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6: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089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
 1.1 复习笔记
  第1节 史前美术
  第2节 先秦美术
 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2章 秦汉美术
 2.1 复习笔记
  第1节 绘画艺术
  第2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3节 书法篆刻艺术
  第4节 雕塑艺术
  第5节 建筑艺术
  第6节 工艺美术
 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3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3.1 复习笔记
  第1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第2节 隋唐的绘画艺术
  第3节 书法篆刻艺术
  第4节 雕塑艺术
  第5节 石窟寺院艺术
  第6节 建筑艺术
  第7节 工艺美术
 3.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
 4.1 复习笔记
  第1节 五代宋元绘画艺术
  第2节 书法篆刻艺术
  第3节 建筑和雕塑艺术
  第4节 工艺美术
 4.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5章 明清美术
 5.1 复习笔记
  第1节 绘画艺术
  第2节 书法篆刻艺术
  第3节 壁画、版画与年画
  第4节 建筑与雕塑艺术
  第5节 工艺美术
 5.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第6章 近现代美术
 6.1 复习笔记
  第1节 中国画艺术
  第2节 书法艺术
  第3节 西学东渐
  第4节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
  第5节 从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
  第6节 雕塑艺术
  第7节 建筑艺术
  第8节 工艺美术
 6.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是我国高校美术类广泛采用的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典型试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美术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美术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题库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中央美术学院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中国美术简史》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yishu.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艺术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1.1 复习笔记
第1节 史前美术
(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的造型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造型
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之后出现了初步的类型分化,种类增多,加工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运用交互打击法。典型遗址有四川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北京猿人遗址。
2.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石器较多地采用交互打击法,类型显著分化,形式日趋稳定,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典型遗址有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的大荔人。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造型
这一时期进步显著,注重修理石核台面和间接打击石片法的采用,能产生长而薄的石片,其次是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典型遗址有宁夏灵武水洞沟、河北阳原虎头梁、山西朔县(今朔州)峙峪人遗址。
二、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发展
1.制作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提高后,为了美化自身与美化生活,先民制作了装饰品,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万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穿孔串珠、磨孔海蚶壳、钻孔兽牙及骨管、骨针等。
2.使用染料
山顶洞人与虎头梁人还分别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3.钻孔
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刻画艺术
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其上用阴刻的线条构成三组图案:第一组由直线、斜线纹组成,第二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第三组为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刻纹还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其测定年代为距今1.3万年前。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
(1)代表文化
①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文化;
②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文化。
(2)典型特征
①这些遗址均出土粗陶片;
②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畜骨骼;
③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及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淄博的后李文化;
③长江中游地区有湖南澧县的彭头山文化及石门的皂市下层文化、湖北枝城的城背溪文化;
④辽河流域有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沈阳的新乐文化;
⑤燕山南麓有北京平谷发现的上宅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于已发展成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
②陶塑、石雕、玉器开始出现;
③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
②黄河上游有最先在甘肃临洮发现的马家窑文化;
③黄河下游有山东滕州的北辛文化及泰安的大汶口文化;
④长江中游地区有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及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
⑤长江下游地区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与嘉兴的马家浜文化,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江苏南京的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的薛家岗文化及含山的凌家滩文化;
⑥辽西及燕山北麓地区有敖汉旗的赵宝沟文化及赤峰的红山文化;
⑦珠江三角洲有咸头岭文化(或称大湾文化);
⑧台湾有台北县的大坌坑文化;
⑨黑龙江有密山县的新开流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后期手工业内部有了新的分工;
②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③作为记事的刻画符号得到广泛采用;
④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本期后段,红山文化出现坛、庙、冢等礼制性建筑,屈家岭文化出现城堡。
4.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1)代表文化
①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陕县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长安县发现的客省庄文化,山西襄汾发现的陶寺文化;
②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章丘首先发现的龙山文化;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
④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
⑤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福建闽侯的昙石山文化;
⑥台湾高雄的凤鼻头文化与台北的园山文化;
⑦云南的大墩子文化;
⑧西藏昌都的卡若文化。
(2)典型特征
①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
②大型墓与小墓的随葬品多寡悬殊,贫富分化显著;
③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
④作为记事与交际工具的文字已经产生,遗址发现多字刻于一器的陶文。
表1 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表

