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明《美术教学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0:1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687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绪论 教学理论的演变
 第1章 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目标
 第2章 美术教学理论
 第3章 美术教学的内容
 第4章 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5章 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第6章 美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7章 美术教学技术与媒体运用
 第8章 美术教学研究与评价
 第9章 美术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
 第10章 美术师资与专业化成长
 第11章 课外美术教育工作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高明《美术教学论》配套模拟试题(一)
 高明《美术教学论》配套模拟试题(二)
                                                                                                                                                                                                    内容简介                                                                                            
高明著《美术教学论》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美术教学论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明《美术教学论》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遵循高明《美术教学论》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80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哪三个维度设定目标的?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设置了哪几个学习内容模块?
3.“欣赏 评述”属于我国哪个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学习领域?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四个学段”指义务教育的哪个阶段?
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什么学科的特征?
6.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7.什么是连续纹样?
8.什么是教学难点?
9.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鉴赏系列”中的内容分成哪两部分?
10.什么是“美术学习档案袋”?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
某教师在撰写《静物素描》教案时,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写的是“学习素描知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问题:
这样写合适吗?请说明原因。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2.案例:
某教师在上《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色彩知识》这一课时,大约花了一半的时间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水油纸伞,然后用另一半时间介绍民间美术色彩的知识并完成作业练习。
问题:
你觉得这一课有问题吗?如果有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三、论述题(40分)
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具备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题(40分)
以《水墨游戏》为题完成一个初中一年级(1课时)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哪三个维度设定目标的?
答: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的描述是依据三个维度进行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
在美术课程目标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三维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维度。美术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础、最基本的表现生活美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以及进行艺术创造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专业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掌握的要求;不仅是对学生的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能力等“美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还是对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提出的新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是对整节课的规范性指导,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与方法,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与创新。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采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注意设计新颖而优化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将对“过程与方法”的感受、体验视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美术的过程,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体验性目标,而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灵魂所在,如果单纯从知识技能角度去衡量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只一味追求所谓的结果,就不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师唯有认识并把握情感目标的层次及其基本水平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产生情感的共鸣,经历内心体验并逐步内化为高尚的情操,才能真正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位。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设置了哪几个学习内容模块?
答:(1)“美术鉴赏”内容系列
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古代、近现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美术的分类、语言、形式、风格、流派、发展脉络等,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尊重本民族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绘画·雕塑”内容系列
绘画是指运用点、线、面和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即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雕塑是雕刻和塑造的合称,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具有真实的三度空间的、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的艺术。通常雕塑包括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3)“设计·工艺”内容系列
设计指在正式制造某种物品前,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或模型的活动。设计艺术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具有科技与艺术的双重性。工艺,通常被称为工艺美术,主要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是设计艺术中主要指传统手工艺设计的一个门类。工艺美术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特性。
(4)书法·篆刻内容系列
书法模块的教学,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各种书体的基本特征、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获得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认识。篆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解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历史、篆刻的基本理念与审美原则及初步掌握篆刻技巧,力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篆刻概念和术语对作品进行概括地评论或表达自己的感受,熟悉并掌握篆刻的创作基本原则和方法。
(5)“现代媒体艺术”内容系列
现代媒体艺术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两个模块。这一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观察和表现世界的视角和工具,使学习了解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
3.“欣赏·评述”属于我国哪个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学习领域?
答:“欣赏·评述”属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直觉和能力,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感受、分析和鉴别活动,即包括了欣赏者的直观感受,也包括了欣赏者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过程。美术评述,又称美术批评,一般来说美术评论是对艺术作品的质量和意义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从美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索作品的特点,还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第四个学段”指义务教育的哪个阶段?
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美术学习被分成了4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有意图地利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图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美术原理进行创意和设计,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什么学科的特征?
答:《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特征。基础性是指所选的美术课程应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且在难易程度上也应该把握在学生能够理解和基本掌握的水平上。时代性要求美术课程应该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美术当代发展的特征。选择性则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美术课程进行学习。其中,选择性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区别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最鲜明的特征,而选择性必须以多样性为前提。
6.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答: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因此,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7.什么是连续纹样?
