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汉语题库(第二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ooncat 发表于 09-5-23 15: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
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于是至则围王离。   C欲速则不达。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    )”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
A也,焉   B矣,焉   C矣,也   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    )”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    )?’”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
A也,乎   B焉,哉   C焉,乎   D矣,与
14、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    )
   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谁与,哭者?
15、下列句中,“甚”做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
   A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B甚雨及之,楚师多冻。
   C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6、下列句子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下列句子中,数词作状语的句子是(    )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B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    )
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其中“宝”是(  )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的使动用法
2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其中“美”是(   )A名词的意动用法 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1、“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中的“于”字是(    )
    A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B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   C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2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与下面(    )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C驴不胜怒,蹄之。       D孟尝君客我。
2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中的“见”与下面(    )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今京不度,非制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4、下列各句的加点字用法独特的一句是(    )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从左右,皆肘之。
25、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古代汉语里,实际上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B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多些。
   C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比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要严格些。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副词,意思是“又一次”。
26、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有(    )
A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副词“非”否定的不只是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在古代汉语里,“而”字经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所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连词吗?──不是,是代词加介词 。如“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中的“所以”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
    D在古代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句中的“与”是(    )    A作连词     B作介词     C作动词     D读去声
28、下列各句中含名词性“所”字结构的有(    )  A不如早为之所。 B诺,咨君之所使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  D伐木所所。
29、“不介马而驰之”中的“而”字是(    )      A结构助词       B逆接连词       C顺接连词    D句中语气词  
30、“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句中的(    )
A“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来源。
B“之”无任何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于”是介词,介绍被支配的对象。
    C“之”是代词,复指“媪”;“于”是介词,介绍对象。
D“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31、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D孟尝君客我。
32、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
3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宣子说,乃轻币。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下列句子,属于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3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    )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3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    )
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3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   )  A曹公,豺虎也。B尔欲吴王我乎? C友风而子雨。D天下云集而响应。
3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    )
A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3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    )
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40、《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句中的“食”字,是(     )。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B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    C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D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41、《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的“方”是一个(   )副词。A时间B范围C程度D语气
42、《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引进(    )。


A行为的对象  B行为的主动者  C比较的对象  D行为的地点
43、(    )句中的“以”是一个连词,表示两项动作连续性的时间关系。
A《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C《商君书·开塞》:“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D《淮南子·览冥》:“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4、《山海经·海外北经》:“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句中的“道”是(    )。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作状语
45、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B 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
C 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   D 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
46、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    )
  A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B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C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
47、下列句子中有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
A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8、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  
A是社稷之臣也。    B此是何种也?   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少女。
49、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50、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鄙贰于己。  C百里奚举于市。  D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1、下列句子,“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A志乎古,必遗乎今。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52、下列句子,“见”作为被动助动词的一句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53、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  
A大哉,尧之为君!  B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5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而前置的是(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姜氏何厌之有?  C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55、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    )  
A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B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D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56、下列句子中,“之”用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57、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  
C今岁饑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8、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所凭借工具的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D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59、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  
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61、《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一判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意义上所表示的是(  
  )。
A类属关系    B等同关系     C比喻     D某种结果的原因
62、下面各句中的(     )中,包含有被动句。
A宓子不可为。  B 蔓草犹不除,况君之宠弟乎?  C四年春,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3、下列各句中(     )是判断句。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宅边有五柳树。  D是谓小康。
64、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
A 君哉,舜也!    B 陈良,楚产也     C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65、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彼且奚适也?     B彼且恶乎待哉?   C之二虫又何知?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按照”、“依据” 的意  思的一句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  
A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C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68、下列句中的“于”,用于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69、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有“之”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下列句中,有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
  A天下一家,何土非君?   B彼且奚适也?  C客胡为若此?   D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E沛公安在?
3、下列句中,“诸”相当于“之于”合音的是(    )
A冉有问:“闻斯行诸?”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不识有诸?C诸将后应者,臣请剑斩之。D公伐诸鄙。E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下列句中,“若”用作人称代词的是(    )  
A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B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C吾翁即若翁。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E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5、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D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E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句中,“于”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的是(    )  
A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B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C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      E请句践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
7、下列句中,“乎”用作介词的是(    )  
A或问乎曾西日:“吾子与子路孰贤?”   B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E志乎古,必遗乎今。
8、下列句子,“以”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的是(    )  
A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B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E寿毕,请以剑舞。
9、下列句中,“为”作介词的句子是(    )  
A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E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10、下列句中,“与”作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的句子是(    )
   A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B吾与徐公孰美?C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D吾与女弗如也。 E与人刃我,宁自刃。
11、下列句子,“而”连接名词性词语,表示说明事理或描写性状的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C蟹六跪而二螯。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E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12、下列句子,连词“而”和“以”用以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的是(    )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E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13、下列句中,“也”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有提示下文,起舒缓节奏作用的是(    )
   A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掌百兽。”    E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做副词、表示“已经”意思的句子是(    )
A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B孟尝君曾待客夜饮。C既克,公问其故。D既来之,则安之。E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为副词并表示“将要”意义的句子是(    )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C行略定秦地。
  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E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
16、下列句中,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是(    )  
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E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
17、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的是(    )
A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B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达其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E宣子说,乃轻币。
18、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
A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B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C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E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19、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益烈山泽而焚之。        E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20、“之”用作代词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之二虫又何知?E父母唯其疾之忧。
21、“所字结构”是(    )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敌船为火所焚。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E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2、“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
A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C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D嘱予作文以记之。    E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3、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A毋妄言,族矣!  B梁以此奇籍。  C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D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E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24、下列句子,属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    )  
A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E项王军壁垓下。
25、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  
A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  
D梁以此奇籍。                  E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26、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
A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B 彼且奚适也。    C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D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E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7、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余为伯儵。     B相如素贱人。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夫始如处女,逼人开户;后如脱兔,遭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E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28、下列判断句,属于主语与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的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战,勇气也。  C兵者,凶器也。  D百乘,显使也。  E曾公,豺虎也。
29、下列判断句,主语与谓语为比喻关系的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B仲弓父,钱人。  C夫战,勇气也。  D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E曹公,豺虎也。
30、下列句子,属于在语义上表示被动的是(    )  
A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故不能推车而及。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1、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A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  B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C吾围于陈蔡之间。                  D官军加讨,屡为所败。     E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32、下列句子,“为”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    )  
A有为法者,为生老病死所见逼迫。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D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3、下列句子,有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  
A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C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D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E谁与,哭者?
