地理大发现、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分工形式主要是宗主国和殖民地。
②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③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器、运输、通讯);垄断代替竞争,资本输出,亚非拉被卷入国际分工领域。
④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产业出现、非殖民化过程开始、跨国公司发展,资本输出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3)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①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取代了战前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
②国际分工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生产扩展到了服务和技术领域,推动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同时,国际分工还在产业内部不断深化。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有所改变,二战前那种工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形式有所削弱。
④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让位于国际协调的、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秩序;b.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跨国界的分工产生了所谓的公司内贸易;c.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了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有了一定的计划性。
3.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世界市场的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对于世界市场的含义,需重点了解以下两点:①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②世界市场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
(2)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其标志是:①多边贸易支付体系形成;②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和世界货币形成;③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
4.生产力发展与国家贸易
贸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存在对外贸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剩余产品的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贸易活动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了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
(2)在奴隶社会,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但是在奴隶社会中,自然经济仍旧占主导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消费,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王室和奴隶主阶级所追求的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
(3)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长。但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西方国家以呢绒、酒等换取东方的丝绸、香料和珠宝等。
(4)国际贸易是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得到真正巨大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以后,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建立,国际贸易得到了真正全面的迅速发展。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贸易格局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则向发达国家提供各种初级产品,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指这种分工格局,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而初级产品的贸易,除了燃料之外,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大量出现而相对减少。这种格局的变化完全反映了生产力发展之后,世界生产格局的变化。
二、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于15~18世纪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其中,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主张减少对货币本身运动的限制,由管理金银进出口改为管制货物进出口,力主奖出限入,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3)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①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②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4)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尽管重商主义者的贸易思想有不少错误和局限性,但他们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重商主义关于进出口对国家财富的影响,对后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亦有启发。更重要的是,重商主义已经开始把整个经济作为一个系统,而把对外贸易看成为这一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重商主义开始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
2.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概述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创立。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2)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②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
③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④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3)绝对优势理论简评
绝对优势理论深刻地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可以说,斯密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该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绝对优势理论针对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两个国家之间是否有必要开展国际贸易。
3.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暗含着一个前提假定,即贸易双方各有一种具有成本优势的商品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但是,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双方还会进行国际分工、发生国际贸易并能分享国际贸易利益吗?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关于绝对优势理论及相关内容请参见本书第二章相关介绍。
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无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把劳动看作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就是导致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即分析的过程中假设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4.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师生俩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人不断加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出发,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贸易型态。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各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之所以不同从而会产生国际贸易,其原因是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而不同产品的生产所要求的要素比例又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国家会集中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最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5.“新”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的发展源于现实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在这种形式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力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这个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悖论,或称里昂惕夫之谜。
(1)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W.Leontief)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其验证结论正好与H-O定理相反。里昂惕夫悖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反响,并掀起了一股验证、探讨里昂惕夫之谜的热潮,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验证、完善、批判,形成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高潮。
(2)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了一种与传统贸易理论所描述的情况相悖的新现象: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之间又出现了对于同类产品的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贸易占到了世界贸易的60%,它正在取代传统贸易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该现象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产业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理论研究把重点放在考察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作用上。这种理论认为,当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时,即使两个国家完全相同,规模经济的存在也会导致贸易的发生。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就不是劳动生产率差异或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国家差异,而是不完全市场结构下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新动向是把内生增长理论应用到开放经济中来,考察技术如何通过贸易而外溢,使一国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理论上关于国际贸易原因及效应的分析也就很自然地会有相应的政策结论。
(1)重商主义的理论其实就是政策理论。他们都主张“奖出限入”,但是早期的重商主义者主张完全限制进口,而后期的重商主义者并不一般地要求限制贸易,而是主张鼓励多出口,使贸易保持顺差。
(2)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贸易对所有国家所有人都有益,因此他们的政策主张是自由贸易,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对贸易进行任何干预。
(3)李斯特认为,考虑到各国的自身利益,对于落后的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而创造财富的能力并不能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因此,李斯特认为落后国家应当有一定的关税贸易保护。
(4)自李斯特之后,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争论始终不断。提倡自由贸易政策的学者认为,没有必要采取保护政策,一国通过贸易的总体得益总是比没有贸易时高。然而,主张保护的学者则提出了各种理论。比如,继承李斯特思想的学者提出了“幼稚工业论”,辛格、普雷维什等的“贸易条件恶化”的理论。
(5)有学者就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这种贸易保护进行分析研究。20世纪80年代,由布兰德和斯宾塞(1981)首先提出的战略贸易政策理论,从不完全竞争市场出发,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政府的出口补贴或进口限制等干预政策可以把超额利润从其他国家的厂商手中夺过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0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3 11:53 , Processed in 0.08585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