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6:4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944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税收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税收效率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税收公平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税收稳定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税负归宿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税收体系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流转税制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增值税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消费税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营业税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关 税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所得税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企业所得税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个人所得税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资源税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 财产税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行为目的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八章 税收管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九章 税务行政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财会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财会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胡怡建主编的《税收学》(第3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税收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税收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胡怡建主编的《税收学》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胡怡建主编的《税收学》(第3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配套资料和其他税收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胡怡建主编的《税收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可以说本书的试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博选众书,取长补短。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9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3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学习网│财会类(www.100xuexi.com)提供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从业考试等各类财会类考试以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胡怡建主编的《税收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税收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本书责任编辑为邸亚辉,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速来信与我联系(1161112310@qq.com),我定当聆听您的意见并遵旨酌办;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及时通知我,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ck.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财会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税收导论
1.1 复习笔记
第一节 税收特征
一、税收
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这一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
(三)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
(四)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五)税收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二、税收特征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税收特征可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政府向纳税人征税,不是以具体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为依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是以具体分享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利益为前提。
(三)税收的规范性
税收的规范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第二节 税收发展
一、税收起源
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产生,以国家权力为依据的税收就产生了。由于国家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的阶级统治机关,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履行公共职能需要有相应的财力基础,而国家公共支出受益的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又决定了国家只能凭借自身权威,以税收这一强制收入方式来筹措资金,作为其提供公共品,履行公共职能的财力保证。税收为国家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权力强制性的经济体现。
二、税收发展
税收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自然经济下的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到商品经济下的资本主义税收和社会主义税收,税收从形式到内容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税收形式发展变化
税收在名称上有一个由非税名称向税收名称发展的过程。
(二)征税依据发展变化
税收在计税依据上有一个由实物和力役等非货币形式向货币形式发展的过程。
(三)税收法制发展变化
在税收法制上有一个由专制课征向法制课征的发展过程。 
(四)税制结构发展变化
在税制结构上有一个由古老直接税为主体向间接税为主体,并由传统间接税为主体向现代直接税为主体或现代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过程。
(五)税收地位发展变化
在税收地位上有一个由忽视税收对经济调节向重视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税收要素
一、税基
税基是课税的客观基础,主要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是明确征税对象、确定计税依据、划分税收类型的主要依据,也是调整政府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重要政策工具。税基可以从广义、中义和狭义不同角度分析。
(一)广义税基
这是指抽象意义上的课税基础。从宏观角度进行考察,可以把整个税基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国民收入型,如各种所得税。 
2.国民消费型,如各种商品税。
3.国民财富型,如各种财产税。
(二)中义税基
这是指具体税种的课税基础,也可称为课税对象,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考察,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也是税收分类的主要依据。
1.以商品销售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销售税、消费税、营业税、周转税等税种。 
2.以商品增值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增值税。
3.以企业利润为课税基础,主要有企业所得税。
4.以个人收入为课税基础,主要有个人所得税。
5.以工资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
6.以财产价值额为课税基础,主要有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三)狭义税基
这是指计算税额时的课税基础,也可以称为计税依据,是计算政府税收和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最重要因素。相对于中义税基而言,狭义税基的范围和规模都比较小。因为在现代税制中,由于计税时的各种扣除,使计税依据仅为课税对象中的应税部分。计税依据必须按税法规定予以计算。我们平时习惯上讲的税基就是指狭义税基,扩大税基是指扩大课税对象中的征税部分,而税基侵蚀则是指课税对象中的征税部分缩小。
二、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税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税率=税额/税基。税率主要是解决征多少税的问题。税率也是影响并决定政府税收和纳税人税负的最重要因素。作为税收基本要素的税率可以从税率形式和税率分析方法两方面同时考察。
(一)税率形式
税率按形式特征可以分为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这是最基本的税率分类方法,在制定税法、计算税额等实际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1.累进税率。如果在税率公式中,随着税基的扩大,税率也相应上升,我们把这种税率形式称为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在设计时一般把税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若干等级,并相应地把税率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根据税基和税率来确定、计算税额。累进税率又可进一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如表1-1所示)。
表1-1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收入级距(元)
  
  税率
  
  应纳税额(元)
  
  全额累进
  
  超额累进
  
  1
  
  0~1000
  
  10%
  
  100
  
  100
  
  2
  
  1000~2000
  
  20%
  
  400
  
  300
  
  3
  
  2000~3000
  
  30%
  
  900
  
  600
  
  4
  
  3000~4000
  
  40%
  
  1600
  
  1000
  
  5
  
  4000~5000
  
  50%
  
  2500
  
  1500
  

注:全额累进税按全部收入乘以收入的最高边际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超额累进税按每一收入级距的收入乘相应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1)全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超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并分别按税基各等级所适用的相应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比例税率。在税率公式中,随着税基的扩大,如果税率保持常数不变,或税收与税基的比率保持不变,我们就把这种税率形式称为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
(1)单一比例税率。这是指同一种税只设置一个比例税率,所有纳税人按同一税率计算纳税。
(2)差别比例税率。这是指同一种税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例税率,不同纳税人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不同税率计算纳税。差别比例税率可以按产品、行业或地区设计。
3.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量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实物量指标可以按不同对象特点选择吨、千克、箱、包、度等计量单位。
(二)税率分析方法
1.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这是分析税率调节效果的工具。在税率计算公式中,如果随税基扩大,税率相应上升,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累进税率;反之,如果随税基扩大,税率下降,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累退税率。虽然从现行税收制度中还难以找到使用累退税率的情况,但累退税率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因为一些使用比例税率或定额税率的税种,可能具有累退特点。例如,消费税一般使用比例税率,但由于随个人收入增加,个人消费支出占个人收入比例下降,税收占个人收入比例也下降。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累退的,如表1-2所示。
表1-2 比例消费税的累退性
  收入级距(元)
  