3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  
A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B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E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35、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是(    )  
A许子奚为不自织?B君何患焉?C“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雒阳。”  D姜氏何厌之有?E吾谁欺?欺天乎?
36、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
A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B沛公安在?C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许子奚为不自织?
37、下列句子,“是”作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是(    )
A惟余马首是瞻。  B求,无乃尔是过与?   C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D君子是则是效。  E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38、下列句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  
A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  
C君王为人不忍。    D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E吾属今为之虏矣。
39、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  
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何兴之暴也?  C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D客何为者?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40、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是(    )  
A吾为若德。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C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D壮士!赐之卮酒。  E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41、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C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2、下列句子,属于使动句的是(    )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9)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1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12)不介马而驰之。
(13)余病矣。

(14)君将不堪。
(1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16)多行不义,必自毙。
(1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8)无庸,将自及。
(19)夫人将启之。
(20)君何患焉?

(21)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2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23)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24)右援桴而鼓。
(25)马逸不能止。
(26)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27)三周华不注。
(28)故中御而从齐侯。
(2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30)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31)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32)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33)赦之,以劝事君者。
答案:(1)寤:通“牾”,倒逆。恶:厌恶。
(2)亟:屡次。许:许诺,答应。
(3)岩:险要。
(4)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城:城墙。雉:量词,长约合古尺三丈。
(5)国:国都。
(6)厌:满足。滋蔓:滋长蔓延。
(7)完:修葺城郭。聚:聚集民众。缮:修缮。甲兵:泛指武器。甲,铠甲,兵。兵器。具:备,准备。卒:士卒。乘:战车,连同驾车的马。
(8)羹:带汤的肉食。遗:赠,送给。
(9)诸:之于。
(10)擐:穿上。即:走向。
(11)吾子:您。吾子,对人的尊称,比“子”更亲热些。
(12)介:介甲,“介马”,指给马披上铠甲。驰:驱马奔驰。
(13)病:伤重。
(14)堪:经得起,受得住。
(15)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16)毙:倒下去。
(17)既而:事后不久,过了不久。鄙:边境上的城邑。
(18)庸:用。及:招致。
(19)启:开门。
(20)患:忧虑,担心。
(21)置: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黄泉:字面指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人死后安葬的墓穴。
(22)封人:封,疆界;封人,职官名,为镇守边疆的官职。
(23)舆:众多。陷入:进入。
(24)援:接下来。桴:鼓槌。
(25)逸:狂奔。
(26)贯:穿入。
(27)周:遍,“三周”,指绕着追了三圈。
(28)从:追赶。
(29)毙:仆倒。越:坠。
(30)属:时间副词,正好。
(31)忝:辱。
(32)摄:暂时代理官职。
(33)劝:鼓励。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公伐诸鄢。
(2)请以遗之。
(3)敢问何谓也?
(4)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答案:(1)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2)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3)敢:表敬副词,表示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4)苟: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5)其:句首或句中语气词,在本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 本帖最后由 mooncat 于 2009-5-23 15:27 编辑 ]
沙发
 楼主| mooncat 发表于 09-5-23 15:24:05 | 只看该作者
四、简答题
        1、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孰与”其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吾孰与徐公美?    (2)我孰与皇帝贤?                    (3)君料臣孰与舜?
        (4)救赵孰与勿救?    (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6)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答:下列各句中的“孰与”均为疑问代词“孰”与介词“与”的结合使用,并且都用在表示比较的句子里,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们的用法又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1)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用于疑问句,是一个专门表示比较和选择的固定组合,可译为“和……比,哪一个更……”。谓词“美”表示比较的内容。
        (2)我孰与皇帝贤?“孰与”用于疑问句,可译为“和……比,哪一个更……”。谓词“贤”表示比较的内容。
    (3)君料臣孰与舜?“孰与”用于疑问句,谓词没有出现,句子的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
    (4)救赵孰与勿救?“孰与”用于疑问句,谓词没有出现,句子的意思是,“救赵和不救,两种做法哪一种更好?”