四、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陶器
(1)陶器的产生
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接触中,逐渐认识并掌握黏土的可塑性能,在用火的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烧烤之后而变得坚硬,于是人类尝试将黏土制成泥坯,把它烧制成能盛放液体并能耐火烧的陶器。
(2)陶器的分类
①依用途分类
a.饮食器,包括盆、钵、碗、杯、豆、勺,一般敞口;
b.炊煮器,包括鼎、鬲、簋、甑、斝、釜、灶,有三足,便于架火上烹烧,挪动方便;
c.储藏器,包括壶、罐、瓶、瓮,多呈球形或半球形,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容量。
②依性质分类
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③依器表装饰分类
素陶、彩陶、印纹陶和拟形陶器。
(3)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坯体装饰
即在制坯过程中把编织物拍打或压印或者贴在坯体表面,用布纹、席纹和绳纹来装饰。 这种堆贴进一步发展为具有浮雕意义的贴塑。
②弦纹
弦纹是在轮制成型时用工具接触器物,使器物表面出现粗细宽窄不同的平行线纹。
③镂刻
在器壁上镂刻出穿透胎体的图案形,特别是龙山文化的黑陶,镂刻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④彩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
④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和致密。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图1-1),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图1-1 镂孔蛋壳黑陶杯
(龙山文化 高12.4厘米 黑陶 山东潍坊姚官庄出土)
2.磨制石器
(1)磨制石器的产生
磨制石器是将石料打制成某种用途的器形,然后再在砺石上磨制加工成器。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能更好地培养审美意识。它促进了石制装饰品的发展,并推动了玉器工艺的出现。
(2)磨制石器的装饰
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有绿松石珠,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石环、石珠和石坠,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石珠、石片和绿松石制成的串饰。
3.玉器
(1)玉器的分布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存发现有玉器,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这与玉料产地的限制有关。
(2)玉器的品种
①玉铲、玉璧等,代表是大汶口文化;
②主要是璧、环、龙玦、玦、璜等礼玉性质的器形,并以较多的动物造型制品如玉鸟、玉龟等为特色,代表是红山文化;
③以生产工具形的礼器为主如玉斧、玉铲、玉锛等,代表是山东龙山文化;
④玉器是较成熟的礼器,并在墓葬中出现了一定的组合规律,器形以璧和琮最有特色,也有斧、钺等从生产工具转化而来的权威象征,出现了“琮王”,代表是良渚文化。
(3)玉器的制作
琢玉工艺目前还无法全部解释清楚,但显然是吸收了新石器加工中的一切可利用技术,包括线切、琢、磨、碾、钻、雕、镂、抛光等,工具可能是用硬度较大的石料制成的石钻和雕刻工具,同时也用硬度很高的石英砂(又称“解玉砂”)兑水后助磨玉器。
4.骨器
骨角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用骨牙制作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日益增多,造型与纹饰也日趋精美。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双凤朝阳纹象牙雕刻品与双鸟纹象牙匕,都是史前骨牙工艺的佳作。
5.编织工艺
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许多遗址发现相关遗迹。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良渚文化(距今4700多年)的绢、布、绳、带等丝麻织品,可见太湖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丝麻纺织之乡。
6.髹漆工艺
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江苏常州圩墩发现的马家浜文化原始漆器,说我国髹漆工艺也源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江苏常州圩墩发现的马家浜文化原始漆器。
五、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1.彩陶纹饰和绘画
(1)仰韶文化彩陶艺术
①半坡类型
以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出土者为代表。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盆、鼓腹罐、细颈瓶等,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或内壁,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
例如三鱼纹彩陶盆(图1-2),盆沿饰一周宽带纹,器腹外壁绘三条张嘴露齿的鱼,唇部翘起,虽未画水,却给人以鱼在水中吸水吐气、向前游动的印象,鱼纹异常简洁生动。半坡还出土几件内彩人面鱼纹盆(图1-3),在滚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弯眉,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这种人面图案或与大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

图1-2 三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约15厘米 红陶 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图1-3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约16.5厘米 红陶 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②庙底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及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者为代表。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图1-4)。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鱼、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角、垂幛、豆荚、花瓣等植物纹,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河南临汝阎村出土彩陶缸上所绘的鹳鱼石斧图(图1-5),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纪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图1-4 花瓣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高约16.2厘米 红陶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

图1-5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高47厘米 红陶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2)马家窑文化
①石岭下类型
彩陶多壶、罐、瓶等器形,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
②马家窑类型
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之特色(图1-6);

