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过关必做600题(含历年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0: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36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三章 钢结构
 第四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第五章 地基与基础
 第六章 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
 第七章 桥梁结构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下)》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下)》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下)》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下)》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我们根据最新考试大纲、参考用书和相关规范、标准等编写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辅导资料(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过关必做600题(含历年真题)
本书是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专业考试》的过关必做习题集。本书根据最新《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章节习题及详解,共分为七章,每章节前均配有历年真题分章详解。所选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侧重于选用常考重难点习题,并对大部分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第二部分为历年真题及详解,精选了2011~2014年的4套真题(含上午考试和下午考试),并按照最新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和相关规范、标准等对全部真题的答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读者可据此检测复习效果。
圣才学习网│工程类(gc.100xuexi.com)提供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各种工程类考试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结构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总 则
选择题(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写出主要的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概念题要求写出所选答案的主要依据)
1.下列关于荷载作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地下室顶板消防车道区域的普通混凝土梁在进行裂缝控制验算和挠度验算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B.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
C.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其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D.计算结构的温度作用效应时,温度作用标准值应根据50年重现期的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和月平均最低气温Tmin的差值计算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5.1.1可得,消防车的准永久值系数为0,A项正确;根据第5.3.3条规定,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B项错误;
根据第3.2.4条规定,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其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其它情况应取1.4,C项错误;
根据第9.3.1条规定,对于结构最大温升和最大温降的工况,其计算公式是不同的,D项错误。
2.关于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以下说法:
Ⅰ.确定的性能目标不应低于“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性能设计目标;
Ⅱ.当构件的承载力明显提高时,相应的延性构造可适当降低;
Ⅲ.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时,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12、0.34、0.72;
Ⅳ.针对具体工程的需要,可以对整个结构也可以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确定预期的性能目标。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Ⅰ、Ⅱ、Ⅲ、Ⅳ均正确
B.Ⅰ、Ⅱ、Ⅲ正确,Ⅳ错误
C.Ⅱ、Ⅲ、Ⅳ正确,Ⅰ错误
D.Ⅰ、Ⅱ、Ⅳ正确,Ⅲ错误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10.3条第2款规定,选定性能目标,即对应于不同地震动水准的预期损坏状态或使用功能,应不低于本规范第1.0.1条对基本设防目标的规定,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Ⅰ正确。
根据第3.10.3条第3款规定,当构件的承载力明显提高时,相应的延性构造可适当降低,Ⅱ正确。
根据第3.10.3条第1款及第5.1.4条规定,对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结构,可选用本规范的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其中,设防地震的加速度应按本规范表3.2.2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采用,设防地震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度、7度(0.10g)、7度(0.15g)、8度(0.20g)、8度(0.30g)、9度可分别采用0.12、0.23、0.34、0.45、0.68和0.90。对设计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结构,宜考虑实际需要和可能,经专门研究后对地震作用作适当调整,Ⅲ正确。
根据第3.10.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具有针对性:可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结构的关键部件、重要构件、次要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和机电设备支座的性能目标,Ⅳ正确。
3.度区某竖向规则的抗震墙结构如图1-1所示,房屋高度为90m,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试问,下列四种经调整后的墙肢组合弯矩设计值简图,哪一种相对准确?(  )[2011年真题]
提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图1-1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2条表6.1.2可知,设防烈度8度、房屋高度90m,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第6.2.7条第1款规定,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
4.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拟进行隔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下列关于隔震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隔震层以上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可不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隔震层下的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7度(0.15g)计算,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规范逐项判别。A项,根据第12.2.5条第3款规定,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A项不正确。B项,根据第12.2.9条第3款规定,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推断可得丙类建筑抗液化措施不需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B项不正确。C项,根据第12.2.5条第4款规定,9度时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作用不大于0.3时,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C项不正确。D项,按7度(0.15g)确定抗震等级,查表6.1.2可知,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第12.2.7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隔震层以上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柱轴压比限值仍按二级,查表6.3.6,取0.75。
5.某项目周边建筑的情况如图1-2所示,试问该项目风荷载计算时所需的地面粗糙度类别,选取下列何项符合规范要求?(  )[2010年真题]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条文说明作答。

图1-2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条文说明第8.2.1条第1款,以拟建房2km为半径画出其迎风半圆影响范围,如图1-2所示。
根据第2款,以半径影响范围内建筑物评价高度

