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伤最痛是后悔——谈注意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08-1-10 20: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当事情变糟时,喜欢推卸责任,明明自己犯了错,却拼命找借口,尽量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还有一种人,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但是有些过于“勇于”,很多情况下甚至把责任大包大揽地独自承担起来。

       前一种人的行为无疑是令人鄙视的,后者则常常受到众人的赞扬。但是在我看来,把事情的责任全部承担过来,这未必是一种适当的做法。最起码,本是某人犯的错误,你承担过来,那个犯错的人反而还真可能认为是你的责任。而你在本来就很痛心的情况下,再由于承但下来过多的责任,这会更增加了自责、悔恨等消极情绪。这些负面情绪过多的积累,容易让人非常痛苦,不能解脱。而这时,犯错的人却反过来笑话你。
      

        当然,上面说的情况有些极端。但是,道理却是实在的,该你承担的责任你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承担,但是明显不是你的责任,你没必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度大包大揽承担过来。
   
  
      在我国,许多学生就因为很多事情埋怨自己,不能释怀,常常令自己很郁闷。最常见的自责就是,为什么上课听讲时走神,为什么自习的时候集中不了注意力,为什么总东想西想的,这么多学习任务为什么就不愿学习!每念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心生悔恨,自己非但不能负担不了家庭的负担,反而由于成绩的平庸,连让父母为自己感到自豪这点都做不到。
相信这是很多学生的想法。

        没错,集中不了注意力,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的确应该对自己反省,反省自己集中不了注意力的原因在哪里。


       但是我要说,这里既有个人品质上的问题,比如耐心毅力,同时也有教师、校方乃至于整个教育界的问题。

      而且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个教育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学非所用的情况下,以及在学习任务过多、过深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对学业产生兴趣的。学了用不上,甚至不知道有什么实际用处,而且费了很大的劲,成绩只能在中下等徘徊。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这种学习状况中体会不到什么成就感,当然也没什么兴趣。没有兴趣、热情、成就感这些积极情绪,那么上课溜号、自习走神,这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所以,你之所以集中不了注意力,这里有你的自身因素,也有教育制度不合理的因素。因为我们的教育在形式上以填鸭为主,在内容上则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样的教育确实不容易让人集中注意力。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时,不要过于埋怨自己。在一个班级中,表现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将处于中等及偏下的水平。因此,成就感往往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不过,如果你认为我对于解决注意力的办法,仅是劝你想开点,那你误解我了。我很愿意在技术及方法上探讨一下,如何使注意力变得集中。

      前面已经说了,兴趣、成就感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做文章。我也不必卖关子了,直接说就是改进你的学习方法。我国的教育远不是能力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怎么强调方法,因而很多学生并未拥有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低效率的学习,肯定会让自身感到沮丧、感到烦闷,当然不可能有成就感。



      那么,如果意识到学习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研究一下学习方法,籍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增加成就感,提高兴趣。我想这是改善注意力问题的一个积极办法。

      至于怎么改善学习方法,好像这里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但是多向别人取取经,多看看这方面的咨讯,这些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这个办法不是万能的。因为,有时你干脆就是对你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致,毕业后也不想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那么的确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而且,刚才也说了半天,注意力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制度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改善学习方法所能解决的了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该你承担的责任,你要承担;不是你的责任,不要大包大揽。你不承担你的责任,那么意味着你没勇气面对自己;你承担了你不该承担的责任则会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
沙发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08-1-10 20:16:22 | 只看该作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板凳
walkingsun 发表于 08-4-8 19:50:2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是第一个哦
完完整整看完楼主的谈注意力,也有些感想
地板
xkw5526 发表于 08-4-30 16:36: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分析的相当透彻呀
5#
xkw5526 发表于 08-4-30 16:37:56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到最后却涉及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我也不用过于自责啦[s:9]
6#
hesisi 发表于 08-5-2 15:50:08 | 只看该作者
“人活着总是有责任的”。
曾经的我老是拿这个借口来逃避问题
以为自己肩上的重担难以承受
结果,只能自己受伤更深
是该学会释怀了...
7#
jinshang12 发表于 08-5-8 16:51:57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的道理
8#
fanggx 发表于 08-5-8 19:50:17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
9#
doupeng8128 发表于 08-5-13 15:05:26 | 只看该作者
有想法的人!
10#
liusixuan666 发表于 08-5-14 11:05:4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支持!!!!!!!    [s:2]   [s:2]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1 18:47 , Processed in 0.10505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