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光爱哈赫 于 2011-8-17 12:50 编辑
十二、人格(一般两道单选+一道多选)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稳定的特性,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或多或少也能产生些许变化。(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人格结构各方 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格才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 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性格决定命运)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强调个体间的人格差异)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中国人勤劳勇敢) 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又有三个不同层次: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林黛玉:多愁善感)【最核心】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林黛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 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在外面粗鲁,在母亲面前很顺从)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元素周期表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格的四层理论。 第一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和奥尔波特一致) 第二层:表面特质(外部行为直接观察到的特质)和根源特质(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焦虑是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原因) 第三层:体质特质(先天生物因素所决定的,如兴奋性,情绪的稳定性)和环境特质(后天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如焦虑,有恒性) 第四层: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质的特质,使人趋向某一目标,有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和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时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1949年卡特尔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16PF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现代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根据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外倾性 (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 (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 。 塔佩斯的人格理论(五因素模型)【现代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在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外倾性(extraversion):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特里根的人格特质理论【大七人格】 Tellegen和Waller(1987)率先提出了人格的七个维度: 正情绪性(PEM,positive?emotionality)。标定词包括:抑郁的、忧闷的、勇敢的、活泼的,等等。 负价(NVAL,nagetive?valence)。标定词包括:心胸狭窄的、自负的、凶暴的,等等。 正价(PVAL,positive?valence)。标定词包括:老练的、机智的、勤劳多产的,等等。 负情绪性(NEM,negative?emotionality)。标定词包括:坏脾气的、狂怒的、冲动的,等等。 可靠性(DEP,dependability)。标下词包括:灵巧的、审慎的、仔细的、拘谨的,等等。 适意(AGR,agreeableness)。标定词包括:慈善的、宽宏大量的、平和的、谦卑的,等等。 因袭性(CONV,conventionality)。标定词包括:不平常的、乖僻的,等等。 2.人格类型理论(强调群体间的人格差异) 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 单一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佛兰克•法利提出了T型人格、 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和消极性质),又分为T+型(冒险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如爱漂流,赛车)和 T-型(冒险具有破坏性质,如,酗酒、吸毒、暴力犯罪)。还将T+型分为体格T+型(极限运动员,攀岩,登山)和智力T+型(科学家和思想家,爱迪生,爱因斯坦) 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人们研究来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负责认真,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这种人格特质的人易患冠心病。 B型人格:性格不温不火,举止稳当,最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漫步调的节奏生活,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格往往比A型人格好,属于较平凡之人。 内—外向人格 荣格的人格理论帮助人们从内外倾的角度理解性格的差异。荣格依据力比多(心理能量)作用的方向不同,把人分为外倾与内倾(或外向和内向)两种基本类型。力比多作用指向外部的属于外倾人格,力比多作用指向内部的属于内倾人格。他还提出四种思想机能,即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与内外倾相结合,荣格提出了八种人格类型。 八种人格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思维外倾型,情感外倾型,感觉外倾型,直觉外倾型,思维内倾型,情感内倾型,感觉内倾型,直觉外倾型。 多元类型理论 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 包括:气质类型学说、性格类型学说、阴阳五行说。 气质类型学说(盖伦)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性格类型学说分为(斯普兰格):经济型(实业家)、理论型(科学家,思想家)、审美型(艺术家)、权力型(政客)、社会型(慈善家)、宗教型(方丈)。 整合理论(将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整合起来) 艾森克提出了四层次理论 第一层:类型水平,由特质形成,属一般因子 第二层:特质水平,由习惯反应形成,属群因子 第三层:习惯反应水平,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属特殊因子 第四层:特殊反应水平,是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误差因子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本能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切意识行动基础的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他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id)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规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superego)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美的境界。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态;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存在、自由和自主选择性。其人格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人格结构是自我概念,它是人格形成、改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能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在人格动力系统方面,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自我实现的动机是与生俱来的,除此之外,他还强调两种后天习得的动机,即:“积极关注的需要”和“自我关注的需要”。前者指每一个人需要他人对自己的热情、尊重、喜爱和接受的态度;后者指个人对自我评价的需要。