图1-6 旋涡纹彩陶瓮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高50厘米 红陶 甘肃永靖三坪出土)
③半山类型
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及旋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④马厂类型
彩陶,器形与半山类型基本相同,惟壶、瓶、罐的口沿外侈,双耳增大,彩绘流行四大圆圈的布局,盛行网格、菱格、米字、波折及变体人形等纹样,格调庄重刚健。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快起舞。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景象,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类似的舞蹈纹彩陶盆还出现于青海同德巴沟乡宗日遗址,内壁绘有两组人物,一组十三人,一组十一人,也呈携手起舞状(图1-7),说明这种巫舞在河西地区比较流行,也有可能是同一地生产的彩陶流传到多个居住点。

图1-7 多人舞蹈纹彩陶盆
(宗日文化 高12.5厘米 黄陶 青海同德宗日出土)
2.地画
1982年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画,画面南北长约110厘米,东西宽约120厘米,用炭黑颜色绘成;上部画三人;下部画框内两只动物,框左绘一丁头状木橛。画面描绘了两位猎人手执棍棒将两只野兽驱入陷阱的景象,寄寓着祈求狩猎丰收的愿望。
3.壁画
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是用赭红色画成勾连纹图案,或是用赭红间黄白色彩描绘三角纹图案。此外,在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曾发现用红彩描绘的几何纹装饰壁画。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两例壁画遗迹。
4.岩画
(1)岩画的产生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图1-8)。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岩画的分布
目前包括台湾在内已有十八个省、自治区的一百多个市、县(旗)发现有岩画,遗址约有上千个,地点几乎都属于古代的边远地区,产生于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之手。
(3)岩画的内容
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狩猎、放牧、祭祀、神灵、动物、舞蹈、战争、房屋、车辆、生殖、手印、脚印、图案、符号(有些近似文字),堪称原始社会的百科全书。
(4)岩画的内容分类
①北方草原原始部族
岩画的作者是巫师兼猎人,风格写实,画面上的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有野生动物的特点;还有表现部落战争的内容,质朴而生动,生活气息较浓厚。
②南方各族岩画
岩画的作者都属于百越系统,作者可能已是专职巫师,画面密切围绕宗教祭祀,突出的是宗教的神秘感,作者能很好地抓住人瞬间的动态特征,但人物形象都具有符号化、装饰化和半抽象的特点,比北方更为简约,具有浪漫的精神倾向。

图1-8 将军崖稷神岩画
(新石器时代晚期 高280厘米 岩石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六、原始文字的起源
1.仰韶文化
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有的在口沿上刻有符号,有的重复出现几次,有的集中发现于某一遗址,有的相同符号出现在不同遗址,部分文字学家认为其中已包含原始文字的雏形。
2.陵阳河遗址
出土的刻符陶尊(图1-9)上的符号,好像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也有人认为是草丛或海水)。有的学者考释为“旦”字或“炅”字,这是一种通过形象组合表示较抽象含义的表意符号,具有浓厚的图画色彩,也有人认为是制造者的标记。

图1-9 刻符陶尊
(大汶口文化 高57.5厘米 灰陶 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
3.良渚文化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属良渚文化)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有数个刻画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化影响。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多元的。
4.贾湖文化
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有一个“日”形的刻符。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证明刻甲占卜活动(这是甲骨文产生的重要条件)早到新石器时代,但这个刻符的存在至少和陶器刻文一样可以佐证文字的起源。
5.龙山文化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发现的刻文陶片,属于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前21世纪),上面有11个清晰的刻文(图1-10)。1993年在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的一块陶片上也有四行清晰的刻文,推测有单体字10个以上。这两个实例中的刻文都已具有相当的抽象性,有较为明确的行笔顺序,部分字形和殷墟甲骨文非常近似,可以视为原始文字。

图1-10 丁公陶文(摹本)
(龙山文化 长7.7厘米 灰陶 山东邹平丁公出土)
七、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
1.陶塑艺术
(1)仰韶文化
出土的陶塑少女头像(图1-11),高12.5厘米,陶色橙黄,额上用泥条堆塑发辫,脸形圆润丰满,五官部位妥帖,艺术手法颇为洗练概括。陕西洛南出土人头形器口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捏塑成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形貌颇为秀丽。1986年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陶塑人头像(图1-12),残高6.3厘米,陶质为夹砂粗灰陶,用捏塑、堆贴加锥划的方法塑造,脸盘较宽,眉弓粗而长,双目炯炯有神,两颊各戳印着五个排列整齐的小圆窝,额上刻画重圈纹,是一位纹面孩童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

图1-11 陶塑少女头像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12.5厘米 红陶 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

