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淘尽黄沙始得金——金融学考研必读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ufeky 发表于 11-4-3 12: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融学复习策略
    “心动不如行动”,当我们选择金融学考研这条道路之后,就应该立即动手制定复习策略。许多考生都想搜集参考往届考研佼佼者的“锦囊妙计”,这节课我们请到了两位成功考生,为我们讲述关于复习策略的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完美的复习策略,都不能代替复习本身,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付诸行动,才会有真正的价值。


深入书本,超越书本――谈金融学的读书之道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金融学也不例外。金融学作为一门带有文科性质的学科,所有的知识点都来之于课本,读书是必修课。只有做到深入书本,然后跳出书本,才能为专业课夺取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跨考的曹老师谈一点金融学备考中的读书技巧。


一、 书籍的选择
    对金融学考研复习来说,知道读什么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非联考的考生,直接采用《2010年**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参考书籍即可。对于报考没有提供参考书籍的学校及参加金融联考的考生,这个问题相对比较麻烦。事实上,最重要的一本书是《2010年金融联考大纲》,因为这本书划定了考试的范围,确定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可以忽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购买一本类似《2010金融联考复习全书》、《辅导讲义》之类的书籍,它是对大纲的解析,把大纲上所有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书籍都是一些辅导机构自行编写的,其中往往存在一些错漏,需要和教材比照。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和往届考生推荐的书籍有:


1.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部分
    ①《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册)》+《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②《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绿皮书),书中大题可以酌情练习,但每章开头的内容概括很经典。
    经济学的参考书籍,“高鸿业的教材+尹伯成的习题”是基本配置。建议大家以一本比较全面的参考书为核心(高鸿业的比较常见),再挑选一些有特色的书作辅助,有些书借阅即可,比如《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王秋石),如果偏好国外的教科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该算标准的中级宏观,可以读读。
   
2.货币银行学部分
    ③《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④《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部分最基本的配置是“胡庆康先生的教材+习题指南”,此外还有些书可供参阅,如《货币银行学》,易纲、昊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货币金融学》,黄宪,武汉大学出版社;《金融学》,曹龙骐,高等教育出版社;《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夏德仁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国际金融学部分
    ⑤《国际金融学》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者《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⑥《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⑦《国际金融》马君潞、陈平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此外,推荐较多的参考书还有《 国际金融》,钱荣堃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易纲、张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投资学部分
    ⑧《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投资学》,刘红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一部分大纲没有要求)
    另外《证券投资学》(第二版)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券投资学》(第二版)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参考。实际上投资学内容零散,没有一本能够完全吻合大纲内容的教材。
    此外,专业期刊《金融研究》和《金融参考》,对考取高分有一定的帮助。
    总体来讲,金融学的参考书比较多,对于时间紧迫,知识基础不牢固(例如跨专业),目标院校竞争不是特别激烈,以过国家线为目标的考生而言,择书在精而不在多,应一本一本争取读透,狠抓基础。具备一定实力、有抱负的考生,首先也要读透包含核心知识点的重点教材,在此基础上再扩大视野。而对于非联考的考生,参考报考目标院校重点教师的论文、成果和专著是特别重要的。


