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佛大学朱元晨英语学习点滴谈(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ouis21 发表于 14-6-25 18: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辑导语:

       今天一位对英语学习颇有研究的家长朋友向我推荐了《英语高手是这样练成的》,特别建议我看看朱元晨这位“55年来第一位获得Intel ISEF最高奖的亚洲学生、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的英语学习方法。看罢,受益匪浅!为此刊登在本栏目,希望更多的学英语的朋友可以从中受益!在此也特别感谢亲爱的风吹衣1 的推荐 !

     

       背景介绍:

       朱元晨撰写的“朱元晨英语学习点滴谈”一文发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高手是这样练成的”一书中,在中国青年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帮助很大一部分英语学习者利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资源大幅度优化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程式。




         下面的问答选自“朱元晨英语学习点滴谈”

        一. 问:你小时候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始英语学习的吗?

       实际上我的英语学习并不是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始的。当时作为一个儿童,我还根本不知道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会带来的种种好处,当然也不太爱学英语。我记得在我收到上外附中录取通知书后的不久,父亲曾很认真地同我谈过一次话。他对我说英语已慢慢变成了当今国际上最通用的“普通话”,现在是我下功夫学好英语的最好时机。如果现在不想花苦功来把英语真正学好,那还不如继续苦练书法,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很好的书法家。如果有了一技之长,长大了就是不上大学亦可以不依靠父母去自谋生计了。当时我已有三年书法练习的经历,毛笔大字已经写得很好,钢笔字也写得不错。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我并不喜欢每天都要用好几个小时来练习书法的生活,很多时候有点像是我父母在逼迫我不断练习似的。这就像很多练习弹钢琴的同学一样,练琴花了很多时间,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而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不得不去做的功课。我当时只是简单地比较了一下,想象如果我选择多花时间去学习英语的话,那肯定就可以少花时间去练习书法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最初的英语学习。

       二. 问:你初学英语时用的是什么教材?

       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父母为我选用的英语教材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夜大学的《 基础英语》,共有四册,每册都配有课文的录音磁带。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选用这样一套再普通不过的教材?因为这套教材主要是用来提供给上外夜大学生使用的,所以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很详尽的英文生词表和对应课文的英语语法注解,同时还配有课文重点语法点的练习和练习答案的详解,非常便利于初学者的自学。

       进入上外附中后,英文老师在最初几个学期给我们上英文课时选用的教材是英国语言专家L.G . Alexander 编写的3L ( Look , Listen , Learn )教材。这套教材共有四本书并配有很多盒课文录音磁带。3L 教材中配有很多常用口语句型练习和基础语法练习的内容。3L 教材所提供的系统课堂训练,为我后来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

       我接下来重点使用的英语教材是《 新概念英语》 的第一册到第四册和配套的十一盒课文录音磁带。这套教材同样是由英国语言专家L. G. Alexander 编写的,课文的质量很高,每篇课文后都有很好的课文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题,同时还配有很多适合各个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英文写作训练材料。

       三. 问:你初学英语时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吗?

       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我除了选用以上讲到的三套教材外,与此同时我父母还为我借来了很多套并行的各类高中和大学的统编英语教材和与教材相配套的英语磁带,将它们作为我泛读和泛听的练习材料。这种方法好像很少有人采用。

       我父亲告诉我,他之所以选用大量正式的中学和大学的统编教材作为训练我英语的泛读和泛听材料,除了书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外,另外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这些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完整的生词表和课文语法难点的详细注释。这样我在阅读和听磁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就不用去翻很厚的英文词典,只要翻到课文后面的生词表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初学阶段你的识字量很小,而英语词典中对一个英文单词往往会列出它的许多不同的词义解释和用法举例,要初学者在词典中从一个英文单词的很多种不同词义中找出最最合适的那一个,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使你阅读的暂停时间变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而在英语统编教材中,这项工作教材的编写老师已经事先在课文的单词表中为你做好了,利用好它不但可以帮助你节约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缩短暂停的时间来保证英文阅读的连贯性。