图1-12 陶塑纹面头像
(双墩文化 高6.3厘米 灰陶 安徽蚌埠双墩出土)
(2)红山文化
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到1983年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和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图1-13),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

图1-13 泥塑女神头像
(红山文化 高22.5厘米 泥塑 辽宁建平牛河梁出土)
(3)庙底沟类型
出土的鹗形陶鼎,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猪形陶鬻与狗形陶鬻(图1-14),江苏吴江梅堰出土良渚文化的水鸟形陶壶等,皆为实用与美观紧密结合的工艺装饰雕塑的早期典范,开商周时代鸟兽形铜尊、卣造型之先河。体现了我们的先民在刻画动物神态方面的技艺。

图1-14 狗形陶鬶
(大汶口文化 高21厘米 灰陶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
2.玉石雕刻
(1)内蒙古兴隆洼文化
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像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
(2)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遗址出土的一件石雕人头,属距今7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遗物;
(3)北京平谷上宅遗址
出土的猴形石饰,用黑色滑石雕成,上端刻成圆目、尖颌、耸耳的猴头,下端呈圆锥形,中段有一横孔,可以系绳佩挂;
(4)辽宁东沟后洼屯遗址
1984年清理出土数十件滑石雕刻作品,包括半身人像、人兽复合头像、大头曲身的虬龙等,刻工粗率,形象古朴;
(5)红山文化早期遗址
1984年出土一批史前石刻人像,较大的几件石人高约30厘米,五官清晰,脸形丰满,身躯呈溜肩鼓腹状,下肢作蹲踞姿态,其造型颇似孕妇(图1-15)。重庆巫山大溪、甘肃永昌鸳鸯池、陕西神木石峁和山东滕县岗上村,皆发现史前的浮雕玉石人面,作瞠目吼叫状,额上或面部均有穿孔,推测皆属原始巫术活动中使用的护身符。

图1-15 石刻女神像
(红山文化早期 高32.7厘米 辉长岩 河北滦平后台子出土)
3.史前玉雕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碧玉龙(图1-16)、1986-1987年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透雕神人玉冠饰、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雕人像(图1-17)等最为出色。三星他拉玉龙体高26厘米,整体呈块形,龙首似猪,龙身蜷曲,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如系绳悬挂,全龙呈垂首拱背勾尾的形态。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的大玉琮与玉钺上,运用浅浮雕与阴线刻相结合的技法,雕出神人与兽面组成的神徽图案(图1-18),形象神秘威严。

图1-16 碧玉龙
(红山文化通 高26厘米 玉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图1-17 玉雕人像
(凌家滩文化 高9.6厘米 玉 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

图1-18 玉雕神徽图像
良渚文化 高约2.8厘米 玉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4.蚌壳摆塑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的一座墓葬(45号墓,距今约6000年)中,在男性墓主身旁首次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形象(图1-19),作为墓主权威的象征,这是中国墓室装饰的开端。其中龙形体特征已与后世的龙相近,体态修长,曲颈昂首,有前后肢,足趾有利爪,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龙图形,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图1-19 蚌壳摆塑之龙、虎
(仰韶文化 龙长178厘米 蚌壳 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
八、新石器时代的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分布
(1)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
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房屋主要采用木骨泥墙;
(2)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
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居人,可能是由原始巢居发展而来),建筑主要采用木料,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带榫卯结构的木构件,是用石器加工而成的。
2.建筑艺术的典型遗址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聚落遗址都选址于近水的高台地,有中心广场,周围有分组的建筑,居住区和陶窑场、墓地相对分开;村落外围挖有壕沟,体现出初步的区划布局思想;半地穴式住宅的平面,分圆形和方形两种;屋顶有穹庐顶、硬山顶及四角攒尖顶等形式;窗户或开在屋顶,或开在墙上;室内通常于门道内挖有火塘,并有二至四根内柱;地面、墙面作过防潮处理。
(2)龙山文化
一般不再保留中心广场,住房附设储藏用的窖穴,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多例使用白灰涂抹地面与墙裙,光洁而坚硬(如秦安大地湾F405);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如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
(3)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辽宁喀左东山嘴和内蒙古大青山遗址,发现有石砌的方坛和圆坛,在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在浙江余姚的瑶山和汇观山则发现了用土筑成的长方坛,说明已有坛庙之类的原始宗教建筑。
(4)河姆渡文化
出现南方干栏式建筑,河姆渡广泛采用的榫卯结构是后来中国木构建筑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之一,江西清江营盘里的陶塑干栏式房屋带有两坡屋顶。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089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14:31 , Processed in 0.0985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