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5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296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三、意识和注意
 四、感觉
 五、知觉
 六、记忆
 七、思维
 八、言语
 九、情绪和情感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十一、能力
 十二、人格
 十三、社会心理
第二部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四、婴儿心理发展
 五、幼儿心理发展
 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八、成年期和老年期心理发展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四、学习动机
 五、学习迁移
第四部分 实验心理学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三、反应时法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第五部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描述统计
 二、推断统计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是针对心理学全国统考而编写的辅导资料。本书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参考了众多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史、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的权威教材(特别是一些名校的教科书)、教学辅导资料和相关专业报刊杂志,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包括在一般教材中很少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考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外在的行为或通过现代技术观察脑的活动来研究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既研究人的心理也又研究动物的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和意志、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1.认知过程
认知(cognition)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2.动机和情绪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其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3.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们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心理特性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重要方面。
心理特性是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总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3)观察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
观察法对被观察的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由于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了解到现象的真实情况。
②缺点
a.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b.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c.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d.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2.实验法
(1)定义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主动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2)实验法的分类
实验方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
(3)实验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
可以对实验中的变量进行控制,得到较为可靠和客观的数据;
可以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可以得以验证;
可以根据结果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缺点
a.影响实验因变量的因素很多,有时很难全部控制;
b.由于对自变量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导致实验结果在非自然的情境中得到,有可能会降低试验结果的外部效度。
3.测验法
(1)定义
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2)基本要求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欲测特性或功能的程度。
(3)测验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
a.测验法的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准确可靠;
b.测验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方法,施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
c.验法是一种方便省力的方法;
d.测验法有建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e.测验法的研究类型较多,可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②缺点
a.验法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
b.测验法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灵活性差;
c.测验法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
d.测验法难以排除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4.调查法
(1)定义
调查法是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探讨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具体有问卷法、谈话法、访问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分析日记、作文、图画、工艺制品、报告总结、回忆录)等。调查法一般用于大量数据的收集。
(2)调查法的优缺点
①优点
a.取样大;
b.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
c.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②缺点
a.结果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
b.被试的回答常有猜测成分;
c.同时调查的数据难于进行因果分析。
5.个案法
(1)定义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例如,通过个案分析,可以了解电视台的不同节目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可以了解家庭破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等等。个案法有时和其他方法(如观察法、测验法等)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个案法的适用范围
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作出更概括的结论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一般地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设,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其他方法的帮助。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从心理学独立之初到现在,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有:
1.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这种理论主张:(1)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内省法。这种理论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1)研究意识,并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2)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它与构造主义的不同在于,构造主义研究意识的结构,而它研究意识的机能。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采用内省,观察和测量等方法。
3.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等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接近销声匿迹了。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它仍活跃在某些心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中。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不同,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1)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2)行为主义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3)行为主义要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5.精神分析
这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精神分析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所以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但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仍存在于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中。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post-Freudians),如A·弗洛伊德、克莱因和艾里克森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和弗洛伊德不同的是:(1)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2)他们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3)他们把青年期看成力必多(“性”能,libido)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精神分析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1)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不赞成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而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体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2)人本主义的人性观:①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②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持续不断地成长的。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这些看法和精神分析学派是截然不同的。③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在客观实验范式和主观的经验范式之间提出了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折中融合原则、整体研究方法及在具体方法上兼容并蓄的原则。
7.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影响下诞生的,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2)1967年,美国心理家奈塞尔(Neisser)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方法等。应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不仅能客观地描述人的某些复杂的内部过程,因而促进心理学的发展,而且能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从而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29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9 04:36 , Processed in 0.09003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