       在阅读过程中当你很少花时间去翻词典寻找合适的词义时,单位时间内你真正阅读的英文句子大大增多了,你的英文阅读速度相对地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加快了,英语生词在阅读过程中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自然就缩短了,英语生词的见面率由此就提高了。按照人脑的记忆规律,其结果必然是英文单词的记忆难度相对而言就下降了。

       这种学习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了语法困难和难点,一般也都可以马上在课文后面找到对应语法难点的详解。快速地解决了语法问题后,就进一步保证了阅读的顺利进行。我想这种做法可能对自学的同学会很有用。

       四. 问:你具体是用什么办法来快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

       我正式开始集中投入很多时间来学习英语是在我考入上外附中后不久。当时,我父母突然发现考入上外附中的很多同学的英文基础都比我要好很多,非常担心开学后我会跟不上上外附中的英语学习进度。在初中预备班开学前的整个暑假,我父亲开始下功夫对我进行了专门的“英语强化训练”。我的英语能力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我的英语学习方法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大量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有效的学习辅助工具外,还有一个根本不同点是我父亲认真总结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和体会,科学分析了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特点和难点,大胆改革了传统的英语训练原则,有针对性地创新了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

       传统的英语训练讲究的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训练,缺一不可,或者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效果是现在大家都能看到的现状。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学生通过勤奋用功,经过了很多年的苦学后学好了英语,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到英语很难学,直到大学毕业仍无法真正掌握好英语这一有用的工具。上外有一个很著名英语专家曾讲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完整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

       我父亲在训练我时,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方法改成了“读听写说”的训练方法。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换字游戏。实际上他把英语的学习划分成了输入(读和听)训练和输出(写和说)训练两个部分,认为一个学生在中文环境下学习英语时不可能在这两者上均衡花力气,也不必均衡花力气。正确的方法应该把训练的重点先放在前者,即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训练,强化先输入后输出的语言学习原则,从而使得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更符合人类语言学习的规律。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刚开始对我进行英语强化训练之前的连续好几天,父亲让我去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级仔细观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母语(中文)进行语言交谈的能力,并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录下来,回家后去仔细分析他们用自己的母语进行语言交谈时所用的中文词汇和句子的结构。最后发现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强大的中文学习环境下学习了六年多的中文口语后(大致从婴儿开口跟着父母学讲第一句话开始算起),其结果是中文的口头表达能力仍是非常有限的,他们日常能使用的句子和词汇极其简单,而且讲话的语速和中学生、成年人相比明显要慢很多。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平时在打电话时大家都能从电话声中一下子就辨认出是不是一个小孩在与你讲话。相反任何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他听语言的能力却要比他们讲语言的能力强得多。如果你去进一步注意观察,你还能发现他们一天当中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听中文,而不是在讲中文,即在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入的强化训练。

       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但很多学校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学习英语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听到更多的英语声音,老师却已要求他们开口讲英语了。这是强人所难,事实上是要学生去做他们几乎做不到的事情,去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父亲感到这种方法很不科学,是低效的办法,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革。因此我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用的是“半开口”式的英语训练方法。我被要求能用完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跟读课文和独立朗读课文,但除了非常简单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以外,并不要求我去开口讲很多英语。初学英语时,我前三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学单词、学语法、学课文、练语法、练阅读和练听力上的。

