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291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1章 认知心理学导言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认知神经科学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知觉与注意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模式识别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意识状态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记忆过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记忆模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记忆术和专家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知识的表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心理表象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语言:结构和抽象化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语言:单词和阅读
 12.1 学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认知发展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思维:概念形成、逻辑和决策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思维:问题解决、创造力和智力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计算机认知:人工智能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索尔所著《认知心理学》(第7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认知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认知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配套教材认知心理学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章节增加了对原书重点内容改编而成的习题和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认知心理学》的讲义和课堂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圣才学习网│心理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心理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2917(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y.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心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认知心理学导言
1.1 复习笔记
一、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
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
(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3)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独特的功能。由于信息加工模型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互联系,一般认为这个序列始于输入信息。
3.信息加工模型两个重要的问题:
(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
(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
(一)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
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
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我们感觉到的事物几乎都是感觉刺激的复杂模式的组成部分。
(四)注意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自己所注意信息的类型和数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我们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对于感觉和认知是有限的。如果同一时间出现的感觉线索太多,我们就会感到超负荷;如果我们试图在记忆中同时处理过多的事件,也会感到超负荷,进而造成行为的崩溃。
(五)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当前对于外部或内部环境的觉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意识,现在已经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严肃对待的一个概念了。
(六)记忆
记忆和知觉是协同工作的。记忆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的记忆只能将信息保持有限的时间,信息保持时间短,旧信息随时会被新信息取代。信息的整个进出过程大约只有120秒,其中部分信息可以找到进入永久性的记忆的途径。第一种记忆阶段被称为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简称STM),在这里也可以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
2.另一种记忆类型为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简称LTM)。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其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
(七)知识的表征
人类认知的基础是知识表征(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信息是如何转化为符号并与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其他事物相结合的,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心智中知识的概念化表征,以及大脑如何储存和加工信息。
1.没有哪两个人对世界的表征是完全相同的。尽管知识表征之间具有这些固有的差异,大多数人确实以相当近似的方式获得经验和描述经验。
2.人类的大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存储的方式。虽然人类大脑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但是个体间的大脑结构还是非常相似的。
(八)表象
心理表象的形式是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这是一种对于周围事物的内部表征。根据认知地图提取重要的线索,将它们按照意义排序,并将这些表象转译成语言。
(九)语言
1.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知道事物的正确名称,语言的句法同样重要。单词的顺序确实是可以用于交流的。
