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9: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645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三编 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
  绪 论
  第1章 道学初创
  第2章 张载的本体论与境界论
  第3章 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
  第4章 朱熹的理学
  第5章 陆九渊的心学
  第6章 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
  第7章 陈献章、湛若水的心学思想
  第8章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
  第9章 罗钦顺、王廷相的气学
  第10章 刘宗周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总结
 第四编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
  绪 论
  第1章 黄宗羲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2章 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
  第3章 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
  第4章 颜元、李塨与实学学派.
  第5章 戴震的哲学倾向
 第五编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
  绪 论
  第1章 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
  第2章 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第3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思想
  第4章 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古今哲学的融会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
 第四编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
 第五编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哲学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给学生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作为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取。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哲学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哲学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辅导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为冯达文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哲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三编 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
绪 论
一、社会历史概况
1.宋代变化状况
(1)宋代门阀士族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大量的中小地主阶级;
(2)门阀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佃耕制取代了荫户制,农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统治者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带兵的权力;
(2)北宋统治者在军队实行将军与士兵分离的政策,并派遣大量的文官做地方官,直接管理地方的财政,使地方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3)北宋统治者继续完善科举制,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出仕的主要渠道,这就将大量的庶族地主吸引到统治阶级营垒中来了;
(4)北宋政府实行扩军政策,每遇饥荒,就大量地招募流民,既防止流民起义,又扩大了武装力量。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后果
(1)科举与恩荫造就了大量的官吏,为其政治体制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顽症-冗官;
(2)扩军与将兵分离的政策造成了其军事体制中的一个顽症-冗兵;
(3)冗官、冗兵以及北宋向辽、夏、金的纳贡,造成了经济体制当中的顽症-冗费。
4.北宋的改革
(1)庆历新政,其核心是吏制,即试图通过精兵简政、振顽起懦,以解决冗官、腐败与办事不力的问题,但最后却败于“朋党”之议;
(2)王安石变法,其核心是解决财政问题,即试图通过开源节流以解决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但最后却废于新旧“党争”。
二、儒、佛、道三教的并存与相互吸取
1.三教并存
(1)隋代以来,佛教一直居于三教的峰巅,至唐代又形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灵秀之气的禅宗,并深入人心;
(2)唐代,道教充分利用皇家宗教的招牌,从宗教的组织规模到教理理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随着韩愈反佛的呼声与古文运动的崛起,儒学正以新的形式萌生着复兴的希望。
2.三教相互吸取
(1)佛教中国化
当佛教以“格义”的形势走进中国时,就已经开始向中国文化靠拢了。而禅宗的形成,则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2)道教向儒家靠拢
中唐以后,当道教的形式与理论基本具备以后,主要向儒家靠拢,表现为从外丹神仙之说向内丹心性理论的发展。神仙之说表明其超世指向的确立,而内丹理论则解决其指向的落实问题。
(3)儒学对佛道的借鉴
宋代以前,主要是以排斥性的、外在的方式借鉴,同时又借鉴禅宗的“衣钵”构造儒家的“道统”;宋以后,主要表现为吸取性的、内在的方式借鉴。
三、时代思潮与“造道”风尚
1.时代思潮
时代思潮的基础是古文运动,其指向则是超越的道,目的是通过借鉴佛道的超越追求以再塑儒学。
2.“造道”风尚
(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修其本以胜之)直接规定了新儒学的发展方向;
(2)古文运动的直接产物是经学的复苏。北宋三先生直接要求“得古人之心”,并以体与用、道与文、心与言双重视角的统一进入经学,其所培养的儒生直接探索经学之体与应时之用相统一的新儒学;
(3)在以上基础上,出现了“北宋五子”的“造道”运动。
四、宋元明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与学术路径
1.宋元明时期的哲学
(1)宋元明时期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又称道学),是以儒学为主干,兼取佛道,综合创造的新形态的哲学。理学重建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修养论,重建了道德形上学的体系;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把汉代至唐代注疏“五经”的传统,变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由“周孔”并称变为“孔孟”并举。
2.讨论的主要问题
(1)在宇宙论与本体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虚与气、理与气、道与器、太极阴阳、理一分殊、神化、一两、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等;
(2)在人生论与心性论上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命、心与性、性与情、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未发已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等;
(3)在知行观与修养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知与行、格物与致知、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涵养省察、主敬与主静等;
(4)在天人观与境界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天人合一、心理合一、诚、仁、乐等。
3.学术路径
(1)“气”学路径
以张载为代表。张载集中讨论了“太虚与气”、“性与诚”等问题,认为太虚与气的关系是本体与现象、本体论与宇宙论的关系。他的哲学特点在于:太虚与气的统一所构成的宇宙本体论和由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统一所构成的人生实践论,是一虚贯通、一气流行的。他以“太和、太虚”为纽结,对天道、性命、诚、神等范畴作出了有创意的阐发,奠定了宋明学术的理论基础。
(2)“理”学路径
以二程、朱熹为代表。朱熹集中讨论了理气关系与心性关系,认为宇宙间事物的法则、规律在逻辑上要先于个别的事物。他认为心是性、情的统一,性是天赋予人的本质规定,是情的根据或根源,情则是性的表现。
(3)“心”学路径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其肯定了知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包含和动态统一,教人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陆王心学强调道德情感、直觉与体验,在方法论上偏重“尊德性”。
4.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正效应
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把道德自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空前地树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庄严伟大。
(2)负效应
由于理学成为后期专制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其末流,特别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部分,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64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8 06:00 , Processed in 0.08282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