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8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7:0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45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二章 当代世界教育[视频讲解]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视频讲解]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视频讲解]
 第六章 当代学习理论[视频讲解]
 第七章 当代课程理论[视频讲解]
 第八章 当代教学理论[视频讲解]
 第九章 当代教学策略[视频讲解]
 第十章 当代学校德育[视频讲解]
 第十一章 当代教学评价[视频讲解]
 第十二章 当代学校管理[视频讲解]
 第十三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视频讲解]
 第十四章 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视频讲解]
 第十五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十六章 教育与文化[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多媒体“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内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多媒体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38小时)】。作为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提供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参考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讲解,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材精讲【含17小时视频讲解】。本书参考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同时精选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讲解,帮助考生牢记重点知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解析【含21小时视频讲解】。为了强化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教育学统考历年真题,每道试题都有详尽的答案解析,其中,2007~2012、2014年配有名师高清视频讲解,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该教材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视频讲解]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二)西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形式上: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904《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1911,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1951,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轨迹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夏——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明——清
(2)印度:婆罗门+佛教——寺院学府
(3)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
(4)希腊、罗马:家庭教师——僧侣人才(神学+七艺)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背景:工业社会+文艺复兴
(二)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国家化
初等教育义务化
教育世俗化
法制化
(三)20世纪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
加强了学年教育
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晚年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孔子    教育作用    教育对国家:“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    培养“士”和“君子”  
  教育内容    重道德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  
  教学原则和方法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者。”  
  学思结合:强调学和思的辩证关系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孟子及其教育思想
  孟子    人性观    “性善论”(善端)  
  教育目的    “明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培养目标    君子,圣贤  
  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持志养气:志向和意念。  
  反求诸己:内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动心忍性:意志锻炼。他认为环境越恶劣,造就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3.《学记》
地位:
(1)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标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内容:全书1229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论述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    教育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豫、时、孙、摩: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集体教育原则。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  
  长善救失: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观    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4.墨家
(1)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2)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3)地位: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科学技术专门教育主张的。
5.道家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夸美纽斯(捷克)    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独立教育学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作用    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    培养在身体、智慧,德行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1.自然规律。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2.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班级授课制    是第一个系统论述的人,《大教学论》  
  提出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    主张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  
  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    史上最早教学原则体系  

  洛克  (英国)    代表作    《教育漫画》,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部分。  
  绅士教育    认为培养绅士要靠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白板说     

  卢梭  (法国)    代表作    《爱弥儿》  
  教育观    自然主义教育观  
  教育目的    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公民。  
  培养自然人的途径    自然的教育  
  人的教育  
  事物的教育  

  裴斯泰洛奇(瑞士)    代表作    《林哈德与葛笃德》,主张教育过程心理学化  
  教育目的    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  
  要素教育    教育要从最简单、最基本,并能为儿童所接受的要素开始,循序渐进的发展儿童本性的各个方面。  

  赫尔巴特(德国)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教育目的论  
  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第一个明确提出的人。  
  教育目的    道德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选择目的:帮助学生发展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  
  教育方法  ——“四段教学法”    明了: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  
  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新概念  
  系统:新旧观念的组合  
  方法:练习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强调“三个中心”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三、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杜威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凯洛夫等教育学的影响
多元化: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牛刀小试
单选:
1.明确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陶行知
C.杜威
D.布鲁纳
2.下列(  )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A.教育适应自然
B.产婆术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性教学
3.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
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045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0:19 , Processed in 0.0997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