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教材精编【要点精讲+历年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5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358.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部分 财 政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七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十九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一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四部分 统 计
 第二十二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三章 描述统计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四章 抽样调查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五章 回归分析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五部分 会 计
 第二十七章 会计概论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八章 会计循环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二十九章 会计报表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章 财务报表分析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一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六部分 法 律
 第三十二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五章 公司法律制度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第三十六章 其他法律制度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要点详解】
  【过关练习】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知识框架】

【考试大纲】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要点详解】
一、市场需求
1.需求的含义
(1)需求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且消费偏好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反之,收入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3)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一般,商品价格提高,会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5)互补品的价格
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6)预期
预期指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
(7)其他因素
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
【例1.1 单选题】影响商品需求的最关键因素是(  )。[2015年真题]
A.产品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预期
D.消费者偏好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其中,产品价格即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Qd=Qd(p)
其中,Q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
(2)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需求规律反映的是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但也有例外。如钻石的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成正向变化。
(3)需求曲线
如图1-1,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两轴之间的曲线DD是反映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图1-1 需求曲线
(4)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可以分为需求数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两种情形。:
①需求数量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反之,需求量扩大。
②需求变动
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③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
如图l-2所示,当价格由P1降到P2时,从DD上可以看到,需求量从Q1提高到Q2。这属于需求数量的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扩大了需求,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上方移动,从DD到D'D',这属于需求的变动。


图1-2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
二、市场供给
1.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表示各种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s=Qs(p)
式中:Qs为供给量,p仍为该商品的价格。
(3)影响供给的因素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
③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导致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供给增加。
④预期。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1)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一般,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2)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用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 供给曲线
(3)供给分析
分析供给要区分以下两种情形:
①供给数量的变动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变动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沿着既定供给曲线变动。如图l-3所示,价格由P1升到P2时,供给量从Q1提高到Q2。
②供给的变动
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如图1-4所示,由于成本水平上升,供给曲线从SS向左移到S'S'。

图1-4 供给数量变化和供给变动的区别
【例1.2 单选题】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2014年真题]
A.该商品的成本
B.该商品的价格
C.该商品的税率
D.消费者偏好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供给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BCD三项的变动会使得供给量发生变化,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三、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图1-5所示,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曲线DD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点。在E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Q0为均衡数量,市场价格为P0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图1-5 均衡价格模型
2.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1)最高限价分析
①最高限价的含义
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②最高限价的效应分析
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对最高限价的效应进行分析,如图1-6所示。P0为均衡价格,PC为最高限价,Qs为最高限价下的市场供给量,Qd为最高限价下的市场需求量,Q0为均衡产量。

图1-6 最高限价
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供给短缺,并且,短缺量=Qd-Qs。
【例1.3 单选题】当某种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为保障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生活稳定,政府采取最高限价进行干预,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2013年真题]
A.供给短缺
B.政府储备增加
C.供给过多
D.生产成本上升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
③最高限价的影响及政策
最高限价严重地影响了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一般情况下,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走后门”现象;由于供应紧张,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可能出现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的现象。
政府一般采取配给制政策,为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实施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2)保护价格分析
①保护价格的含义
保护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②保护价格的效应分析
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可以比较具体地对保护价格的效应进行分析,如图1-7所示。

图1-7 保护价格
在图1-7中,P0为均衡价格,Pf为保护价格,Qs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供给量,Qd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Q0为均衡产量。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并且过剩量=Qs-Qd。
③保护价格实施的条件
要保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当市场出现供给过剩时,政府要及时收购过剩产品并予以储备,否则保护价格必然会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和专门的机构,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必然增加。保护价格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例1.4 多选题】下列关于政府实施最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4年真题]
A.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
D.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配给制
E.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建立收购和储备系统
【答案】ACE查看答案
【解析】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可以比较具体地对保护价格的效应进行分析,如图1-8所示。
在图1-8中,P0为均衡价格,Pf为保护价格,Qs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供给量,Qd为保护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Q0为均衡产量。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过剩量=Qs-Qd。

图1-8 保护价格
一般来说,当实施保护价格政策,出现过剩现象时,如果没有政府的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等问题,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因此,要保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四、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如用Ed代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用Q和△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
Ed=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为简便起见,通常把负号略去,采用其绝对值。
【例1.5 单选题】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5,当价格为每台32元时,其销售量为1 000台,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量是(  )台。[2013年真题]
A.1050
B.950
C.1000
D.1100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0.5=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10%,可得需求量变动率为5%,即销售量增加了5%。原来销售量为1000元,提高5%后,销售量=1000×(1+5%)=1050(台)。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①点弹性公式
点弹性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即:
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
用公式表示为:
Ed=

点弹性表明一点上的弹性,因此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②弧弹性公式
弧弹性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Ed=