        (5)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孰与”用于反问句,表示肯定语气。表明比较和选择已经有了结果。用反问句,表示对自己所作选择的较坚决的认定。可译为“哪里比得上”。
    (6)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孰与”用于反问句,表示肯定语气。表明比较和选择已经有了结果。用反问句,表示对自己所作选择的较坚决的认定。可译为“哪里比得上”。
2、根据以下例句,对比说明疑问代词“谁”和“孰”在用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2)寡人将谁朝而可?    (3)敢问谁之罪也?  
(4)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5)吾与徐公孰美?      (6)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7)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8)孰王而可畔也?      (9)礼与食孰重?    (10)孰城?城卫也。
        答:从所列例句看,在所指代的疑问对象上,“谁”专门用以问人,例句(l)(2)(3)(4)皆是。“孰”也可以用以问人,例句(5)(6)(7)(8)皆是。但是,“孰”还可以用以问物,如例句(9)(10),而“谁”则不可以问物。
        从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看,“谁”可以充当主语,如例句(1);充当谓语,如例句(4);充当定语,如例句(3);充当宾语,如例句(2)。“孰”可以充当主语,如例句(6);充当定语,如例句(8);充当宾语,如例句(7)(10),但是“孰”一般不充当调语。“谁”和“孰”用法相同之处还在于它们在充当宾语时都要前置。此外,“孰”经常用在选择问句中,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如例句(5)(9),这种表示比较选择的用法后来发展成为固定结构“孰与”。这一点,也是与“谁” 的用法的不同之处。
3、根据以下例句,对比说明疑问代词“何”和“奚”在用法上的各自特点:  
(1)何贵何贱?  (2)大王来何操?  (3)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人乎?  (4)曰:“是何也?”  (5)乃入见,问:“何以战?”  
(6)许子何不为陶冶? (7)子奚乘是车也?(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9)曰“奚冠?”曰:“冠素。”
答:“何”和“奚”都是疑问代词,都用以问物。但是,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有一些区别。具体如下:
   “何”的用法较为广泛。可以作主语,如例句(l);可以作谓语,如例句(4);可以作定语,如例句(3);可以作动词及介词的宾语,如例句(2)为动词宾语,例句(5)为介词宾语;可以作状语,如例句(6)。“奚” 的用法较之“何”一要局限一些。“奚”经常作状语,询问原因,如例句(7);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如例句(8),作动词的宾语,如例句(9)。但是一般不作主语、谓语和定语。在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何”和“奚”因为都是疑问代词,所以都要前置。
4、根据以下例句,归纳说明“之”的词性和用法: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3)之二虫又何知?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5)姜氏欲之,焉辟害?          (6)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7)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答:根据例句可知,“之”的词性有做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连词和动词等用法。具体如下: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前“之”:连词,连接定语和被修饰或限定的中心语。后“之”:动词,至,到。
    (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之:人称代词,做宾语,指代“天”和“天命”,可译为“它”。
    (3)之二虫又何知?之:指示代词,做定语,相当于“这”。
    (4)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可译为“的”。
    (5)姜氏欲之,焉辟害?指示代词,做宾语,相当于“这样”。
    (6)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之: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民之有口”充当句子的主语,“土之有山川”充当句子的谓语。
    (7)苟于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前“之”: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作为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后“之”:人称代词,相当“他们”,指代百姓。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前“之”: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作为假设复句的一个分句。后“之”:人称代词,相当“他们”,指代“子”。)
    (9)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之: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在句子中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
5、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表示谦敬的副词,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1)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4)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7)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8)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10)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答:所列句中表示谦敬的副词具体如下:
        (1)请:表敬副词,有“请允许我……”的意味。
        (2)惠:表敬副词,意思是对方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恩惠。辱:表敬副词,意思是对方的行为有屈尊的意味。
    (3)谨:表敬副词,表示自己恭敬谨慎地行使某种行为。
    (4)幸:表敬副词,意思是对方的行为是自己的荣幸。请:表敬副词,有“请允许我……”的意味。
    (5)猥:表敬副词,意思是自己如此卑微,而对方肯行此事,实在是对方的屈尊下顾。
    (6)敢:表谦副词,表示自己谦卑,自己的行为很冒昧大胆。
    (7)窃:表谦副词,表示自己谦卑,有“私下里”的意味。
    (8)忝:表谦副词,表示自己谦卑,有愧于承担某事。
    (9)猥:表谦副词,鄙,表示自己谦卑,以微贱的身份得以承担某事。
    (10)伏:表谦副词,有“伏在地上” 的意思,表示自己谦卑。
6、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语气副词哪些表示确认语气,哪些则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l)《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2)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3)孟子曰“子诚梁人也。”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殆有之矣,我未之知也。  (6)梁父即楚将项燕。
答:句中加着重号的语气副词所表语气具体如下:
   (1)其: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语气,相当于“大概(是)”、“恐怕(是)”。  (2)乃:表示确认语气,相当于“就是”。
   (3)诚:表示确认语气,相当于“实在”、“的确”。  (4)盖:表示委婉的论议语气,带有猜测性。
   (5)殆:表示委婉的测度、商榷语气,相当于“大概(是)”、“恐怕(是)”。  (6)即:表示确认语气,相当于“就是”。
7、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气副词有哪些,并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的语气:
(1)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8)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巨能入乎?