来划分地面的粗糙程度类别。
根据第4款,

取各区域面积为权数计算,

,根据第2款,为C类。

图1-3
6.按我国现行规范的规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何项不妥?( )[2010年真题]
A.材料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为95%
B.永久荷载的标准值的保证率一般为95%
C.活荷载的准永久值的保证率为50%
D.活荷载的频遇值的保证率为95%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D项,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4.0.8条及其条文说明,荷载频遇值是对可变荷载而言,是设计基准期内荷载达到和超过该值的总持续时间与设计基准期的比值小于0.1的荷载代表值,即活荷载频遇值的保证率为90%。
7.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2010年真题]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规定,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根据条文说明第3.2节可知,2010版规范将89版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而近震、远震与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区域有关。
8.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2008年真题]
A.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如抗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B.对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搞垮承载力验算
C.当高耸结构的高度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
D.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7条第1款规定,震防烈度小于8度,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B项,根据第4.2.1条第2款第2项规定,砌体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3.4可知,高耸结构的高度Hg不超过20m时,基础倾斜的允许值为0.008;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6条规定,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9.在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设计中,常遇到的计算或验算有:Ⅰ.承载力计算;Ⅱ.倾覆、滑移验算;Ⅲ.裂缝宽度验算;Ⅳ.抗震设计计算。试问,在下列的计算或验算的组合中,何项全部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  )
A.Ⅰ、Ⅲ、Ⅳ
B.Ⅱ、Ⅲ
C.Ⅱ、Ⅲ、Ⅳ
D.Ⅲ、Ⅳ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2条规定,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而Ⅰ、Ⅱ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根据第3.2.7条规定,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时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Ⅲ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4.2条规定,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表达式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而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Ⅳ为抗震计算,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
10.关于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的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其中,规定的时间指设计基准期
B.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设计基准期为50年
C.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的目的使用的时期
D.设计使用年限按1、2、3、4类分别采用5年、25年、50年、100年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2.1.2条规定,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其中,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使用年限,即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而设计基准期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11.下列不属于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形的是(  )。
A.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B.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C.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
D.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3.0.2条第2款规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①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②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④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D项属于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2.关于建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偶然组合设计表达式的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考虑一种偶然作用与其他荷载相组合
B.偶然作用的代表值不乘以分项系数
C.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荷载,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如组合值等
D.荷载与抗力分项系数,可根据结构可靠度分析或工程经验确定,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规定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7.0.2条第2款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偶然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①只考虑一种偶然作用与其他荷载相组合;②偶然作用不乘以荷载分项系数;③可变荷载可根据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能性,采用适当的代表值,如准永久值等;④荷载与抗力分项系数值,可根据结构可靠度分析或工程经验确定。
13.下列不属于永久荷载作用的是(  )。
A.结构自重
B.土压力
C.预应力
D.温度作用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1.1条规定,建筑结构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①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②可变荷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温度作用等;③偶然荷载,包括爆炸力、撞击力等。
14.在结构设计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中,针对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应采用不同的荷载代表值。下列关于荷载代表值的规定正确的是(  )。
A.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均应采用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B.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可变荷载应采用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C.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频遇值,可变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D.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可变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4.0.5条规定,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各种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荷载代表值。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15.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的重度γc与砖砌体的重度γm之比(重度指单位体积的重力,俗称自重)的范围是( )。
A.γc/γm<1.1
B.γc/γm=1.1~1.25
C.γc/γm=1.25~1.40
D.γc/γm>1.4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A表A第5项及第6项可知,普通砖自重为18kN/m3;机器制普通砖自重为19kN/m3;钢筋混凝土自重为24~25kN/m3。则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的重度γc与砖砌体的重度γm之比为:


16.某住宅用户进行二次装修,地面采用20mm水泥砂浆,然后在上面铺10mm厚大理石;而下家顶棚为V形钢龙骨吊顶,二层9mm纸面石膏板,无保温层;则增加楼面自重与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比值为(  )。
A.0.35
B.0.44
C.0.50
D.0.59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A表A可知,各项材料的规定自重为:大理石28kN/m3,水泥砂浆20kN/m3,V形轻钢龙骨吊顶(二层9mm纸面石膏板,无保温层)0.20kN/m3;则二次装修增加楼面自重分别为:10mm厚大理石0.28kN/m3(0.01/1×28kN/m3),20mm厚水泥砂浆0.40kN/m3(0.02/1×20kN/m3),V形轻钢龙骨吊顶0.20kN/m3,则二次装修增加楼面自重为0.28+0.4+0.2=0.88kN/m3;根据表5.1.1可知,住宅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则该楼面二次装修增加楼面自重与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比值为0.88/2.0=0.44。
17.下列组合不包含非结构抗力物理量的是(  )。
Ⅰ.受弯承载力Mu
Ⅱ.受压承载力Nu
Ⅲ.混凝土梁的刚度B
Ⅳ.受剪承载力Vu
Ⅴ.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wmax
Ⅵ.裂缝出现时的弯矩Mcr
Ⅶ.混凝土叠合构件纵筋应力ρsk
A.Ⅰ、Ⅱ、Ⅲ、Ⅴ
B.Ⅰ、Ⅱ、Ⅳ、Ⅵ
C.Ⅰ、Ⅲ、Ⅳ、Ⅶ
D.Ⅲ、Ⅴ、Ⅵ、Ⅶ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结构抗力是指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受弯承载力、受压承载力及受剪承载力是结构或构件承受弯矩、轴压力和剪力的能力,均属于结构抗力。混凝土梁的刚度是受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是结构抗力的物理量。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w随保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随荷载效应(属于非抗力因素)的标准组合弯矩Mk或轴力Nk的增大而增大,并与钢筋弹性模量成反比,与钢筋应力成正比。裂缝出现时的弯矩仅与混凝土有效预应力σpc和γftk与W0的乘积成正比,与荷载效应无关,是结构抗力。叠合构件纵筋应力与标准组合弯矩成正比,包含非抗力物理量。
18.下列(  )不是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
A.材料性能的不定性
B.几何参数的不定性
C.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D.结构的作用或荷载的不定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结构构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②结构构件几何参数的不定性;③结构构件计算模式的不定性。结构的作用或荷载的不定性影响作用和作用效应,对结构抗力没有影响。
19.关于材料和岩土性能的试验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材料和岩土的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性能,可根据试验、理论计算或经验确定
B.结构中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应由标准试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和换算系数或函数的不定性两部分组成
C.材料性能宜采用随机变量模型,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函数,应以试验为基础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确定。检验的显著水平可采用0.01
D.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第5.0.2条规定,结构中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应由标准试件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和换算系数或函数的不定性两部分组成。AC两项,根据第5.0.1条规定,材料和岩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压缩模量、内摩擦角、粘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能,应根据有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试验确定。根据第5.0.1条,材料性能宜采用随机变量模型描述。材料性能的各种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函数,应以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参数估计和概率分布的假设检验方法确定,检验的显著水平可采用0.05。D项,根据第5.0.3条规定,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宜采用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20.关于材料的高温性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为:A不燃性,B1难燃性,B2可燃性,B3易燃性
B.钢材属不燃性材料,一定应力下,在高温时随时间增加不会发生缓慢变形
C.混凝土是一种耐火性良好的材料,300℃以下,抗压强度基本不变
D.黏土砖耐火性能好,240mm厚承重墙可耐火5h(小时)以上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B项,钢材虽为不燃烧性材料,但耐火性较差,高温下不仅强度下降(350℃以上),且弹性模量降低,徐变增大,即一定应力下,随时间增加发生缓慢变形。
21.关于混凝土高温性能,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混凝土抗压强度300℃以上,随温度升高呈直线下降,600℃时降低50%,800℃时降低80%
B.抗拉强度高温时下降情况几乎同抗压强度
C.弹性模量50~200℃下降较明显,200~400℃下降缓慢,400~600℃下降更平缓
D.火灾中混凝土的爆裂使承载力迅速降低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00℃以下变化不大,300℃以上随温度升高几乎呈直线下降,600℃时降低50%,800℃时降低80%。抗拉强度在高温下的下降幅度比抗压强度约大10%~15%,600℃以后即下降为零。
22.下列关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当建筑构件具备失去稳定性,失去完整性,失去绝热性中任一条件时,即认为其达到耐火极限
B.承重构件由失去稳定性,或失去完整性判定是否达到耐火极限
C.分隔构件由失去稳定性,或失去隔热性判定是否达到耐火极限
D.承重分割构件由失去完整性,或失去隔热性判定是否达到耐火极限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当建筑构件在耐火试验中失去稳定性,或失去完整性或失去绝热性,即认为达到耐火极限状态。而从开始遭受火的作用,直到达到耐火极限状态为止的抗火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736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7 10:42 , Processed in 0.0836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