2.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说出的或写下的语词。最明显的就是手势语或身体语言在交流中的运用。
3.我们还应注意到语言的隐含特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语言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词本身的含义。
(十)认知发展
对于认知能力的毕生发展和变化的兴趣使得认知发展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实验和理论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于认知结构发展的理解。对于具体客体的内部表征进行心理操纵的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共同语言的发展等。
(十一)思维与概念形成
概念(concept)是人脑反映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形成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结,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因而它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十二)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人类智力
有时人们需要做出某些假设,假设包括理解共同语言的能力、遵照指示的能力、将言语描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以及根据他们文化中的规则约束行为的能力。
(十三)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专业对认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程序设计者需要知道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
四、认知心理学简史
(一)关于思维的早期思考
经验主义者(empiricists)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而先天主义者(nativists)则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大脑的先天特征。从科学的角度看,上述两个主义都无法完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争论一直持续。
(二)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认知心理学
1.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似乎都相信知识储存于大脑之中。
2.18世纪,科学心理学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英国的经验主义者贝克莱、休谟以及后来的米勒父子提出,内部表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直接感觉事件(esse est Percipi——“知觉就是现实”);
(2)知觉对象的模糊拷贝,储存于记忆中;
(3)模糊拷贝的转译形式,体现于相关联的思想中。
3.19世纪,心理学家开始挣脱哲学的束缚,努力建立一个以经验结果为基础(而不是以思辨为基础)的学科。
4.l9世纪后叶,关于知识表征的理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流派
(1)由德国的Wundt和美国的Titchener领导,强调心理表征的结构;
(2)由奥地利的Brentano领导,强调过程和行动。Brentano将内部表征看作心理学中无足轻重的、静态的实体,而把对于比较、判断和感受等认知行动的研究看作是心理学合适的对象。
5.1875年,James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890年发表了心理学权威著作—《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提出了一个关于心智的非常合乎逻辑的模型。James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经验。
(三)认知心理学:20世纪
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观体现在刺激-反应(S—R)理论框架之中,而格式塔理论则在同构性(isomorphism,指表征和现实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前提下建立了内部表征的精细概念系统:
1.对于行为主义者来说,内部状态属于“干扰变量”的范畴,应该定义为一种假设结构,可以看作是刺激对反应产生作用的中介过程;
2.Tolman观察到老鼠在迷津中学到的是迷津中的位置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系列S—R联结,在迷津实验中动物逐渐勾勒出关于它所处环境的“图片”,该图片在以后寻找目标时可以派上用场。这种图片就叫做认知地图。这种“内部地图”实际上是老鼠表征环境信息的方法。
3.FrederickBartlett写下了《记忆》(Remembering)一书。他反对用无意义音节就可以研究记忆和遗忘,提出只有在自然条件下使用丰富且有意义的材料,才会得到更为有意义的结果。他发现,人们回忆出来的故事内容是建立在故事创造的总体印象或故事的主题之上的。这样,Bartlett引入了图式(schema)的概念。图式理论在现代记忆理论中占据了中心地位。
4.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的兴趣再次开始集中于“认知”课题,例如注意、记忆、模式识别、表象、语义组织、语言过程、思维,甚至包括意识这一曾最受无端冷落的概念。造成这场新认知革命的最重要的因素有:
(1)行为主义的“失败”,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对于刺激的外在反应,无法解释人类行为的丰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有些被行为主义者忽略了的问题其实与人类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
(2)通讯理论的出现,通讯理论促成了信号检测、注意、控制论和信息论方面的实验。这些领域对于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意义。
(3)现代语言学,审视语言和语法结构的新方法被吸收到关于认知的看法当中。
(4)记忆研究,言语学习和语义组织方面的研究为记忆理论提供了稳固的实证基础,导致了记忆系统模型的发展以及关于其他认知过程的、可以验证的模型的出现。
(5)计算机科学和其他技术进步,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它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使得我们重新审视关于问题解决、记忆的加工和储存、语言的加工和习得的一些基本假设。新型实验仪器的出现也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研究能力。
(6)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个体成熟过程中能力发展的次序关系。
五、概念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一)概念科学和认知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s)是科学概念的特定形式,与概念具有相同的目的。其建立在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用来描述我们对信息的检测、储存和运用。和概念科学(conceptual science)的其他模型一样,认知模型也是观察的结果,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是观察的决定因素。概念科学和认知模型都带有隐喻的特征,都是抽象的组织化的观念,并都是来自自然观察基础上的推论。
