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4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4803.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南亚封建社会的形成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阿拉伯帝国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东欧封建诸国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西欧封建社会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新兴伊斯兰教诸国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东欧封建国家的发展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中南非洲和美洲
 11.1 复习笔记
 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亚洲国家的新变化、海上贸易的发达
 12.1 复习笔记
 1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世界史》(吴于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给学生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吴于廑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5.[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6.[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7.[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8.[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9.[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10.[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11.[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12.[3D电子书]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作为吴于廑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取。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历史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历史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辅导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为吴于廑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历史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历史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1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1.1 复习笔记
一、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1.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出现
(1)农耕世界
约距今1万年前,从日本、朝鲜,经黄河、长江流域,东南亚、南亚,到西亚和小亚细亚,再到东南欧、东欧、中欧、西欧和不列颠岛,形成了一条长弧形的农耕世界。
(2)游牧世界
约距今1万年前,在农耕世界的北方,东起西伯利亚、蒙古草原,经中亚细亚、里海、咸海和高加索,直至欧洲黑海北岸和喀尔巴阡山麓,也形成一条长弧形的游牧世界。
(3)农耕国与游牧诸族
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其北方游牧诸族两相对应。
①东亚:农耕地区主要是汉代中国,其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胡人),东北有乌桓、鲜卑(东胡),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
②中亚、南亚: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和印度,其北游牧各族有康居、大宛、大月氏等,间亦从事农耕。
③西亚:南有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等游牧民族。
④欧洲:南部农耕地带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则为斯基泰和萨尔马特等游牧民族。
2.两个世界的互相交往和渗透
(1)背景
①农耕世界久已使用铁制工具,耕种面积不断扩展,手工业如纺织、金属冶炼和金属加工、制陶和造船等。总的说来,在经济和文化上比较先进、国家和社会组织比较完备。
②北方游牧世界或仍处于原始的闭塞状态,或刚刚进入阶级社会。其主要生产部门是畜牧,即偶有兼事农耕,在其全部经济中也不占重要地位。手工业更是微乎其微。
③南部的农耕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比北方游牧世界先进,北方游牧民族所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都从农耕世界取得。
④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看,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带有某种自发的分工互补的性质,彼此产品的交换和交流,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
(2)交往方式及影响
①在和平时期,两个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在战争时期,暴力冲突和战争则是另一种接触和交往的方式。
②两个世界既互相交往,又彼此渗透,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闭塞,促进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
二、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亚洲东部游牧民族的分布
(1)匈奴(又称“胡”)
公元前3世纪末迄公元3世纪初,匈奴称雄北方游牧世界,大漠南北蒙古草原都受其控制。
(2)乌桓与鲜卑
