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论坛第二贴开始了,第一帖是西南大学复试资讯,看这里。
个人认为,312的专业课统考太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识记,而缺乏对研究方法的深入考察,但是各位还指着这个升学的,所以。。我第一个想说的是,复习好了统考专业课,不代表你有了充足的研究能力,还得课外培养研究的综合能力。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考试情况, 1. 西南大学240分的专业课,目测应该不算高。没有对答案,大概选择题130-140,大题觉得还不错,除了那个内部语言的没多大印象。 2. 到了11月的时候,自测了一次12年真题,选择题得分126分,当时心里已经有点谱了,对于专业课。 3. 自己是心理学本科,平时上课听讲的那种。所以跨考的,和没听过讲的同学,在我的基础上要付出更多,更有效率的复习才行。 4. 复习策略上,把专业课摆在了top concern,付出最多,每天3-4小时。 其次,我谈谈自己总结的考试特点 我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把真题从07到11年都研究了一遍,每道题写出了知识点,以及自己的掌握程度(会做,知识应用错误,没听过),从而对统考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12年,13年相比于早期的试题,风格上已经很大改变,但是总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广,深,中 所谓广,指的是知识的覆盖面很广,不光是老师上课强调的,或者你认为重点难点的地方。(ex:情绪智力的大题) 所谓深,指的是对研究方法的考察很深入,要求可以独立设计,分析,阅读实验,这一部分很灵活。(ex:实验和统计方法的结合) 所谓中,指的是识记型的题目,其实难度只是中等,只要你看过,或者有点印象,差不多能选对,抓住这部分中等,和中等偏下的题目是分数的保证。(自认为聪明的同学,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指着难题来拉分,其实难题真的不多) 最后,我谈谈自己的复习规划。 1. 流程问题。我把7科大约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普心,教育,发展,社会)+研究方法(实验,统计,测量)。自己的重点放在研究方法。 4-6月,基本专攻的研究方法,这个时期心情平静,容易学习较难的问题。除了基础课本,统计增加学习了一本教材,实验增加了一本半。 7-8月,(上新东方和旅游用去一个月)。普心加具体实验部分(我把实验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具体实验,从听觉那一章开始,研究方法放在前期,具体实验和普心一起组成模块)。普心—具体实验这个模块的好处是:第一,普心里面介绍的实验,有些和实验后面的重复。第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所以放在一起,增加理解。 9月,教育和发展,这个我真的不想多说,除了耐心记忆,没有什么经验,我自己都背得吐血。 10月-11月,重点难点突破。这个时间我想都是大家迅速提升应试实力的时候,有了前期的知识积累,很多问题应该已经解决,这时我专攻一些重难点,并开始背诵一些内容。(我自己的重难点:交互作用分析,实验设计,普心的理论 and so on)。 12月,冲刺阶段。建议不要新学习什么内容,复习以前错过的真题,练习题,加紧背诵大题才是王道。 2. 复习小贴士 第一. 高度重视以前考过的真题知识点。比如13年考了一个选择题是反应时和可选择项目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在某年的多选题的错误选项中有体现。 第二. 一定要下功夫去背诵(尤其是男生)。身边许多朋友,心理学本科的,其实在选择题部分应该凭借以前的积累还不错。但是到了大题,就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个大概意思,加上知识点遗漏,更谈不上体系了,得分应该很低。 大题的准备参见重难点手册的前言部分。 第三. 遗忘是正常现象。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因为遗忘而产生过许多不良情绪,尤其是对教育,发展那一块,仰天长叹好多次。其实没关系的,按照自己的规划走,重复记忆,没有多大问题。 3 自己的失败之处。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哲理。 成功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成功,失败的人往往因为同一个原因失败。 大家在关注前人的考研经验时,无论他成功或失败,不妨问一问,他们觉得自己最失败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再加以克服,应该能增大自己成功的几率。 我先送上两条。 1. 不要觉得一个知识不会考就完全不看。我在看普心的言语时,就是觉得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是个简单的分类而已,所以他们的特点什么的,就没有仔细记忆,导致考试时遇到了这个大题,所以很悲剧。 2. 不要纠结在统计计算的海洋中。在前期的统计复习中,我以为打好统计基础等同于会计算统计题目,这一点是非常错误的。我那时候把两本教科书后面的题目都工工整整的按步骤在笔记本上做了一遍,比如一个积差相关,即使用计算器,也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导致做了大量无用功。我的体会是统计的真理在于:知道什么样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统计结果如何阅读分析。 最后,希望大家从我帖子里,收获一点点东西就好。切忌照搬照抄他人的方法,说什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都是啃爹货。 祝大家复习顺利,请期待我下一贴讲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