2.区别:概念科学是一个非常一般化的概念,而认知模型指的是概念科学的一个具体类别。
(二)认知模型
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三大成分:刺激的检测、刺激的储存与转译、反应发生。认知模型是建立在源于观察的推论之上的,其目的是提供关于观察对象的一个容易理解的表征,同时用于发展各种假设和帮助进行预测。
1.传统的记忆模型
(1)早在1890年,James就扩展了记忆的概念,认为记忆包括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James的假设是,初级记忆用于处理即时发生的事件,而次级记忆则负责经验中那些永久性的、“不会磨灭”的痕迹。该模型的结构是这样的:

(2)1965年,Waugh和Norman借用James的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系统模型,模型中的初级记忆即指短时记忆,次级记忆即指长时记忆。两种记忆系统模型认为,记忆不是单一(长时记忆)的,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记忆,二者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短时记忆通过复述进入长时系统,得以保持。但该模型仍然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地描述人类的一切记忆过程储存系统,如感觉记忆。

(3)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了另一个模型,认为记忆有3种贮存:感觉存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外部输入通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登记(感觉记忆),信息在这里作短暂整合后有些进入短时记忆,有些马上丧失,也有一些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作用是一个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以复述的方式可进入长时记忆中,得不到加工的信息很快也会丧失。短时记忆还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把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加工。

2.传统记忆模型的特点
以上记忆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建立在序列事件的基础上。一个刺激出现后,人们通过感觉系统加以检测,在记忆中加以储存和转译,最后对其做出反应。人类认知的模型与计算机处理中的序列步骤有些相似;实际上,人类信息加工的模式就是遵循着计算机隐喻构建起来的。
(三)计算机隐喻和人类认知
1.新隐喻的逻辑:只要计算机能够按照与人类心智相同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操作,它们就应该能够与人类一模一样地完成同一功能。通过计算机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认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人类进行知觉、记忆中储存信息和思维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而计算机科学家则编写程序来模拟这些功能。但人工智能毕竟不同于人脑,计算机做得好的那些事,人类相对来说往往做不好。而人类做得好的事,计算机却做不到。
2.第二代认知计算机科学家致力于制造类似于人脑的计算机。其方法是将“电子代理神经元”(electronicsurro-gate neurons)分层次相互联结,包含相关的程序,以模仿有机体的神经网络功能。这些新型计算机被称为神经网络计算机,行为方式更接近人类,可以进行归纳,能够理解复杂的视觉模式,但做算术比较缓慢,会犯愚蠢的错误,并且仍然无法产生情绪。
(四)认知科学
1.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汇聚起来,创建了一门新的科学,即认知科学。
2.认知心理学领域涌现出大量新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PDP)模型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瞩目,该模型也被称为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或神经网络系统(neural network systems)等。
(五)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
1.Mountcastle(1979)发现,皮层细胞即神经元(neurons)之间的联结数目多过原先认为的许多倍。神经元的联结系统除了具有序列通路之外,还有平行排列式分布。平行神经联结网络似乎分布于广阔的区域,不同位置可以在同一时间产生不同的功能。
2.根据Mountcastle的发现,大脑运行的方式应该是:信息加工网络分布于整个大脑皮层,而不是局限于某几个部位。人脑的各个局部与视觉、言语和动作行为等等的特定关联,仅仅是指这些局部区域完成与上述功能相关的输入接收和输出产生。
(六)平行分布加工(PDP)
David Rumelhart和McClelland对该模型理论建立的贡献最大,基本理论思想体现于其著作《平行分布式加工》之中。
(1)平行分布加工模型是以神经活动为根源,涉及人类心智的加工机制。人类心智可能有两种加工类型:信息加工是以序列方式进行的;也可能是由广泛分布的、相互作用着的平行系统,通过神经元的兴奋和(或)抑制,同时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完成信息加工。
(2)PDP者选择了后一种解释,模型假定,信息加工是通过无数简单加工元素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这些元素称为单元,各个单元向其他单元发送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信号。该模型的支持者们还提出,PDP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认知活动中较大单元的内部结构,这些单元包括阅读、知觉、句子加工,等等。
(3)PDP模型与神经解剖功能密切相关。人类思维是在大脑中进行的,大脑是由数以百亿计的相互联结的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相对简单的神经元,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其他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成为复杂的信息加工的基础。
(4)大脑不会在单个神经元中储存记忆,甚至也可能不会在某个局部储存记忆,但是它一定会将记忆储存于一整群分布于大脑多个部位的神经元中。如果两个神经元被同时激活,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会增强;反之,如果其中一个被激活,另一个被抑制,联系就会减弱。这样一个系统中的记忆,就取决于分布于整个系统的、被激活的或被抑制的神经网络的模式,而不是定位于特定的子系统。
(七)进化认知心理学
1.进化认知心理学(evolutionary cognitive psychology)的基础:认知只有放在人类生物和社会进化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2.进化心理学的主要前提是这样一个假定:存在普遍的人类认知特性,而且心智的这些常见的、广泛共有的特性不是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是进化所得到的心理机制产生的结果。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291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4:45 , Processed in 0.13851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