①在匈奴东方是东胡,中国春秋时期称山戎,战国后统称东胡。东胡原驻牧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②汉初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年)击破,其中一支退居大兴安岭的乌桓山,故称乌桓;另一支退居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山,故称鲜卑。
③北走的鲜卑,初因乌桓阻隔,未及通汉,后来势强,匈奴西徙,其尽占匈奴之地。
(3)月氏和乌孙
①匈奴的西方是月氏和乌孙。月氏人和乌孙人居于“敦煌、祁连间”。大体上分布于肃州(酒泉)以西至敦煌之间的为乌孙人;肃州以东至张掖之间的为月氏人。
②在月氏人的南方为羌人,在乌孙的西北为塞人。
(4)丁令和坚昆
在匈奴北方为丁令和坚昆。
①丁令,又作丁零或丁灵,春秋战国时分布在贝加尔湖地区西至阿尔泰山以北。公元前后,东部丁令曾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西部丁令则游牧于额尔齐斯河至巴尔喀什湖之间地区,均属匈奴统治。
②坚昆,又作隔昆、结骨或居勿,属突厥部落之一。西汉初受匈奴统治。公元前1世纪70年代,脱离匈奴控制,移居叶尼塞河上游,创立叶尼塞文字。3~4世纪又处于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唐时称黠戛斯。
2.秦汉时期亚洲东部的民族迁徙
(1)背景
秦汉时期,亚洲东部的民族移徙,大多都与匈奴的活动有关。匈奴在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其扩张性和掠夺性更为强化,他们以暴力夺取财富和掳掠人口为荣。
(2)匈奴概况
①匈奴各王驻牧地,东起大兴安岭的乌桓、鲜卑西部边界,西至阿尔泰山脉,绵亘数千公里,遍布大漠南北。
②其社会组织以部落为基本单位。一个部落多达3000~4000人。约当战国末年,部落联盟开始形成,下属24“国”即部落,其首领称“王”。部落的基层单位为“帐”。
③战国时期匈奴手工业已有相当发展,能制造各种铜器和铜武器。公元前3世纪前后,匈奴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出现铁制工具和铁制武器。
④匈奴社会在脱离原始氏族制度后,社会分裂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集团。
⑤战国时期,匈奴屡为北方边患,燕、赵、秦三国不得不在北方分别修筑长城,以御匈奴骑兵。
⑥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利用楚汉相争之机,竭力向外扩张,成为亚欧大陆游牧世界东部的强大政治势力。
(2)民族迁徙
①东胡族向北大移徙
公元前206年,冒顿单于举兵反击东胡,东胡全军溃走,东胡族向北方大移徙。
②月氏和乌孙的西迁
战国和秦汉之际,长期游牧于河西走廊地区的月氏和乌孙的西迁,也是由于匈奴的攻击而促成的。
a.乌孙
公元前177年,月氏击败乌孙,乌孙部民四散,多避居匈奴。
b.月氏
第一,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战败月氏,迫使月氏西迁,后到达天山北伊犁河上游地区驻牧。
第二,公元前139~前129年,猎骄靡在匈奴支援下击败月氏,月氏被迫再次西迁,过大宛(今锡尔河中游费尔干纳盆地),据阿姆河北岸之地。
第三,少数月氏人未曾西迁,留在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地区的羌族融合。西迁的月氏习称“大月氏”,留在祁连山的残部称“小月氏”。
③匈奴的迁徙
a.汉初与匈奴交兵,屡战失利。汉武帝时对匈奴开始进行反击,匈奴屡屡败北。
b.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断加剧,五单于争位,内讧不已,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第一,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西徙,后被西域汉将所杀。
第二,公元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恢复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交往。南匈奴移居塞内,分布于晋陕北部和内蒙西部地区,逐渐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3.匈奴西迁的经过
(1)历史上的“匈奴西迁”,是指北匈奴的一部分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向西方进行持久而漫长的迁徙过程。
(2)北匈奴西迁之后,鲜卑乘虚崛起,据有匈奴故地。公元2世纪前半期,鲜卑对汉时降时叛,屡攻匈奴和乌桓,成为漠北新兴的强大势力。北匈奴受鲜卑的威胁,不得不于2世纪中叶放弃悦般地区,西走康居。
(3)迁往康居的北匈奴驻牧其地约一个世纪左右,至3世纪中叶,可能因受贵霜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又被迫离康居迁往粟特。
(4)北匈奴在粟特停留将近一个世纪,约于4世纪中叶(350年左右)更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
(5)匈奴的西迁不仅席卷中亚细亚,而且深入欧洲腹地。受到匈奴西迁压力的其他游牧、半游牧部族,先后涌入亚欧大陆农耕世界。
4.3至5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徙
(1)背景
①汉魏之际,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支,史称“五胡”。
②北方游牧民族从东汉开始不断内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始向农耕生活过渡。为寻求好的耕地,便逐渐向南方农耕世界移徙。
③魏晋统治者为利用“胡人”当兵、种地,往往强制其迁居内地。
(2)分布
至3世纪末,内迁的“胡人”大体分布如下:
①河套地区的南匈奴人迁至山西南部汾河流域。
②羯胡由西域迁居山西东部武乡一带(西晋上党郡)。
③鲜卑族分裂为几支,东部鲜卑迁至辽宁西部地区,西部鲜卑则分布于甘肃、青海。
④原居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氐族和羌族,部分迁入甘肃东部和陕西境内,部分南下四川。
(3)影响
①至西晋初年,“胡人”南徙的人数已相当多。游牧民族的南徙直接威胁着西晋的统治。内迁各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其部族武装作基础,相继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
②从4世纪初至5世纪中叶,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④游牧世界居民在四五世纪大规模向农耕世界迁徙。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进入南方的农耕世界,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后果,另一方面又学会了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⑤在农耕地区定居下来的各部族,逐渐走向农耕化。他们为农耕世界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封建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5.