二、书籍的初读
    对于初学者,建议先快速看完一遍书,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一般教科书在第一章都会对一些思维方法基本脉络等做介绍。比如学习货币银行学,至少在读完之后,你应该明白货币银行学是研究什么的?包含那些知识板块(可划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大致讲什么内容?货币银行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初读过程中,寻找学习专业课的感觉是十分重要的,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和专业课建立一定的亲密感,不要一开始就“上大量”,导致内心的抗拒感,不利于后期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可以省略上面的步骤,直接从下一个步骤开始。
    对照大纲和一些考研辅导书籍,结合第一遍的总体把握,建立大体的知识结构,区分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章节。比如我复习时把微观分成几个部分:需求与供给(形成价格)、消费者选择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也就是几根线)、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等。而市场结构理论是重点和难点。在书本上做好重点笔记,比如哪里是重点概念和重点原理。当然,这里划分的重点还比较粗糙,需要在以后的读书和研究真题中精确化。具体哪些是重点,需要对整个知识结构的熟悉,需要明白每个知识点在整个书本中是什么地位,比如上面提到的市场结构理论,就是整个微观金融问题的中心问题,难度比较大,设计题目能有一定的区分度。
    联考大纲的内容特别多,似乎恨不得囊括金融学的所有知识点,有人说第一遍复习过专业课后,什么内容都记不清,其实这很正常,不必过于失望,应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三、书籍的精读
    这个阶段一般又分成两个小阶段,不同的考生可以灵活把握:
    1.对知识点各个击破。一般情况是,学习一章,然后完成一章的习题,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重点原理的突破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自己钻研的方式来解决,但不能轻易放弃某些难点。每个理论的推导过程也需要理解和熟练。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中有很复杂的数学公式,实在看不懂可以忽视,但是切记考前要背下来。看书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侧重点上,一些虽然有趣但很少考到的知识点应该一带而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另外,金融学考研涉及的知识大体分两类,一些是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反复温习记忆的;一部分是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主要关注思路性问题,应注意解题中的应用。
    2 .整理知识点,把零散的内容分类串联起来,建立完整的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货膨胀“这个知识点,可以总结为: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2) 通货膨胀的类型
(3) 通货膨胀的成因
(4) 通货膨胀的后果(效应)
(5) 通货膨胀的解决办法
(6)适当结合实际分析
    其它知识点可以参考这个模式,最后画成树状框架结构图,看着书目就能回忆起每部分大体包含的内容。有些逻辑性比较强的章节,可以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现实层面进行归纳分析,在对每一章节都比较熟的基础之上,按照专题进行跨章节的知识点整理。除了这种类型的归纳,还有一种是题型的归纳。比如有些学校特别喜欢考名词解释,这就需要把这些重要的名词整理出来。
    在精读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理解知识。特别提醒,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忆(不是背诵),特别重要,效果也非常好。


四、跳出书本
    首先,要在书本和真题之间来回跳。一般到了9月份、10月份,考生陆续进入真题模拟阶段,通过对真题进行模拟练习和分析,会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回到书本中,继续思考,重新巩固那些可能遗忘的环节。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发现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哪些知识点以前重视不够,哪些知识点以前没有考到过今后可能会考到。
    其次,要在书本和社会时事之间来回跳。金融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你只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那你只学会了一半。应该多关注国内“十大财经新闻、八大经济焦点”之类的新闻。另外,注意翻阅当年9、10、11和12月份的重点专业期刊。试题一般在10月下旬定稿,重点专业期刊往往也是出题者出题灵感的来源,因此要翻阅9、10月的期刊。至于11、12月甚至第二年1月份的期刊,是命完题之后才发行的,会进一步关注热点问题。


五、超越书本
    这一般发生在考前最后一两个月,如果书上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记下来,就需要背诵了。事实上,背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完全不应被鄙视,而且在这类选拔性考试中也比较有效。
    到了这个阶段,考生完全可以采取“自押题”的方式,站在一个命题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看看那些内容可能考查,对所有内容进行最后的熟悉,做到万无一失,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了。


金融学真题之道
    如果说读书是金融学考生修炼内功的过程,那么真题的使用则是考生练习独门绝技的过程。根据历年来金融学考研的规律,可以说任何一本金融学考研辅导书都不能代替真题。首先,考研真题是专家团队精心编纂而成,每道题都要反复论证,质量远远高于其它习题和模拟题,。其次,真题包含许多考试信息和讯号,具有情报功能,吃透真题,可以充分理解和把握命题人的思路。,此外,最近几年的真题可以检查考生的复习情况。真题是考研复习中的重要材料。