式中:Q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Q为需求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1为变动后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
弧弹性能表现两点之间的弹性,所以,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范围是从零到无穷小。通常可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①需求富有弹性(高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即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
②需求单一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即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
③需求缺乏弹性(低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即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
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人们生活基本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④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①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分析
如图1-9(a),描绘了一条Ed>1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因此销售收入为R1=P1Q1,即图中矩形P1AQ1O的面积。当价格下跌到P2时,需求量增加到Q2,此时的销售收入为R2=P2Q2,相当于图中矩形P2BQ2O的面积。矩形P1AQ1O的面积小于P2BQ2O的面积,即R1<R2。即,在需求弹性系数Ed>1时,价格下跌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图1-9(a)

图1-9(b)
图1-9(b)所反映的是一条Ed=1时的需求曲线。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Ed=1时,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保持不变。

图1-9(c)
图1-9(c)描绘了一条Ed<1的需求曲线。当价格分别为P1、P2时,R1=P1Q1、R2=P2Q2分别相当于矩形P1AQ1O和矩形P2BQ2O的面积,由于矩形P1ACP2大于矩形CBQ2Q1,因此,R1>R2。即,在Ed<1时,价格的下跌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
②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就是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2.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弹性又称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假如有i、j两种商品,那么,因商品j价格的相对变化而产生的系数即:
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变动量。
(2)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①i、j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即Eij>0,此时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
②i、j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即Eijij=0,表明i、j两种商品是无关的,即i和j价格变化不影响对方的需求。
【例1.6 单选题】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表明这两种商品的关系属于(  )。[2015年真题]
A.互补关系
B.替代关系
C.正反馈关系
D.无关产品关系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交叉弹性,也称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两种商品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说明是替代品。因为商品2价格上升,就会有部分消费者不再购买商品2,而去购买商品1,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同一方向,所以ΔP2,ΔQ1都为正值,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与此相反,商品2的价格下跌,就会有部分消费者放弃对商品1的购买,而去购买商品2,商品1的需求量减少,ΔP2和ΔQ1都为负值,所以E12符号仍为正。
3.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y代表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人,△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①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②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③0<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④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⑤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
上述五种收入弹性,除Ey=0、Ey<0以外,其余三种收入弹性系数部是正的。
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4.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如用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用Q和△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则: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按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大小,供给价格弹性可分为五种类型:
①当某种商品的Es>1时,则这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充足;
②当Es<1时,则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③当Es=1时,则供给价格弹性为1;
④Es=0时,供给完全无弹性;
⑤Es=∞时,供给完全有弹性。
后两种情况在现实的市场供给中是很少见到的。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大。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对农产品来说,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零,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如果用于生产某商品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业资源替代,那么该商品价格上涨(其他行业商品价格未变),其他行业的投入品就会转入该商品生产,从而使产量和供给量增加。
【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B.该商品的成本
C.消费者偏好
D.该商品的税率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2.可以用于判断两种商品或者服务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指标是( )。
A.需求价格弹性
B.需求交叉弹性
C.供给价格弹性
D.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交叉弹性大小是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若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则说明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则说明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3.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3,那么可以判断出(  )。
A.x和y是替代品
B.x和y是互补品
C.x和y是高档品
D.x和y是低价品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有: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②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③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
5.替代品价格是决定某产品需求的因素之一,替代品价格与产品需求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替代品价格与产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替代品价格上升,人们会把消费转移到该产品上,从而使该产品需求增加;替代品价格下降,人们会把消费转移到替代品上,从而使该产品需求减少。
6.下列不属于影响产品供给的因素的是(  )。
A.生产技术
B.生产成本
C.预期
D.消费者个人收入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以及其他因素。D项,消费者个人收入是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7.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8.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  )。
A.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B.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C.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D.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9.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生活必需品
B.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C.垄断性
D.用途少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弹性就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10.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
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抬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抬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C.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D.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薄利多销是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售收入的策略。当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该策略是有效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可能产生的结果有( )。
A.市场过剩
B.供给短缺
C.生产者变相涨价
D.生产增长
E.生产者收入下降
【答案】AD查看答案
【解析】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是一种最低限价,即政府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因此在这一价格下,农民会扩大生产,市场上的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市场产品过剩。因为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升高,农民的收益是增加的,即生产者收入增加。
2.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黑市交易
D.生产者变相降价
E.过度生产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实施最高限价政策,会出现商品短缺现象,这会引起排队抢购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导致变相涨价等现象。
3.下列属于影响供给变动因素的有(  )。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生产技术
D.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生产者的预期
【答案】BCE查看答案
【解析】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AD两项均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4.下列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干预措施的有(  )。
A.平衡价格
B.均衡价格
C.最高限价
D.保护价格
E.支持价格
【答案】CDE查看答案
【解析】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价格,又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5.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将引起( )。
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
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D.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供给同方向变动
【答案】AC查看答案
【解析】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所以,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6.下列关于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有(  )。
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
E.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答案】ADE查看答案
【解析】B项,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它等于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C项,需求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被用来测度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83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11:10 , Processed in 0.09827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