哒人的迁徙
(1)

哒人

哒人是古代中亚细亚的游牧部族之一。自称为“匈奴”,又称“白匈奴”。中国史书称为“滑国”。
(2)迁徙
①公元4世纪70年代,

哒人开始向南方迁徙,占领粟特地区,即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
②5世纪20年代,

哒人越过阿姆河入侵西方和南方,先征服吐火罗斯坦,后于484年占领呼罗珊大部地区,建

哒国,定都巴底延城(今阿富汗伐济纳巴德)。


哒人在5世纪中叶南侵北印度。502年,在北印度立国,以旁遮普奢羯罗城为都。
④约558~567年间,萨珊朝波斯联合突厥人夹击

哒,其国遂亡。部众分散各地,逐渐与各族融合。
(3)影响

哒人侵入波斯、印度以后,先后接受波斯和印度文化,信奉拜火教,后也有改奉印度教。处于东西方、南北方商路交通的中心,境内商业繁荣,对南农北牧两个世界的交往,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了桥梁作用。
6.阿瓦尔人的西迁
(1)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是古代的游牧民族,自称“马阿鲁拉人”。中国有学者认为阿瓦尔人的族源即中国历史上的“柔然”(“蠕蠕”)。
(2)迁移
①公元552年,柔然为突厥所败,部分柔然人西迁欧洲,6世纪后半期,阿瓦尔人以多瑙河中游潘诺尼亚平原为中心建立阿瓦尔汗国。
②7世纪时阿瓦尔人势力强盛,经常袭击德意志、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7世纪前半期,拜占廷也受到极大威胁。
③7世纪后半期阿瓦尔汗国发生内讧,势力逐渐衰落。805年,阿瓦尔汗国亡。
(3)影响
从公元1世纪开始的西迁浪潮,引起了欧洲民族的大移徙。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大量涌进西罗马和东罗马帝国,促使欧洲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罗马周边的蛮族
(1)概述
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把他们周边不甚开化的民族,统称为“野蛮人”或“蛮族”。罗马帝国边境地区的蛮族主要是克勒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②早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就与蛮族直接交往。公元前1世纪起,罗马社会开始有了吸收蛮族的迹象。
(2)日耳曼人
①在民族大迁徙之前,北欧日耳曼人因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划分为东西日耳曼人两大集团。每个集团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②西日耳曼人主要包括撒克逊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靠农业为生。
③东日耳曼人主要是指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他们迁徙到与西北欧不同的遥远的潘诺尼亚平原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带,以游牧为生。
(3)哥特人
①哥特人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东哥特人分布在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西哥特人则集中在多瑙河下游。
②哥特人比其他日耳曼人先进,政治组织相当完整,由“王”统一领导。
③在整个4世纪,哥特人与罗马帝国接触频繁,经济文化的交往较多,既有和平友好,也有敌对和冲突。
2.古日耳曼人社会
(1)阶级
①公元1世纪末,日耳曼人社会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
②蛮族领导者“王”尚不具有国王的权力。西日耳曼人的“王”实质上是军事首领。战时的军事首领指挥战役,但具体战斗则由各氏族部落的酋长领导。酋长还领导全部落举行宗教仪式,其权力不限于战时领导。
③4世纪,日耳曼人仍未形成有组织的国家,只是部落联盟。
(2)军事
①日耳曼人首领在采取军事行动时号召成年男子参加。应召者须向首领宣誓效忠,武器、衣食由首领供给,战争结束后分得战利品。
②侍从兵是进行掠夺性袭击时的主要战斗力,在大规模军事远征中为首领的随身护兵。日耳曼人首领和侍从兵之间的关系,后来一直影响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3)诉讼审判
日耳曼人的诉讼审判由民众大会的公共法庭执行,主持人是部落首领。
(4)原始民主制度
古日耳曼人实行原始的民主制度。军事首领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最初军事首领权力有限,一切重大事项都由民众大会决定。后来由贵族议事会和军事首领掌握实权。
3.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1)概述
罗马帝国自4世纪始就已受到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入侵的沉重压力。对罗马帝国威胁最大的是日耳曼人。
(2)蛮族侵入