答:所列句子中的语气副词具体如下:
    (1)曾:表示出乎意外的惊异语气,相当于“竟然”。       (2)乃:表示出乎意外的惊异语气,相当于“竟然”。
    (3)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4)庸: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5)宁: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6)其: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希望”。
    (7)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8)巨: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情态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的意义:  
(1)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2) 良亡,间行归汉王。  (3)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4)其后秦稍蚕食魏。  (5)晋仍无道而鲜胄。   (6)爱共叙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7)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答:各情态副词所表示的意义具体如下:
    (1)故:故意,特意。 (2)间:秘密地、暗中做某件事。 (3)暂:疾速,突然。 (4)稍:逐渐,渐渐。
    (5)仍:多次,屡次。 (6)亟:多次,屡次。           (7)益:逐渐,渐渐。  (8)这:匆忙,急迫。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程度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程度的特点及意义:  
        (1)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2)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3)邻国之民不加多,寡人之民不加少,何也?          (4)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太后之色少解。    (7)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  
        (8)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皆为范围副词,说明它们各自所表示范围的特点及意义:
    (1)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2)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
    (3)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4)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但为典属国。           (5)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6)此特匹夫之勇耳。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8)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答:(1)仅:在唐代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差不多达到”、“将近” 的意味。
        (2)凡:表示总括,意思是“凡是”。举:表示总括,“都”“全部”(3)凡:表示总括,意思是“总共”。
        (4)直: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意为“仅仅”、“只”。(5)率:表示总括,意思相当于“大都”、“大致”。
        (6)特: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意为“仅仅”、“只”。(7)直: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意为“仅仅”、“只”。
        (8)凡:表示总括,意思是“总共”。仅:在唐代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差不多达到”、“将近”的意味。
11、说明下列句中“然”字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6)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答:所列句子中的“然”的词性主要为指示代词,也有充当形容词词尾的。具体如下: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然:词尾。表示“……的样子”(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然:指示代词,充当谓语。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指示代词,与连词“而”搭配使用,“然”承接肯定上文的内容,“而”表示转折,意为“虽然如此,但是……”。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然:词尾,“……的样子”。
    (5)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然:指示代词,与连词“虽”搭配使用,意为“虽然如此,……”。“虽然”相当于让步复句的一个分句。
    (6)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然:指示代词,与连词“则”搭配使用,“然”承接上文,“则”表示在此情况下按照事理推出的下文。意思是:“这样的话,那么,……”)
1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哪些为复合词,哪些为词组,并说明其词性和意义:  
(1)捆屦织席以为食。  (2)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3)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6)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7)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8)周公方且膺之。
答:所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有单纯词,有复合词,也有两单音词连用的情况。具体如下:
    (1)捆屦织席以为食。以为: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意为“把……作为”。
    (2)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虽然: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的连用,其作用相当于复句的一个分句,意思是“虽然这样,但是……”)
    (3)且许子何不为陶冶?陶冶:词组。“陶”,烧制陶器。“冶”,冶炼铁器。意思不同于今天的复合词“陶冶”。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交易:词组。“交”为副词,做状语,指交相。“易”为动词,指交换,以物换物。意思不同于今天的复合词“交易”。
    (5)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中国:表示地域的复合词。指中原一带。意思不同于今天意义上的“中国”。
    (6)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荡荡:叠音连绵词,广大辽阔的样子。
(7)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巍巍:叠音连绵词,高大的样子。(8)周公方且膺之。方且:两副词同义连用,表示时间,将要。
