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生物利用度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33.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34.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加速其排泄,应:
A.碱化尿液, 使解离度增大,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 使解离度减小,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 使解离度增大, 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 使解离度增大, 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酸化尿液, 使解离度减少,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35.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
A.延缓抗药性产生
B.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竞争性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的分泌
E.促进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再吸收
36. 对消除半衰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临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D.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其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E.一次给药后, 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37.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
B.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
C.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1/2=0.693/K
E. 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38. 消除半衰期的长短取决于
A. 药物的吸收速率 B. 药物的消除速率
C. 药物的转化速率 D. 药物的转运速度
D. 药物的分布速率
3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
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
40.当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常采用
A. 缩短给药间隔 B. 首次给予负荷剂量
C. 增加给药次数 D. 首次给予维持剂量
E. 增加每次给药剂量
41.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应该
A.服用加倍的维持剂量 B. 每四小时用药一次
C.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 D. 服用负荷剂量
E.根据消除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
42.某药的半衰期为12小时,若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30小时 B.35小时 C.80小时
D.60小时 E.100小时
43.某药的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
A.约50小时 B.约30小时 C.约80小时
D.约20小时 E.约70小时
44.某药口服剂量为0.5 mg/kg,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欲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应服
A.0.5mg/kg B.0.75mg/kg C. 1.00mg/kg
D.1.50mg/kg E.2.00mg/kg
45.负荷剂量为常规剂量的
A. 2倍 B. 1/2倍 C. 1倍
D. 4倍 E. 3倍
46.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B. 相对生物利用度主要用于比较两种制剂的吸收情况
C. 口服吸收的量与服药量之比
D.与制剂的质量无关
E.常被用来作为制剂的质量评价
47.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
A.抗药性 B.耐受性 C.药物依赖性
D.成瘾性 E.反跳现象
48. 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A.敏化作用 B.拮抗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相加作用
二.B型题
A.变态反应 B.特异质反应 C.副作用
D.毒性反应 E.后遗效应
1.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的反应
2. 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 药物剂量过大时,发生的对机体的损害性反应
4. 血浆中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5. 与机体生化机制异常有关的遗传性生化缺陷
A.变态反应 B.特异质反应 C.停药反应
D.后遗效应 E.快速耐受性
6.连续服用麻黄碱数次后药效即降低属于
7.磺胺等药物在某些人产生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8.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
9.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属于
10.长期服用可乐定后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剧烈回升属于
A. 耐受性 B. 耐药性 C. 快速耐受性
D. 交叉耐受性 E. 生理依赖性
11.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12. 长期反复用药,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
13. 短时间内反复用药数次后即药效递减直至消失
14. 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15. 对某药产生耐受后,对另一药物的反应性也降低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半数中毒量
D.治疗量 E.最小中毒量
16.引起半数动物中毒的剂量
17.可以产生预期的疗效,又不易中毒的剂量
18.出现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19.达到最大的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20.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A.潜伏期 B.持续期 C.失效期
D.残留期 E.消除半衰期
21.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之上的时间
22.血药浓度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时为
23.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4.从开始给药至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有效浓度的时间
A.拮抗剂 B. 激动剂 C.部分激动剂
D.非竞争性拮抗剂 E.竞争性拮抗剂
25.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26.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27.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较弱
28.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29. 使激动剂的最大效应降低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舌下含服
D. 经皮给药 E. 吸入给药
30.吸收最快
31.吸收最慢
32.直接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的过程
33.可能有首关消除
A. 生物利用度 B. 血浆蛋白结合率
C. 消除速率常数 D. 剂量
E. 吸收速度
34.作为药物制剂质量指标
35.影响表观分布容积大小
36.决定半衰期长短
37.决定起效快慢
38.决定作用强弱
A.解离度大 B.解离度小 C.极性大
D.极性小 E.脂溶性大
39.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40.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41.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42.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A.1个 B.3个 C.5个
D. 7个 E.9个
43.恒量恒速给药后,约经几个消除半衰期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44.一次静注给药后,约经几个消除半衰期可从体内基本消除
三.X型题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B.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D.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E. 寻找和发现新药
2.药物的基本作用和药理效应的特点
A. 通过影响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而发挥作用
B.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
C.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两重性
D. 药理效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基本类型