①3~4世纪间,日耳曼人愈益逼近罗马边境。
②4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全线入侵罗马帝国。378年,西哥特人在其领袖弗里提格伦的领导下举兵反罗马,并取得胜利,由此罗马国境线被打开缺口。
③西哥特人在色雷斯起兵,后被狄奥多西镇压。395年,狄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
④406年,西罗马撤回莱茵河上驻军,戍守意大利和罗马。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阿兰人等大批涌入西罗马境内。
⑤410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城,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最终灭亡。
4.西哥特王国的建立及其发展
(1)建立
419年,西哥特人在土鲁斯建立第一个得到罗马承认的蛮族王国,即西哥特王国。
(2)发展
①西哥特王国建立后,旋即向比利牛斯山以南扩张,进入北非,占据西班牙和南高卢广大地区。
②尤里克国王(466~484年)
a.尤里克国王统治时期,国势臻于鼎盛,幅员辽阔:以伊比利亚半岛为主,北至高卢南部的卢瓦尔河,东至罗纳河,并于481年夺取普罗旺斯。
b.尤里克在位时首先编成西哥特法典。后其子阿拉里克二世编成《阿拉里克法典》(506年)。这两部法典在西哥特人和其他蛮族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c.王国行政机构仍沿用罗马旧制,按照惯例召开各省会议。官方语言为西班牙的拉丁方言。西哥特人大多已信奉阿里乌斯派基督教,罗马正教视之为异端。
(3)灭亡
507年,西哥特的高卢领土全被法兰克人征服。711年西哥特王国被阿拉伯人征服。
5.汪达尔人的迁徙和建国
(1)迁徙
①406年,罗马帝国撤除莱茵河边界守军,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萨尔马特部落的阿兰人等越莱茵河涌入高卢地区。随后转向南方进入阿奎丹。
②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占领西班牙半岛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区。
③约411年,西班牙建立了两个蛮族王国:南方为汪达尔-阿兰王国;北方为苏维汇王国。西班牙行省几乎完全脱离罗马。
③429年,该萨里克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进入非洲,占领毛里塔尼亚。
(2)建立
430年,汪达尔人攻陷希波城,431年城陷,汪达尔人由此在北非建国。439年,又攻陷罗马北非首府迦太基,并迁都于此。442年,罗马承认汪达尔王国对北非大部地区的统治。
(3)灭亡
534年,汪达尔王国在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力图的进攻下灭亡。
6.勃艮第人的迁徙和建国
(1)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原属斯堪的纳维亚日耳曼人的一支,分布于波罗的海的勃伦霍姆(意为勃艮第人的故乡)岛上和波罗的海南岸地区。
(2)迁徙与建国
①1世纪时迁至维斯杜拉河下游,后又西迁至罗马边界莱茵河一带,中心在沃姆斯。
②5世纪初渡莱茵河到达西岸。435~436年,勃艮第人与罗马作战,败绩。残部被赶到南方日内瓦湖畔萨伏依地区。
③5世纪中叶进占罗纳河和索恩河流域,建立勃艮第王国。
④贡多巴德统治时期(474~516年),王国臻于鼎盛。勃艮第习惯法汇编成《贡多巴德法典》。其子西吉斯蒙德信奉基督教,修建修院。
⑥534年,勃艮第被法兰克人征服,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7.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东哥特人征服意大利
(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帝国末年,罗马军队几乎全部掌握在蛮族军官之手。476年,帝国军队最高统帅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推翻末帝罗穆洛·奥古斯都的统治,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境内皆归奥多亚克统治。
(2)东哥特人征服意大利
①489年,东哥特人首领狄奥多里克率军侵入意大利,仅三年就攻取奥多亚克全部辖境。
②狄奥多里克成为东哥特王国国王(489~526年在位)。新建王国几乎保留全部的罗马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也保留了许多罗马元老、贵族和行政官吏,定都拉文那。
③534年拜占廷军灭汪达尔后,立即回师意大利,开始对东哥特王国的征服,历时20余年才勉强征服东哥特王国。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480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1:43 , Processed in 0.08880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