  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支出(元)
  
  税率
  
  消费税(元)
  
  消费税占收入比率
  
  0~1000
  
  0.9
  
  900
  
  10%
  
  90
  
  9%
  
  1000~2000
  
  0.8
  
  1700
  
  10%
  
  170
  
  8.5%
  
  2000~3000
  
  0.7
  
  2400
  
  10%
  
  240
  
  8%
  
  3000~4000
  
  0.6
  
  3000
  
  10%
  
  300
  
  7.5%
  
  4000~5000
  
  0.5
  
  3500
  
  10%
  
  350
  
  7%
  

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这是分析税率调节效应的工具。边际税率是最后一个单位的税基所适用的税率,而平均税率是全部税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或者称为平均负担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累进税制的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的提高而上升,但平均税率低于边际税率;在累退税制的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下降而下降,但平均税率高于边际税率;在比例税制的情况下,边际税率就是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作为分析工具,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税率调节效应。从调节方式来看,边际税率偏重于分析税率的心理影响;从调节对象看,边际税率偏重于调节的结构分析;从调节效应看,边际税率偏重于分析税收的替代效应;而平均税率偏重于分析税收的收入效应,分析税收损失的弥补方式(如表1-3所示)。
表1-3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收入级距(元)
  
  累进税
  
  累退税
  
  边际税率
  
  应纳税额(元)
  
  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
  
  应纳税额(元)
  
  平均税率
  
  0~1000
  
  10%
  
  100
  
  10%
  
  50%
  
  500
  
  50%
  
  1000~2000
  
  20%
  
  300
  
  15%
  
  40%
  
  900
  
  45%
  
  2000~3000
  
  30%
  
  600
  
  20%
  
  30%
  
  1200
  
  40%
  
  3000~4000
  
  40%
  
  1000
  
  25%
  
  20%
  
  1400
  
  35%
  
  4000~5000
  
  50%
  
  1500
  
  30%
  
  10%
  
  1500
  
  30%
  

3.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这是分析税收负担的工具。名义税率即法定税率,也就是税法所规定的税率,而实际税率是税收实际负担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一般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于现代税制允许有大量的税前扣除,也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异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税收制度允许税前扣除,那么名义税率就会高于实际税率;如果实行累进税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税率低于实际负担率。
三、纳税人
纳税人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主要解决向谁征税或由谁纳税的问题。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一)自然人纳税人
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公民。
(二)法人纳税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第四节 财政职能
一、税收收入的特点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在财政收入中占有主要地位,是与税收收入的特点相联系的。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税收具有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所不具备的以下特点。
(一)来源的广泛性
(二)形成的稳定性
(三)获得的持续性
二、税收收入的规模
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应该有多大,并不是政府主观意愿的结果,而是由政府提供公共品需要和政府取得收入的可能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
(一)提供公共品的需要
税收是为政府提供公共品的需要而存在,因此,税收收入规模首先取决于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财力需要。但是,由于公共品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两类,而两类公共品在提供方式上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把两类公共品的提供加以区别分析。
1.提供纯公共品的需要;
2.提供准公共品的需要。
(二)取得收入的可能
税收收入规模不但取决于提供公共品的需要,也取决于取得收入的可能,而收入的可能主要由收入的来源和征收能力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
1.收入来源。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民收入,因此,从取得收入的可能考虑,税收收入规模首先取决于国民收入规模。在一般情况下,国民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国民收入水平较高,税收来源比较充裕,为扩大税收收入规模提供了可能;反之,在国民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增加税收的余地也就比较小。由此可以推论,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税收收入规模会有一个长期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不仅反映在税收规模绝对值的增加上,也反映在税收规模相对值的增加上。
2.征税能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税收收入规模扩大提供了可能。但是,要使国民收入转化为税收收入,使税收收入的可能转化为税收收入的现实,还取决于政府的征税能力。一般而言,在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税收制度比较合理,税收征管比较严密,政府征税能力比较强,税收收入规模就会相对大一些;征税能力弱,税收收入规模就会相对小一些。
三、税收的财政职能
税收既要为政府提供公共品筹集足额稳定的收入来源,又应适度、合理地征收,以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税收的足额、稳定
1.税收收入足额。这是指税收要为政府筹集足额资金,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税收收入稳定。这是指税收收入要相对稳定在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比例的合适水平上,非属特殊情况,不宜经常或急剧变动,以避免税收对经济正常秩序造成的不良冲击。
(二)税收的适度、合理
1.税收收入的适度。它是指税收收入取之有度,税收征收率不能过高,要尽可能避免过度征收而伤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又影响税收收入增长。它要求征税应注意培养税源,不伤及税本。
2.税收收入的合理。它是指在税收收入总量适度的前提下,取之于不同经济主体的税收,要相对合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944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08:14 , Processed in 0.09409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