E. 选择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与剂量无关
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戒断效应
D.后遗效应 E.停药反应
4.有关毒性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用药剂量不当所致 B.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
C.是可以预知并且可以避免的 D.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有关
E.由于机体生化机制的异常所致
5.可引起特异质反应的药物有
A.琥珀胆碱 B.磺胺类药物 C.对乙酰氨基酚
D.伯氨喹啉 E.阿司匹林
6.属于“量反应”的指标有
A.心率增减的次数 B.死亡或生存的动物数 C.惊厥和不惊厥的个数
D.血压升降的千帕数 E.尿量增减的毫升数
7.关于效应强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A.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B.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所需的剂量
C.反映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 D.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E.常用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来表示
8.关于pD2值的概念正确的是
A.表示激动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B.表示拮抗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C.为KD的负对数 D.其值的大小与亲和力成正比
E.其值的大小与亲和力成反比
9.关于pA2值的概念正确的是
A.表示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
B.反映竞争性拮抗剂对其激动剂的拮抗强度
C.反映非竞争性拮抗剂对其激动剂的拮抗强度
D.其值越大,表明拮抗剂的拮抗作用越强
E.其值越大,表明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强
10.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A.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B.作用于受体 C.基因治疗
D.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E.补充机体缺乏的各种物质
11.有关受体的概念正确的是
A.具有特异性识别药物或配体的能力
B.是首先与药物结合的细胞成分
C.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上
D.与药物结合后,受体可直接产生生理效应
E.化学本质为大分子蛋白质
12.受体的共同特征有
A.与配体结合具有饱和性 B. 与配体结合具有专一性
C.与配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D. 与配体之间具有高亲和力
E.效应的多样性
13.受体的类型有
A.细胞内受体 B. 内源性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 离子通道受体
E.酪氨酸激酶受体
14. 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
A.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B.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
C.激动药的最大效应不变
D.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E.作用强度常用pA2值表示
15. 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
A. 不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的受体
B. 与相应受体结合非常牢固
C. 与受体结合后分解很慢或不可逆转
D. 使量效曲线高度下降
E.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16.已确定的第二信使有
A.环磷腺苷 B.磷酸肌醇 C.环磷鸟苷
D.细胞内外的钾离子 E.细胞内外的钙离子
17.药物载体转运的方式包括
A.被动转运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简单扩散 E.滤过
18.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 B.不需要载体,无饱和现象
C.逆浓度差转运,需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有饱和现象
E.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19.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A.可避免肝肠循环 B.可避免胃酸破坏
C.吸收后首先随血流进入肝脏 D.吸收极慢
E.可避免首关效应
20.下列哪些给药途径药物吸收较为完全
A.肌内注射 B.直肠给药 C.吸入给药
D.舌下含服 E.皮下注射
21.有关药物的pKa值叙述正确的是
A. 为药物在溶液中90%解离时的pH值
B. 为药物在溶液中50%解离时的pH值
C. 是各药物固有的特性,与药物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无关
D. 一般地说,弱酸性药物pKa值小于7,弱碱性药物pKa值大于7
E. 弱酸性药物pKa值可大于7,弱碱性药物pKa值可小于7
22. 首关消除效应包括
A.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B.肝脏对药物的代谢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D.胃肠粘膜对药物的灭活
E.肾脏对药物的排泄
23.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明显的首关消除
A.普萘洛尔 B.利多卡因 C.卡马西平
D.硝酸甘油 E.吗啡
24.下列哪类药物不适宜采用口服给药
A.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 B.首关消除强的药物
C.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 D.胃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
E.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
25. 影响药物在组织中分布的因素有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C.体液的pH值 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E.机体的生理屏障
26.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
C.是可逆的 D.结合后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
E.特异性较低
27.药物的生物转化
A.主要在肝脏进行 B. 主要在肾脏进行
C.I相为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II相为结合反应
D.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后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代谢与排泄统称为药物的消除过程
28.能抑制肝药酶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氯霉素 C.西米替丁
D.双香豆素 E.异烟肼
29.能诱导肝药酶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卡马西平 C.利福平
D.苯妥英钠 E.别嘌醇
30.大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后
A.极性增加 B.极性减小 C.药理活性减弱或消失
D.药理活性增强 E.药理活性基本不变
31.影响P450酶活性的因素有
A.营养状况 B.种族和遗传因素 C.药物
D.年龄 E.病理因素
32.P450酶系的特性是
A.对底物的高度选择性 B.由多种酶组成 C.个体差异性大
D.对底物的选择性不高 E.可诱导性
33.肝肠循环的特点是
A.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B.使药物的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C.使药物的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D.药时曲线表现出双峰现象
E.药物由胆汁排泄到肠道,在肠道被再吸收形成的循环
34.具有肝肠循环的药物有
A.丙磺舒 B.地高辛 C.苯巴比妥
D.洋地黄 E.地西泮
35.有关药物经肾脏排泄正确的叙述是
A.药物经肾小管的分泌是主动转运过程
B.药物经肾小管的分泌是被动转运过程
C.肾小管对药物的再吸收属于简单扩散过程
D.影响肾小管再吸收的主要因素为尿量和尿液pH
E.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易于排出
36.有关药峰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的最大值
B.是反应药物吸收速度的重要指标
C.是反应药物消除速度的重要指标
D.是反应药物在组织内分布速度的重要指标
E.常被用于制剂的质量评价
37.有关一级动力学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无关
B.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关系
C.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无关
D.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E.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38.转运和消除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的药物是
A.乙醇 B.阿托品 C.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氯丙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