    一、真题的来源和真题解析的选择
    对于金融联考的考生,从互联网或一些参考书上即可获得。非联考的考生可以通过几个途径获得真题:咨询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很多学校可在该校图书馆或档案馆获得;到该校附近的书店购买;到跨考网上定购或跨考论坛上免费下载。
    此外,还应该选购一两本金融学真题解析真题解析的挑选很有技巧,首先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到书店挑选时,翻开看看其中的内容,看能否说服你。其次,许多人选择真题解析喜欢看哪本书分析的“详尽”,而不是看具体怎样分析,其实应该看解析思路和启发性。
    二、真题的使用方法
    一开始复习就做真题,可能会丧失新鲜感,放到最后做,又怕复习偏了;做的遍数少了担心领会不到要义,做的次数多了又会条件反射,看见题目就知道答案,也达不到效果。我选择在基本把握了全部知识点,并做了一定量专题习题之后开始做真题,大概是十月、十一月左右,从时间上看不早也不晚。对于真题的使用,跨考老师的建议是:
    1.真题检验,弥补复习的不足。在标准的考试时间,整套做题,规范评分,直接入手,就题论题。这个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感受试题难度和时间的分配问题,了解所有题型的原貌,重点关注难易程度、题型、分值信息;第二,通过真题检查自己复习的状况,挑出做错的题目对照书和笔记将相关相近的知识点再整理复习一遍。
    2.分析每一套真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强化练习。以联考为例,看看自己选择、计算、简答、论述那类题型偏弱,然后在进行强化练习。许多非联考的学校,题型比较单一,这就要看看自己经济学基础、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哪个部分、哪个章节比较薄弱,同时关注各章节的出题比重,重点关注重要的已考点。另外,要关注考题中涉及的当年时事是如何和命题联系起来的,因为金融学考试每年都会涉及当年的时事热点。

    3.以真题为纲,其它习题为辅,探索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有不少考生做真题时只做客观题,不做主观题,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金融学主观题技巧性很强,即使你知识点掌握得很熟练,但答题思路和表达上存在问题,扣分也很多。金融学真题的参考答案价值很高,反复总结,可以从参考答案中学习答题技巧和步骤,以及如何命中“采分点”。,。
    4.分析试题特征,把握命题方向和复习重点。其实针对金融联考,很多专家做了这个工作。跨考教育的《2010年考研金融联考大纲解析》分析试题基本指标与总体特征、命题规律和2010年命题趋势及备考提示,对复习非常有指导性。考生可以参考这个模式,对自己报考学校的试题进行大致的分析。另外,有些不是联考的学校,其试卷也透露出很多命题规律,考生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三、真题使用的误区
    很多考生很容易在狂啃真题的过程中陷入误区:
    1. 过分迷信答案。
    市场因素导致很多出版物把关不严,答案常常出错,很多考生根据答案来分析题目,结果导致考生对该知识点认知和理解误差。这就提醒考生要寻找权威的答案。


    2.单纯复习真题。
    有些考生还没有摆脱上学时的习惯,仅仅背诵老师给的提纲或把老师给出的题目理解透彻,就可以通过考试。但金融学考研并非如此,尽管不乏考点雷同的题目,但不是光背诵历年的真题或抠题目就可以了,题目背后的东西更重要。
    3.认为真题年数越多越好。
    有的考生迷信真题,觉得多多益善,其实近年金融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思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改革,过分久远的试题不仅没有参考价值,浪费时间和经历,还会误导考生。
第四节 讨论课:金融学就业前景
    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报考这一专业的积极性。不少选择金融学专业的学子认为这个专业就业比较容易,而且“钱途”美好,然而当前仍然能够听到不少给“金融业”降温的声音。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目前全球经济前景是20多年来最不确定的时期——负债过重、地缘政治风险和一些泡沫已制造出十分不稳定的环境,发展势头会在任何时候发生转折,逆转的可能性高于过去20或30年的任何时刻。金融业的未来发展究竟如何,不同的学者名流对未来金融的发展有不同的判断,倾听不同的观点,有利于大家把握金融学就业前景。


辩论焦点之一:金融学就业前景究竟如何?