13、说明下列句中“与” 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义,则说明  其语法作用):  
(1)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2)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3)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4)文公与之处。    (5)自织之与?    (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7)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8)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答:所列句子中的“与”词性有介词、动词及句末语气词。具体如下:
  (1)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与:动词,给予。 (2)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与:动词,参与。
  (3)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与:介词,同,跟。 (4)文公与之处。与:动词,给予
  (5)自织之与?与: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后来写作“欤”)  (6)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与:介词,同,跟。
  (7)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与: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后来写作“欤”。(8)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与:介词,同,跟。
14、说明下列句中的“之” 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义,则说  明其语法作用):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5)文公与之处。                                          (6)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8)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答:所列句中“之”的词性有代词、连词及动词等。具体如下:
    (1)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前“之”:连词,连接定语和被修饰或限定的中心语。后“之”:动词,至,到。
    (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之:连词,连接定语和被修饰或限定的中心语。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代词,在否定句中充当前置宾语。
    (4)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之:连词,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使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的偏正结构。
    (5)文公与之处。之:代词,在双宾语句中充当间接宾语。
    (6)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之:代词,用来复指前置宾语。
    (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之:代词,在双宾语句中充当间接宾语。
(8)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优者,农夫也。之:连词,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使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的偏正结构。
15、说明下列句中“是” 的词性和意义:  
(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2)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3)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4)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5)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答:下列句中“是”的词性均为指示代词,但在句中的作用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是”做主语。  (2)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是”做主语。
    (3)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是”做主语,同时复指前面出现的词语。
    (4)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是”做主语。
    (5)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是”做主语,同时复指前面出现的词语。
1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古代汉语表示动量有哪些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特点:
(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3)赵高上殿,殿欲坏者三。(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答:根据所列例句,可以知道古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不用动量词。动量的表示主要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是只用单个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如例句(l)的“三战三北”、例句(2) 的“九回”。
    第二种是在动词性成分后面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例句(3)“殿欲坏者”为主语,“三”为谓语;例句(4)“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为主语,“三”为谓语,都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两种做法中,数词作谓语比数词作状语更强调动作行为的量。
17、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哪些属于使动用法,哪些属于意动用法,试说明两者的区别:
1)王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忘怒。(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故天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4)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5)尔欲吴王我乎?(6)既来之,则安之。
(7)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8)帝壮超节。(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答:所列句子,(1)的“小之”、(2)的“小鲁”、“小天下”、(4) 的“老之”、(5)“的吴王我”、(7) 的“苦程不识”、(8)的“壮超节”为意动用法,(3) 的“生死人”、(6) 的“来之”、“安之”、(9)的“暴露百姓之骨”为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在于:
