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05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视频讲解]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视频讲解]
  第2章 鲁迅(一)[视频讲解]
  第3章 小说(一)[视频讲解]
  第4章 通俗小说(一)[视频讲解]
  第5章 郭沫若[视频讲解]
  第6章 新诗(一)[视频讲解]
  第7章 散文(一)[视频讲解]
  第8章 戏剧(一)[视频讲解]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视频讲解]
  第9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视频讲解]
  第10章 茅 盾[视频讲解]
  第11章 老 舍[视频讲解]
  第12章 巴 金[视频讲解]
  第13章 沈从文[视频讲解]
  第14章 小说(二)[视频讲解]
  第15章 通俗小说(二)[视频讲解]
  第16章 新诗(二)[视频讲解]
  第17章 鲁迅(二)[视频讲解]
  第18章 散文(二)[视频讲解]
  第19章 曹 禺[视频讲解]
  第20章 戏剧(二)[视频讲解]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视频讲解]
  第2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视频讲解]
  第22章 赵树理[视频讲解]
  第23章 小说(三)[视频讲解]
  第24章 通俗小说(三)[视频讲解]
  第25章 艾 青[视频讲解]
  第26章 新诗(三)[视频讲解]
  第27章 散文(三)[视频讲解]
  第28章 戏剧(三)[视频讲解]
  第29章 台湾文学[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
 说明:我们从指定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可以帮助学员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从而做到全方位备考。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3D电子书。作为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35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并对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视频讲解]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视频讲解]

关于现代文学的几个结论:
1.现代文学三十年,大约每十年,文学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2.现代文学往往先有理论倡导,随后创作跟进,所以文学思潮与运动在先。
3.文体排列顺序基本显示了人们的文学观念和现代文学各种文体成就的大小。总的来说,小说成就最高,最受重视,其次是诗歌、散文和戏剧。
4.著名作家是理解现代文学成就的关键。

本章重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其他知识点:
1.文学革命的发生的背景及动因。
2.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外因。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4.文学发展的趋向及特色。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中国文学有了古典与现代、新与旧的区分。
1.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
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文界革命(新文体)
小说界革命(改良群治、新民)
白话文
2.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兴的社会力量增长,为新的文化与文学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核心观点是认为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化,当务之急是要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文化的束缚。
3.《新青年》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旗帜: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4.思想启蒙
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5.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废文言倡白话。
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
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6.三大主义
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钱玄同、刘半农等响应文学革命
钱玄同:“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7.文学革命扩大影响
双簧信:
钱(王敬轩)致信《新青年》
刘逐句批驳
1918年4月,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8年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学》
《每周评论》《新潮》
8.几次论争
林蔡之争(林纾vs蔡元培)
林:铲伦常,覆孔孟
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1)与学衡派之争
《学衡》(1922年)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先骕:《评》
吴 宓:《论新文化运动》
鲁迅《估学衡》
(2)与甲寅派之争(1925)
《甲寅》
章士钊:《评新文学运动》
9.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全面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蜂起,呈现思想大解放。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1.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重要外因
文学革命——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胡适、陈独秀——进化论
周作人——人道主义
大规模的文学翻译:屠格涅夫、龚古尔、王尔德、契诃夫、易卜生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易卜生专号》,发表《娜拉》、《国民公敌》等三篇剧作,都是以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为宗旨的。
问题小说、问题剧
如冰河开封,规模浩大又混乱,促成了中西文化交汇撞击,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贯穿整个现代文学
影响最大的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也有较大影响。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重点)
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影响的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又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
在众多的新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也最有代表性。
(1)文学研究会:
成立:l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成员: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为人生而艺术——人生派
创作倾向: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
成立: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文学主张: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作倾向: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3)新月社
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内部逐渐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
《诗镌》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
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比较倾向自由主义。
(4)语丝社(鲁迅支持)
1924年11月,办有《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体: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
(5)莽原社、未名社: “乡土小说”
(6)浅草社-沉钟社
冯至的诗歌,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的色彩。
(7)湖畔诗社
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l922年4月出版的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
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为文学革命(包括白话文运动)寻找根据,证明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先驱者的共识:坚信文学革命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白话文必定取替文言文的正宗地位。
1.胡适
“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文学的历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是“活文学”随时起来代替了“死文学”的历史。
中国今日需要的文学革命是用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的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译介西方的文学思潮理论
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估——整理国故
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与方法上,胡适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采用写实主义
2.周作人
“人的文学”: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认真严肃的态度。
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人的发现。
1919年初,又提出“平民文学”。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
3.《新文学的要求》反省口号中的功利主义
“人生派”的流弊:容易讲到功利里边去,以文艺为伦理的工具变成坛上的说教。
既反对“以个人为艺术工匠”的“为艺术派”,又反对“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的“为人生”派,而主张“人生的艺术派”
4.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1921年6月《美文》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美文: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
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1.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17.1~1919“五四”)
(2)新文学站住脚(“五四”~1926年“3·18” ):《呐喊》、《彷徨》和《女神》
(3)沉寂转向:“3·18”~1927“4·12”
2.文学创作的潮流
(1)理性精神的显现
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带浓厚理性色彩的“问题小说”热
小诗在抒情之中时常揉入哲学的联想
重议论的、批评人生的杂感式散文
(2)感伤情调的流行
表现苦闷感、孤独感、彷徨感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体小说
诗歌的感伤色彩:意气磅礴、天真明快中不乏感伤
历史转折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
(3)个性化的追求
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
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派、象征派、潜意识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05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2:21 , Processed in 0.09324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