正方观点: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观点一:金融业是现代社会标志性产业,中国金融业将迎来春天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

    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迎来新的阶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以我国的金融中心上海为例,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仅十多万人,只占到上海总人口比重的1%以下,而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个数字要在20%左右,上海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加捉襟见肘。综合而言,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将成为各金融单位迫切需求的人才。
    观点二:金融业是一个高收入产业
    目前广为流传“北大光华毕业生年薪17万”、“复旦金融研究生年薪普遍过15万”之说,尽管无法确定真伪,但这些名校金融毕业生的收入不菲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发布的《金融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金融专业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工资分别为2628.52元和3794.91元,已经排在曾经风光无限的IT业等行业之前。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7届金融硕士班的学生去向,大都集中在外资投行、咨询公司,还有少数分布于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


反方观点:金融专业学生过多,市场尚待开发


    观点一:金融业有很大的风险性,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金融风险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话题之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恐惧不压于自然灾害。在市场经济中,竞争领域中的一切活动都附带一定的风险,
    金融风险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已十分靠前,但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却有些滞后,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金融市场结构发育不均衡,金融组织结构不健全,金融产品和业务结构不合理,经营同构化现象较为严重。金融发展中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不和谐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总体而言,目前为止我国的金融市场开发依然滞后,所谓的“市场潜力”还有待于转化为现实。我们金融业发展程度距离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是明显的,弥补这些差距还需要时日。因此,目前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远远没有计算中的那么多。


    观点二:我国金融专业扩招过快,金融从业者压力大
    在大学扩招浪潮中,金融学各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2006年,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执行院长朱源曾经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广东省高考填报志愿,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然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
    但统计资料表明,在基金经理眩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变动率。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在毕业生争抢饭碗的同时,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抬高要求,往往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更有甚者,有些岗位还要求候选人有过上亿资产运作经验,有海外资金渠道等。如此高的入行门槛,导致很多毕业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辩论焦点之二:现代金融业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金融业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这是有志于进入金融行业的人常常想到的问题,甚至影响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
    正方观点:金融行业实践性很强,非常强调“工作经验”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门槛在于“工作经验”,如果一个学生学到了再多的股票知识,而没有股票操作经验,是不可能轻易就能进入股票投资行业的。光有学历没有经验难当大任。举例来说,人们向你咨询股票投资事宜,很少顾及到你是什么学校毕业,什么文凭,关心的是你从业经验,从业“战绩”。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将抢在国家放宽行业准入限制来临之前,招纳大量有潜质的毕业生进行员工储备,本科毕业生由于具备年龄优势和可塑空间,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


    因此,应该尽早进入职场。
    反方观点:金融业低学历人才逐渐饱和,高学历人才需要旺盛
金融学扩招所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而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本、专科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近日,广东省人才大市场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再过2~3年,新型投资银行业等新型金融专业人才将出现大缺口,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转向“高、精、尖”。现代金融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社会需要更多的研究型人才进入金融行业。
因此,读研不仅意味着获取一张文凭(能够保证就业时的高起点),而且是一种学力的提升,尽早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能力,占得先机。。


辩论焦点之三:考研还是考证?


