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1:5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99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绪论[视频讲解]
 第1章 文学的“转折”[视频讲解]
 第2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视频讲解]
 第3章 矛盾和冲突[视频讲解]
 第4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视频讲解]
 第5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视频讲解]
 第6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视频讲解]
 第7章 农村题材小说[视频讲解]
 第8章 对历史的叙述[视频讲解]
 第9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视频讲解]
 第10章 在主流之外[视频讲解]
 第11章 散文[视频讲解]
 第12章 话剧[视频讲解]
 第13章 走向“文革文学”[视频讲解]
 第14章 重新构造“经典”[视频讲解]
 第15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视频讲解]
 第16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视频讲解]
 第17章 80年代文学概况[视频讲解]
 第18章 “归来者”的诗[视频讲解]
 第19章 新诗潮[视频讲解]
 第20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视频讲解]
 第21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视频讲解]
 第22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视频讲解]
 第23章 女作家的小说[视频讲解]
 第24章 散文[视频讲解]
 第25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视频讲解]
 第26章 90年代的诗[视频讲解]
 第27章 90年代的小说[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917)真题及详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3小时高清视频】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23小时)】。作为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提供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参考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讲解,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23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每道试题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该教材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绪论[视频讲解]

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目前已有多种概括方法,不过本书仍继续沿用那种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划分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处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现代文学”在时间段落上,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期的文学,而“当代文学”则指50年代以后的文学。
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最早使用“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是5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的文学史著作。从那时开始,“当代文学”作为与“现代文学”相衔接又相区别的文学分期概念得到认可。
“文革”结束的70年代末以后,这个概念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并在教育部文学学科设定中,取得“制度性”的保证;但是,对这一概念(连同它的分期方法)的质疑、批评也从未中断过。
50年代“当代文学”概念提出的最主要动机,是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命名。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文学)形态相对应的观点,中国大陆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之后,必将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所以, 50年代后期开始,就开始出现了以“现代文学”指称1949年以前的“新文学”的趋向。这种概念的转换,是为了给1949年以后的文学的命名留出位置。
由此可见,“当代文学”的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有关现阶段和未来文学的性质的预设、指认的内涵。
在本书中,“中国当代文学”有三层含义:
第一,这一概念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第二,这一概念是指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因而它限定在“中国大陆”的这一区域之中。
第三,“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一体化:
中国的“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经由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改造”,它的文学形态和相应的文学规范(文学发展的方向、路线,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规则等),在50至70年代,凭借其时代的影响力,也凭借政治权力控制的力量,成为惟一可以合法存在的形态和规范。只是到了80年代,这一文学格局才发生了改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99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7-29 19:08 , Processed in 0.12778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