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震惊于武大300名法学硕士就业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aw 发表于 06-6-23 23:4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06月06日 来源:光明网         
  近期出版的《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题为《毕业了,我们的工作在哪里》的记者调查文章,该文以较大篇幅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分析。其中有一段写道:“武汉大学法学院300多名硕士毕业生差不多全部报考了公务员,最后被录取的只有五六个人,这几位‘成功人士’成为年级里的传奇人物。”名牌大学的法学硕士就业也这样难令人震惊。
  法学硕士就业选择当公务员,可以说不论从专业意向还是社会发展需求来讲,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当前我国司法机关队伍中法学硕士还很缺,非常需要法学硕士这类专业人才,这对于国家法治建设有益。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执业水平,也应是社会的必然选择。按讲目前开设法学硕士专业,主要是为公务员队伍输送人才。然而,武大的法学硕士却被拒绝于法律工作者等公务员门外。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就业难并非仅表现在这些法学硕士身上,在《南方周末》发表的这组反映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文章中,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许多人面临就业难。有的人为了找工作长期住在“10元店”里,有的人为了应聘“盲流”于各城市之间,有的人不断参加招聘面试考试成了“面霸”、“考霸”,有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就业只好到小学当教师,这些都无不透露着大学生们就业难的辛酸。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问题,近几年始终是社会的焦点话题,而今尤烈。用百度搜索“大学生就业难”几个字,竟然能够搜到20多万条相关信息,可见这个问题已相当普遍。这些现象也给还在大学学习的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精力。甚至在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中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不少高三生纷纷传阅这份《南方周末》,有的还带给家长阅读,对选报专业犹豫不定,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如此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较为集中的说法是:因为前几年开始高招扩容;都想在大城市谋发展;就业观念存在问题,高不成低不就等。这些看法似乎都有道理,但认真分析,笔者以为并非问题的实质。
  这些年虽然大学不断扩招,但这是相伴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表现。这些年我们经济发展每年以8%以上增幅递进,伴随这样的发展速度,各行各业都应有所发展,特别是教育,不仅不应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步伐,且应有所超前,否则势必影响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这些年的高招扩容是正常的,高校不扩招才不正常。其实,近年我国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就有高校扩招的积极作用。
  从人口比例看,我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是过剩了,而是比例还十分低。我国目前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美国是35%,日本是23%,我们远远落在发达国家的后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在未来赶上发达国家,今天就应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不应出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过剩”,显然是一种虚假现象,实质是社会人才配置协调出现了问题。
  大学生就业要转变观念,当然很对,但把“观念”转到到街头擦皮鞋、卖糖葫芦即为就业上,也过了头。那样,我们也不必办高等教育了,大家也不需要上大学了。人们上大学的一个十分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不就”,要求大学生去从事一些有中学学历、小学学历就能干的工作,显然误解了高等教育,也是在浪费社会宝贵资源。
  大学生都想往大中城市挤也有社会原因。舆论总是导向大学生要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好像那些地方有许多就业机会在等着大学生。事实上,越是艰苦地区、基层,就业的矛盾越突出,在那些地方有的就是有职业,收入也很微薄。要求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去当“困难户”也不现实,这同大学生高考、上大学时的投入相比,回报很不对称。
  不错,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约有1400万城市人口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每年社会发展也需要增加900万个就业岗位,就人的素质来讲,大学生、研究生不仅不应是就业困难户,而且还应是优选的对象,比别人有更多就业条件。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反会遭遇“优汰”呢?
  笔者认为,大学生面临就业难,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
  首先,高考较好地体现了公平、精英原则,但聘用却没有严格的公平、精英原则。参加高考时,由于有严格的原则保证,你只要才华出众,就能上好学校好专业;但就业时却不一定讲这个,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原则”,因此在没有公正保证的“原则”面前,大学生的就业优势锐减,大学生同常人一样体验就业难也就不奇怪了。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缺乏系统性,社会人才配置就会出现不协调。
  其次,大学生毕业求职市场化了,但聘用还停留在计划、半计划状态。市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优质优价。大学生求职靠自身的“质”,来换取最大的求职效益;但不少用人单位却不是这样,他们并不以社会、市场效益为目的选人,有时选用什么样的人会带来什么效益并不重要。求聘双方的出发点错位,吃亏的当然只能是处于弱势一方的大学生。
  再者,多年以来,谋生就业靠关系,是社会传统。如今的中年人当年就业,许多人是靠父母“操办”的。现在虽有好转,但却没有完全排除。因此,家庭、亲友关系背景好的大学生,就不会遇到就业难,或者不算很难;难的是那些平民子弟。遭遇就业难的大学生中,工人农民的孩子居多。
  另外,各级政府这些年尽管也过问过大学生就业的事,但实事求是地讲,成效明显的不多。如作为国家机关的法院、检察院用人,就应有硬性选用法学硕士、本科生比例要求,以此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国家也缺乏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规章制度。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国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着国家人才战略的成败,也将对未来社会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严重资源浪费。我们总是说,要加大教育投入,但投入了,也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然而却没有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投入”有意义吗?所以,笔者以为,在加大投入之前,国家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此前已有的投入是不取得了应有效益?
  为了改进大学生就业难工作,确保人才资源公正合理配置,笔者建议:
  一是建立行业就业资格考试体系。如设置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资质考试项目,欲在相关行业就业者,必先通过该行业就业资格考试。这种考试参照高考做法,每年全国统一组织,最低应以省为单位,保证考试的公正、权威。
  二是层层建立人才档案信息库。该信息库应收录各行业就业资格合格者的有关情况。国家公职人员(含国有企业人员)的录用,必须从信息库备案合格人员中按考试通过时间先后依次录用。特殊机构选人可由权威机关增加审查内容。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也应要求取得相应资质。
  三是成立社会人才协调机构,认真调查人才市场弊端,协调人才市场科学发展,抓紧出台强有力的人才调控机制。
  四是建立落后地区人才牵引激励基金,引导鼓励人才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就业,平衡人才流动。
  五是建立人才考核、聘用法规,严格考该、聘用程序,严防出现不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严厉查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者
沙发
nlg123 发表于 08-7-13 21:28:19 | 只看该作者
正常,没有实力就算是博士有怎么样?
硕士应该是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应该被当成就业的敲门砖!
板凳
李夜子 发表于 08-7-18 16:26:45 | 只看该作者
呃,震惊。我当年多么向往的学校。
地板
艾弗森 发表于 08-7-22 09:51:24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年前的事儿
5#
昂扬 发表于 08-7-26 16:02:0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挺震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4 04:19 , Processed in 0.08749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