        动词没有意动用法,这一点可以从上述例句看出。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想象。两者的区别正在于此。
18、根据以下例句,归纳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有哪些类型: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吾老矣,不能用也。  
        (3)然则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6)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7)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8)亮子被苏峻害。
答:根据上述例句,可以知道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有:
    第一是只在语义上表示被动而无被动形式标志的句子。如例句(2)“不能用”,是不能被任用的意思,其被动的意味只能通过上下文的意思体会出来;
    第二是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即被动句式。又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及物动词后面加上介词“于”,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例句(l)“治于人”,即是。
    (2)在及物动词前加上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例句(3)“为新圣笑”,例句(4)“为戮没”(介词“为”的宾语省略)皆是。
        (3)被动助动词“见”位于及物动词前的被动句式。如例句(5)“见保”,例句(6)“见爱于卫君”(“见”字句与“于”字句配合使用)。
    (4)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所”字。如例句(7)“为人所制”即是。
    (5)用介词“被”介绍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如例句阅“被苏峻害”即是。
19、说明下列句中哪些地方省略了什么句子成分,说说这些省略有什么特点:  
(1)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  (2)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3)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愠而不出。 (4)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答:所列例句省略的都是主语,具体见括号的位置及括号里的词语。
    (1)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吴人)败诸雍。   (2)前夏日: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
    (3)季氏以公锄为马正,(公锄)温而不出。      (4)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
    (5)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字,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
    (6)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根据以上所列省略的情况,可以知道古代汉语主语的省略有两类:
    一种是主语承上省略,即复句的第一分句里出现了主语,而后面几个分句如果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则可以省略。如例句(l)(2)(3)(4)皆属于此类情况。另一种是主语蒙下省略,即前面分句中主语省略,没有出现,但是主语在后一分句中出现。如例句(5)(6)皆属于这种情况。
20、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主语,并说明这种省略有什么特点: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2)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弥谤矣,乃不敢言。”  
        (3)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4)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答:省略的主语具体见括号的位置及括号里的词语。
    (l)(姜氏)请京,(郑庄公)使居之,(时人)谓之京城大叔。(2)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弥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3)明日,子路行,(子路)以告。子曰:“(此)隐者也。”(孔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至则(老者)行矣。
    (4)是请生,(孟涂)居山上,(此山)在丹山西。
    上述例句中,除省略主语而外,各分句的主语还在暗中变换,必须联系上下文仔细分辨,以避免误解文意。
21、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宾语,并说明它们各属于那一种省略: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2)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  
(3)(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  (4)(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5)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答:省略的宾语具体见括号的位置及括号里补出的词语。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云梯之械)攻宋。  (2)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
    (3)(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4)(苏泰)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之)炊,父母不与(之)言。
    (5)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上述例句中宾语的省略,有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两种情况。例句(1)(3)(4)为介词省略宾语,例句(2)(5)为动词宾语的省略。
22、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句法成分,并说明它们各自属于那一种省略:  
(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2)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3)西门豹曰:“巫妪弟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报之。”  
(4)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答:省略的句法成分具体见括号的位置及括号里补出的词语。
(1)公使阳处父追之,(阳处父)及诸河,则(其人)在舟中矣。这句省略的两处皆为主语的省略。
(2)(齐侯)射其左,(左)越于车下;(齐侯)射其右,(右)毙于车中。这句省略的也是主语。