答:(1)连续纹样的定义
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2)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
①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
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在单位空间内均衡地放置一个或多个主要纹样的四方连续纹样。这种形式的纹样一般主题比较突出,形象鲜明,纹样分布可以较均匀整齐、有规律。
②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
这种纹样之间以可见或不可见的线条、块面连接在一起,产生很强烈的连绵不断、穿插排列的连续效果的四方连续纹样。常见的有波线连缀、阶梯连缀、接圆连缀、几何连缀等。
③重叠式四方连缀纹样
重叠式四方连缀纹样是两种不同的纹样重叠应用在单位纹样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把这两种纹样分别称为“浮文”和“地纹”。
8.什么是教学难点?
答:教学难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而学生却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能力。它既要求教师全面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接受程度,预见性地考虑学习中学生会出现的困难。只有找到教学难点,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9.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鉴赏系列”中的内容分成哪两部分?
答:美术鉴赏是在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获得审美体验,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鉴别和评价。
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古代、近现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美术的分类、语言、形式、风格、流派、发展脉络等,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尊重本民族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10.什么是“美术学习档案袋”?
答:“美术学习档案袋”是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描述的是学生在美术学科领域中长期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成果的增长。档案袋是一个收集了学生一学年或一学期作品样品的活页夹,它系统地、持续地记录了学生在学习中努力、进步的情况。“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建立,有利于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离散性、片面性和单一性的缺点,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从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
某教师在撰写《静物素描》教案时,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写的是“学习素描知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问题:
这样写合适吗?请说明原因。如果是你,会怎么写?
答:(1)教师这样写是不合理的。知识与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新的课程总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包括: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本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目标范围过于宽泛,表述模糊不清,内容不具体,并不能指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并且对学生不能形成正确、合理的评估标准。不符合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的要求。
(2)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应包括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素描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及发展概况有初步了解。掌握简单的鉴赏素描画的方法与标准,并培养学生对素描画的评述能力和造型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静物素描的素养。
2.案例:
某教师在上《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色彩知识》这一课时,大约花了一半的时间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水油纸伞,然后用另一半时间介绍民间美术色彩的知识并完成作业练习。
问题:
你觉得这一课有问题吗?如果有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答:(1)该课程存在问题。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当,教学过程实施不科学。
①教师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当。教师并未把握住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真正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教学部分,教师并未做详细的教授,而只是教授一些与课程标准无关的内容。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该教师仅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课,并为综合运用讨论法、合作教学法、活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授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学效率低下。
(2)解决的方法
①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研究、预测、计划做好教学活动实施的必要条件,包括对教材、工具、课件、多媒体等的准备工作,从而对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②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课程教案。通过分析学生发展水平与发展愿望,研读该课程标准后,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情感培养方面和过程与方法方面。选取有效的教学内容,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剔除不重要的内容。
③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法、师生、生生互动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论述题(40分)
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具备的特点。
答:一堂好的美术课程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设置,能更正、补充学生的回答,把握学生的作品,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内容正确,密度适当,各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分配时间,内容充实,速度适宜,师生互动,学生互助,课堂气氛融洽。具体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学生学到了特定的知识或技能;
(2)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完成了任务;
(3)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产生了新的见解;
(4)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5)极少有破坏行为的出现;
(6)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
(7)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四、教学设计题(40分)
以《水墨游戏》为题完成一个初中一年级(1课时)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答:(1)教学课题:水墨游戏
(2)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3)教学课时:1课时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初步认识中国画的绘画要领;培养学生掌握画中国画的基本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理解墨的焦、浓、重、淡、清。学习运用水墨画表达情感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5)教学重点:
①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②掌握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6)教学难点
①工具的使用。
②用笔、用墨的训练。
(7)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8)教学用具:毛笔、生宣纸、砚台、墨、装水的瓶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工具等。
(9)教学过程
①情境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进入教学情境
a.教师展示几幅著名的中国画,介绍关于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师提问:我们祖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学生目前对中国画都有哪些了解呢?
b.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教师提问:现在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画,来把握毛笔的使用技巧和控制墨的用量,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c.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提问:同学们现在谁能在讲台上画画,用墨,演示给大家看?
③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④布置课后作业
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687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1:47 , Processed in 0.08372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