    正方观点:考研是走向成功的一条光明大道
    从最现实的角度讲,金融职场上,学历还是很被看重的,如果想进入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是名校毕业,硕士学历。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仅获得学历还是一个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过程。
    相比较而言,考证的功利性更明显,完全是作为谋取职业的一种方式。目前职业考证过热,存在很多隐忧,一些考证者成为了考证专业户,有的只求证书,不求能力,成为“唯证书论”主义,这就导致证书和能力的分离,丧失了证书原有的意义;有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证书“含水量”太高,含金量下降。


    反方观点:21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
    上世纪末,人们才第一次在劳动部门的公报中见到“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新鲜名词。到2003年底,全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多达2260万。因此有人提出,21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随着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行,一些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的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专家估计,目前全国的CFA人才只能满足需求的1.5%,缺口高达1万人。另外,我国大约需要3万名注册会计师(ACCA),而目前内地获得ACCA资格的不到1000人,仍有很大缺口。由此可见,手握“金字证书”的人士将成为人力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金融业的“金子证书中”,“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被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注册金融策划师(CFP)”是国际上最权威的一种金融职业理财资格,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认可的通行证;“北美精算师(FSA)”是保险业的精英,也集数学家、统计学家、投资学家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端人才;“特许财富管理师(CWM)”被认为是美国本土三大理财规划管理师之一;“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的执业人员;“财务顾问师(RFC)”和我国目前提出的理财规划师相近,但财务顾问师(RFC)是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认证体系。、以上这些都属于短缺人才。
    现在就业竞争压力太大,考证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来说,考研竞争比就业更激烈,考取和就读研究生的过程,经济负担比考证更重。


辩论焦点之四:金融业欢迎哪类人才?


    正方观点:“高、精、尖”专业人才待遇良好
    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业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都在提高,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大量衍生产品。对衍生产品风险评估的量化、定价技术的升级以及风险管理难度的加大,需要加快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银行专才。而企业在招聘金融行业高端人才时,大多数对工作经验都有严格要求,金融业的高端人才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各大企业纷纷以高薪和各种附加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金融业高速发展态势下,是业内高级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比较热门的职业类型有:金融分析师、基金/证券经纪人、保险类职位、财务规划师、行业分析师。

    反方观点:复合型的专业金融人才极为紧缺
    种种态势表明,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期货人才不仅要懂期货,也要懂证券,更要懂经济、懂金融政策。例如私人银行顾问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私人银行业务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金融知识,充分了解国内客户的需求,更要懂得金融理财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这种复合型的专业金融人才极为紧缺。
    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金融业的效率与安全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金融信息化人才在现代金融企业中举足轻重。另外,金融与法律交叉的人才、金融与管理交叉的人才、金融与营销交叉的人才、金融与贸易交叉的人才等等众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阅读材料:金融学就业的“六大领域九大通道”
    一、六大领域:
    银行业: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2007年以后,我国金融业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竞争不可避免,改革和发展必然给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带来施展拳脚的机会。
     证券业:证券业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我国证券行业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想在证券业工作必须有从业证和执业证。
保险业:主要职种有:寿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核保人员、理赔人员、产权调查人员、寿险精算师、保险代理人。
    基金业:我们通常所说的基金指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信托业:在《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之后,众多境外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对中国信托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称其为“蒙尘的珍珠”。据麦肯锡公司分析,目前我国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大概1.2万亿元,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到2020年,受托资产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资产管理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等改制中的资产流动业务,以及企业的合并、重组、资产出售、转让、抵押等资本经营管理业务日益频繁,高素质的资产评估人员和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需求日益增多。


    二、九大通道: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六、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八、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九、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课后练习题:
怎样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无论是否读研,最终都要走向职场;读研和就业都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才是我们考虑问题的着眼点。因此,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应是关注自身的特点,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
沙发
紧握 发表于 11-4-5 19:54:2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费心的文章 能不顶?
板凳
fenqizhe 发表于 11-4-6 22:23:50 | 只看该作者
顶啊~~~
地板
tyjnpl 发表于 11-4-7 21:18:02 | 只看该作者
顶啊~~~
5#
叩叩 发表于 11-4-9 21:55:36 | 只看该作者

回 楼主(cufeky) 的帖子

辛苦辛苦   受益颇深啊
6#
fffxd 发表于 12-1-1 21:36:4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得顶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8 11:50 , Processed in 0.09858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