(3)西门豹曰:“巫姐弟子,……不能白事,(我)烦三老为(我)人报之。”这句前一省略成分为主语,后一省略成分为介词“以”的宾语。
(4)夫子低然曰:“鸟兽(吾)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句前半句省略的是主语,后半句省略的是介词“与”的宾语。
(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我)愿以(之)闻于官。这句前半句省略的是主语,后半句省略的是介词“以”的宾语。
五、标点翻译
        1、已 盟 章 邯 见 项 羽 而 流 涕 为 言 赵 高 项 羽 乃 立 章 邯 为 雍 王 置 楚 军 中 使 长 史 欣 为 上 将 军 将 秦 军 为 前 行 到 新 安 诸 侯 吏 卒 异 时 故 繇 使 屯 戍 过 秦 中 秦 中 吏 卒 遇 之 多 无 状 及 秦 军 降 诸 侯 诸 侯 吏 卒 乘 胜 多 奴 虏 使 之 轻 折 辱 秦 吏 卒 秦 吏 卒 多 窃 言 曰 章 将 军 等 诈 吾 属 降 诸 侯 今 能 入 关 破 秦 大 善 即 不 能 诸 侯 虏 吾 属 而 东 秦 必 尽 诛 吾 父 母 妻 子 诸 将 微 闻 其 计 以 告 项 羽 项 羽 乃 召 黠 布 蒲 将 军 计 曰 秦 吏 卒 尚 众 其 心 不 服 至 关 中 不 听 事 必 危 不 如 击 杀 之而 独 与 章 邯 长 史 欣 都 尉 翳 入 秦 于 是 楚 军 夜 击 坑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新 安 城 南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已经签定降约,章邯拜见项羽并流着眼泪诉说赵高诬陷自己。于是项羽就把章邯立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任命长史欣为上将军,率领秦朝的军队走在攻秦队伍的前面。部队到了新安。项羽队伍中的官兵过去服徭役戍边经过关中秦地,关中秦地的官兵对他们多虐待;到章邯率秦军向项羽率领的诸侯部队投降,诸侯部队的官兵很多趁此虐待他们,随便侮辱投降的秦朝官兵。投降的秦朝官兵很多偷偷地议论:“章将军等人欺骗我们,让我们投降诸侯,现在能够攻入函谷关击败秦王,很好;假若不能,诸侯将迫使我们向东而去,这样秦王一定会诛杀我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诸侯的将领探听到他们的计划,告诉了项羽。于是项羽就召集黥布、蒲将军商量,说:“投降过来的秦兵尚多,他们内心不服。如果到了函谷关内,还不服,事情就不好办了。不如现在把他们全都杀了,只和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关。”于是项羽的军队在击杀他们,在新安城的南边活埋了这二十万秦军。
        2、蒯 通 曰 天 下 初 发 难 也 俊 雄 豪 杰 建 号 一 呼 天 下 之 士 云 合 雾 集 鱼 鳞 杂 沓 飚 (火星迸飞)至 风 起 当 此 之 时 忧 在 亡 秦 而 已 今 楚 汉 分 争 使 天 下 无 罪之 人 肝 胆 涂 地 父 子 暴 骸 骨 于 中 野 不 可 胜 数 楚 人 起 彭 城 转 斗 逐 北 至 于 荥 阳 乘 利 席 卷 威 震 天 下 然 兵 困 于 京 索 之 间 迫 西 山 而 不 能 进 者 三 年 于 此 矣 汉 王 将 数 十 万 之 众 距 巩 雒 阻 山 河 之 险 一 日 数 战 无 尺 寸 之 功 折 北 不 救 败 荥 阳 伤 成 皋 遂 走 宛 叶 之 间 此 所 智 勇 俱 困 者 也 夫 锐 气 挫 于 险 塞 而 粮 食 竭 于 内 府 百 姓 罢 极 怨 望 容 容 无 所 倚 以 臣 料 之 其 势 非 天 下 之 贤 圣 固 不 能 息 天 下 之 祸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蒯通说:“天下当初起事的时候,英雄豪杰自己建立名号,一声号召,天下的志士就象云雾一样聚拢到一起,象鱼鳞一样密集,如星火燎原般迅疾。在这个时候,人们所忧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消灭秦国。现在楚汉分裂争斗,使天下百姓惨遭无辜杀害,全家都死掉了,尸体暴露在田野中间,这样的数也数不过来。楚国人在彭城发动起义,辗转向北推进,来到荣阳,乘着胜利的形势,如卷席子一般打了过来,声威足以使天下人震惊。可是,军队却被困于京县索亭之间,挨近西山而再不能向前,已经在这里三年了。汉王带领几十万兵众,占领巩县和洛阳以拒守楚军,凭借山势和河水的险要阻止他前进,一天交战多次,没有任何进展,而且屡受挫折失败,无法挽救,在荣阳作战失败,在成皋作战又受箭伤,于是便向宛县和叶县之间逃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聪明的刘邦和勇猛的项羽双方相持不下,两败俱伤。楚军的锐气在险要的关塞前受挫,而汉军仓库中的粮食已经光了,老百姓因战事而精疲力尽,怨声载道,动荡不安,不知哪里可以安身。以我的推断,这样的形势如果不是天下的贤圣之人,就一定不能平定天下的祸患。
        3、(张)良 尝 闲 从 容 步 游 下 邳 圯 上 有 一 老 父 衣 褐 至 良 所 直 堕 其 履 圯 下 顾 谓 良 曰 孺 子 下 取 履 良 愕 然 欲 殴 之 为 其 老 强 忍 下 取 履 父 曰 履 我 良 业 为 取 履 因 长 跪 履 之 父 以 足 受 笑 而 去 良 殊 大 惊 随 目 之 父 去 里 所 复 还 曰 孺 子 可 教 矣 后 五 日 平 明 与 我 会 此 良 因 怪 之 跪 曰 诺 五 日 平 明 良 往 父 已 先 在 怒 曰 与 老 人 期 后 何 也  去 曰 后 五 日 早 会 五 日 鸡 鸣 良 往 父 又 先 在 复 怒 曰 后 何 也 去 曰 后 五 日 复 早 来 五 日 良 夜 未 半 往 有 顷 父 亦 来 喜 曰 当 如 是 出 一 编 书 曰 读 此 则 为 王 者 师 矣 后 十 年 兴 十 三 年 孺 子 见 我 济 北 谷 城 山 下 黄 石 即 我 矣 遂 去 无 他 言 不 复 见 旦 日 视 其 书 乃 太 公 兵 法 也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闲游。有一位老爷子,穿着劳动人民装束的粗麻衣,走到张良身边,故意把自己的鞋掉到干水塘里,回头对张良说:“孩子,下去拿鞋!”张良一怔,想揍他。因为看见老头几岁数大,强忍怒气,下去把鞋拿上来了。老爷子又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把鞋拿上来了,穿就穿吧,于是挺直上半身跪着给他穿上了。老爷子把鞋往脚上一套,笑着走了。张良惊讶得不得了,用眼睛随着他看。老爷子走了一里来地,又折回来,说;“这孩子还是可教育的!过五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和我在这里见面。”张良非常惊奇,跪下说:“好的。”五天后,天蒙蒙亮的时候,张良去了,老爷子已经先到了,生气了,说:“和老年人约会,迟到了,为什么?”就走开了,说;“再过五天早些来!”五天以后的“鸡鸣”时分,张良又去了,老爷子又先到了,又生了气,说:“迟到了,为什么又这样?”又走掉了,说;“再过五天早些来!”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夜半”时分就到了。呆了一会儿,老爷子也来到,高兴了,说:“应当象这样!”拿出一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绳串起来的一“本”书叫一编)书来,说;“读了它,就可以作帝王的老师了!再过十年,事情就要大发作。过十三年,孩子你能会到我——济北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走,再无别话,从此不再出现。天亮张良打开这部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4、穰 苴 既 辞 与 庄 贾 约 曰 旦 日 日 中 会 于 军 门 穰 苴 先 驰 至 军 立 表 下 漏 待 贾 贾 素 骄 贵 以 为 将 己 之 军 而 己 为 监 不 甚 急 亲 戚 左 右 送 之 留 饮 日 中 而 贾 不 至 穰 苴 则 仆 表 决 漏 入 行 军 勒 兵 申 明 约 束 约 束 既 定 夕 时 庄 贾 乃 至 穰 苴 曰 何 后 期 为 产 贾 谢 曰 不 佞 大 夫 亲 戚 送 之 故 留 穰 苴 曰 将 受 命 之 日 则 忘 其 家 临 军 约 束 则 忘 其 亲 援 枹 鼓 之 急 则 忘 其 身 今 敌 国 深 侵 邦 内 骚 动 士 率 暴 露 于 境 君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百 姓 之 命 皆 悬 于 君 何 谓 相 送 乎 召 军 正 问 曰军 法 期 而 后 至 者 云 何 对 曰  当 斩 庄 贾 惧 使 人 驰 报 景 公 请 救 既 往 未 及 反 于 是 遂 斩 庄 贾 以 徇 三 军 三 军 之 士 皆 振 栗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译文]:田穰苴辞别齐景公之后,和作为军事监督官的齐王的宠臣庄贾约定:“明天正午在军营辕门会合。”第二天穰苴首先飞马来到军营,竖起测日影的木杆,设下计时的漏壶,等待庄贾。庄贾一贯骄横跋扈,认为统率自家的部队,又是自己当监军,就不怎么着急,听凭亲友稽留饯行。