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要有这两种类型的关注———社会的和个人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有真实基础的对自身价值的意识时,他的人格是不可能正常的,也不可能正确的发挥作用。总之,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构成了罗杰斯人格理论框架的基本结构。由此创立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2.气质的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每一类人共同具有的各种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方面以及智力活动方面有不同的典型表现。 3.气质的理论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性质不同的液体,人的体质不同,是由于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所致。盖伦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创立了气质学说,认为气质是汁液的不同性质的组合。在此基础上气质说继续发展,成为经典的四种气质: 多血质 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孙悟空) 粘液质 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 (沙和尚) 抑郁质 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 (唐僧) 胆汁质 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猪八戒) 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来解释气质。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结合就形成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主要类型是: 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型)。有机体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阴性条件反射比阳性条件反射容易形成,是一种容易兴奋、不受约束的类型。 强而平衡、灵活的类型(活泼型)。有机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较强,并且二者容易转化,以反应灵敏、活泼、能很快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为特征。 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有机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二者不易转化,以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易改造,坚忍而行动迟缓为特征。 弱型(抑制型)。有机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形成都很慢。以胆小、在困难工作面前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容易受破坏而产生神经症为特征。 巴甫洛夫认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着许多道德意义,主要表现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行为举止中。额叶与人的性格有关 2.性格的特征 人的性格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是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 态度特征:对现实环境的稳定态度,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自己的态度) 意志特征:在意志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自制力强还是弱) 情绪特征:在情绪情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有人容易激动,有人比较平稳) 理智特征:指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记忆力好的,记忆力差的) 这四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3.性格的类型 培因将性格分为:理智型(谨慎)、情绪型(情感体验深刻)、意志型(果断,坚韧) 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威特金将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斯普兰格将性格分为经济型(实业家)、理论型(科学家,思想家)、审美型(艺术家)、权力型(政客)、社会型(慈善家)、宗教型(方丈)。 霍兰德将性格分为:实际型(重实践)、调查型(分析,好奇)、艺术型(感情丰富,爱想象)、社会型(社交,友好,慷慨)、企业型(冒风险,外向,乐观)和传统型(保守,拘谨)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在一生中变化小,可塑性小,无好坏之分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一生中变化较大,可塑性大,有好坏之分 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例 第三,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反过来性格也可以再一定成都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5.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威特金在垂直视知觉的研究中发现了的,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可以有效地测 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无好坏之分。 场独立型:认知改组能力强,思维灵活,善于把握关键,活学活用(受外界干扰少) 场依存型:社会技能高,交际强,善于解决熟悉的问题,缺乏灵活性(受外界干扰大) (2)冲动型—沉思型 由卡根等人提出,冲动与沉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做整体任务好 沉思型:反应慢、精确度高。做细节任务好 (3)同时性—继时性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研究,区分了这两种加工风格,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加工风格;右脑优势个体表现出同时性加工风格 继时性: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单线程思维。(言语和记忆) 同时性: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兼顾各种可能,发散思维。(数学和空间问题)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有塑造作用) 家庭环境因素(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有影响) 早期童年经验(兴奋的童年——健康人格,不幸的童年——不良人格)(三岁看八十) 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人格有导向的作用,同伴群体对人格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自然物理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和谐统一才能保证健康的人格)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后记 本章最大的特点,我想不说大家也知道,就是理论好多。要知道,人格心理学在本科可是单独一门课要上一个学期呢。前前后后十几个理论。考起来出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是可能的,所以要认真看啊。而且考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比如2011年的这道题,“掩耳盗铃”现象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D) 。A。转移作用 B。反向作用 C。退行作用 D。否认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学常识,其实是个送分题。所以大家平时也要多注意心理学常识的积累。
介绍
.GordonW.Allport:奥尔波特(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hansJ.Eysenck:艾森克(1916-199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RaymondB.Cattell:卡特尔(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
HermanA.Witkin:威特金(1916-1979),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和感觉,后来研究认知风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了在场独立一场依存方面的个体差异。他的著作《心理差异》被广泛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