        正午,庄贾还没有到。穰苴撤掉木杆,放掉漏壶里的水,走进校场,按原定步骤指挥队伍,宣布纪律。一切就绪,已是黄昏时候,庄贾才来到军营。穰苴问道:“为什么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说:“对不起,鄙人因为亲戚友朋送别,所以耽误了。”穰苴说;“作为一个将领,从接受任命起,就应该不顾自己的家庭;指挥部队,执行纪律时,就应该不顾自己的亲属;到临阵作战的紧急时刻,更应该不顾个人的性命。当前敌人已经侵入我国内地,全国上下惶惶不安,一边防士兵在露天下忍受日晒雨淋,国君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老百姓的身家性命,都悬系在你的手里,还说什么送行啊!”说罢,便问军法官:“根据军法,凡是按期不到,耽误军情的该怎么办?”军法官回答:“应该杀头。”庄贾这才害怕起来,急忙派心腹骑马向齐景公求救。派去的人还没有返回,穰苴就杀了庄贾悬首示众。全军将士都为之震动畏惧。
        5、梁 北 有 黎 丘 部 有 奇 鬼 焉 喜 效 人 之 子 侄 昆 弟 之 状 邑 丈 人 有 之 市 而 醉 归 者 黎 丘 之 鬼 效 其 子 之 状 扶 而 道 苦 之 丈 人 归 酒 醒 而 诮 其 子 曰 吾 为 汝 父 也 岂 谓 不 慈 哉 我 醉 汝 道 苦 我 何 故 其 子 泣 而 触 地 曰 孽 矣 无 此 事 也 昔 也 往 责 于 东 邑 人 可 问 也 其 父 信 之 曰 嘻 是 必 夫 奇 鬼 也 我 固 尝 闻 之 矣 明 日 复 饮 于 市 欲 遇 而 刺 杀 之 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逝 迎 之 丈 人 望 其 真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丈 人 智 惑 于 似 其 子 者 而 杀 其 真 子 夫 惑 于 似 士 者 而 失 于 真 士 此 黎 丘 丈 人 之 智 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译文]:魏国北部黎丘这个地方,有奇鬼,喜欢变化成人的子侄和兄弟的模样。黎丘镇上的一个老汉,在集市上喝醉了酒,往家走去。鬼怪变作他的儿子,一路挽扶着他,同时不断捉弄、折磨他。老汉回到家,酒醒之后,把儿子叫来责问:“我是你父亲,平时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你等我喝醉了,一路上折磨我,这是为什么,”儿子听了痛哭流涕,以头触地,说:“真是罪过啊I 这是哪儿的事啊l 昨天我去镇东头讨债去了,不信您可以问问。”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噫!这一定是鬼怪干的好事,我早听说过这些鬼怪的事了。”第二天,老汉又去集市饮酒,想碰见这个鬼怪就杀死它。第二天清早老汉在集市上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回不来,于是前去接他。老汉看见真儿子来到眼前,拔出剑来刺杀了他。
    这老汉第一次受了假儿子的蒙骗,第二次却杀死了他的真儿子。有的人受了那些貌似有德有才者的蒙骗,遇见真正的人材,却又把他放过了。这种人的见识和黎丘的老汉可谓不相上下了。
        6、高 祖 击 布 时 为 流 矢 所 中 行 道 病 病 甚 吕 后 迎 良 医 医 入 见 高 祖 问 医 医 曰 病 可 治 于 是 高 祖 嫚 骂 之 曰 吾 以 布 衣 提 三 尺 剑 取 天 下 此 非 天 命 乎 命 乃 在 天 虽 扁 鹊 何 益 遂 不 使 治 病 赐 金 五 十 斤 罢 之 已 而 吕 后 问 陛 下 百 岁 后 萧 相 国 即 死 令 谁 代 之 上 曰 曹 参 可 问 其 次 上 曰 王 陵 可 然 陵 少 戆 陈 平 可 以 助 之 陈 平 智 有 余 然 难 以 独 任 周 勃 重 厚 少 文 然 安 刘 氏 者 必 勃 也 可 令 太 尉 吕 后 复 问 其 次 上 曰 此 后 亦 非 而 所 知 也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从前,刘邦在征讨黥布时,被流箭射伤,走在半路上箭伤发作了。病情越来越厉害,吕后就请来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医生来到之后,刘邦就问医生病情怎么样。医生说:“还能治好。”刘邦骂医生说:“我以一个平民的身份,亲自提着三尺剑参加战斗,现在得了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啊,是老天爷掌握的,就是现在有扁鹊那样的好医生,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没有让医生给他治病,给了医生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不久,吕后问刘邦:“如果不幸,您死了,萧相国死后,让谁代替萧何的位置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谁行,刘邦说:“王陵可以。可是他有点笨,不够灵活,不过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的智慧是很高的,可是不能独任。周勃稳重,缺少文化,然而安定刘家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叫他当太尉。”吕后又进一步问,周勃以后怎么办,刘邦说:“这以后,恐怕你也管不着了。”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BA  6-10.BADAD  11-15.BACAD  16-20.BDDAD  21-25.ABCDA  26-30.BABCD  31-35AABAC  36-40.ADBDA  41-45.AABDC  46-50.CABAD  51-55.ADDDB  56-60.DCDDC  61-65.CBBCB  66-70.ADBA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BCE  3、DE  4、BCE  5、ABCE  6、ACE  7、ACDE  8、BC  9、BCDE  10、AB  11、ACDE  12、ABD  13、ABCE  14、ACD  15、CDE  16、ACDE  17、BDE  18、CDE  19、BDE  20、AD  21、ABE  22、DE  23、AC  24、BCDE  25、CD  26、ABCDE  27、ABE  28、BD  29、ADE  30、ACD  31、ABCD  32、ACE  33、ACD  34、ABE  35、BE  36、ACE  37、ABE  38、ABDE  39、CDE  40、ACDE  41、ACDE  42、BCE
板凳
 楼主| mooncat 发表于 09-5-23 15:24:31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劳动成果,先顶个
地板
玉子轩 发表于 09-5-31 17:50:36 | 只看该作者
太强了!没说的,赞一个!
5#
NATHALIE2009 发表于 09-7-12 12:31: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6#
1363py 发表于 09-7-18 12:47:47 | 只看该作者
好!
楼主真的真的辛苦了!
7#
风声水起 发表于 09-7-30 11: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mooncat 的帖子

楼主辛苦了
8#
三别灯火 发表于 09-8-1 12:55: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9#
yuanyuanhappy 发表于 09-8-1 13:17:03 | 只看该作者
太强了!没说的,赞一个!
10#
popo305 发表于 09-8-6 12:20:39 | 只看该作者
无以言表的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08:49 , Processed in 0.11213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