       我刚开始学认英语单词时主要是跟着录音机和计算机进行学习的。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这样从初学英语的一开始就能听到最纯正的英语发音。我学语法和练语法的方法与很多同学不太一样。父亲将我需要学的语法知识分成了“大语法”和“小语法”两个集合(在传统的英语语法书上是没有这两个术语的)。大语法是必须要掌握得非常扎实的,而小语法只要看到能正确理解就可以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和第三册的所有课文中的每一个句子父亲都要求我做过语法分析,并还一句一句地检查我分析得对不对,所以基础语法我掌握得很扎实。当时练习的时候,父亲除了让我练习大量的各类课文句子的语法分析外,并没有要求我去做其他的语法练习。父亲认为第一步是要解决我对完全正确的书面英文材料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掌握了最基本的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后我接下来被重点训练的是英语阅读能力。我在英语阅读上花过很大的力气,当时的阅读量很大,大大超过了一般同学。有人问我读了多少英语书,讲出来后大家都不相信: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千页厚的英文原版小说我从头到尾足足读了十多本!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我熟悉的英文单词越来越多,对英文复杂句子结构的反应越来越快,语感也越来越好,英语水平飞速提高。

       练习英文听力时,我共听过六十多盒不同内容的英文磁带。为了保证听的质量,保证听得精准,我父亲还要求我大练听写。《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所有的课文我听写过三遍。《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所有课文我听写过二遍。除此之外我还听了很多英语新闻广播。这些练习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对英文声音材料的快速反应能力。很强的读与听的能力加起来就是很强的英语输入能力了。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过专门的口语训练。由于我平时很少有多余的时间,所以从来也没有去参加过任何英语角的口语练习活动,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课外英语辅导班,也不刻意去找外国朋友交流。主要是我花不起这么多时间。如果有时间去英语角,去和外国朋友交流,我想我的口语肯定会有更多的进步。另外,我父亲感到在中文的环境下周围真正会讲地道纯正英语的人极少,要专门训练口语能力会很费时间,效率比较低下,所以还不如先将有限的时间大量投入到输入能力的训练上,使其强之更强。

       虽然我的英语输入能力训练一直是训练中的重中之重,但实际情况是,我的英文输出能力也已经在无意之中被带了上去。可能这正是语言学习的规律。大量的英语语言的输入刺激,在我的大脑中保留下了很多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型,时间一长我自然而然地就能开口讲一些英语了。反复的输入刺激还保证了我在用英语交流时完全是用英语去思考问题,而且别人英语水平的高低我一听即能听出来,这可能就是所谓很好的语感在起作用吧!

       你再想想,如果一个外国朋友同你讲英语,你什么都能听得明明白白,难道还不能应答几句,讲几句吗?你还会害怕讲英语吗?但如果外国朋友讲的话你听不懂,那你肚子里准备的句子再多,口头上练过的句子再多也没有用。我认为在与外国朋友交流时,他讲什么,用如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同你讲,用多快的语速同你讲,你是无法控制的。他讲了什么你首先要能听懂,这样对话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在需要你作出反应时,让你讲话时,你可以少讲,用最简单的词汇和最简单的句子结构来讲,这是你自己可以人为地控制的。

       2001 年5 月我第一次去美国参加国际大赛,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开口大段大段地讲英语,并长时间地用英语与人讨论很深入的技术问题。我发现一切都很自然,我的口语在与大赛的国际评委交流时,在与美国的老师和学生交流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障碍。回国后我父母亲听了都感到很吃惊、很意外。

       在我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写作也和口语一样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过专门的训练。但我撰写的两篇参赛英语论文,分别在两次国际大赛中,在与美国本土最优秀的学生的竞赛中获得了大奖。其中一篇参赛论文已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一本顶级研究性专业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如果你对我撰写的这两篇参赛论文和对应的算法实现演示程序感兴趣的话,可以用以下网址来下载:

       Intel ISEF 2001 论文和算法实现演示:        http://www.people.fas.harvard.edu/~yzhu/

       Intel ISEF 2004 论文和算法实现演示:        http://www.people.fas.harvard.edu/~yzhu/

       另外,在我学英文的过程中,除了学校课堂上老师规定要背的内容和期末口语考试规定要背的内容外,平时基本不背课文,更没有背过英文词典,而是将这些时间置换出来大量地训练对英文文章和声音的快速反应能力。背课文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住词与词之间的先后位置,时间一长往往会忘得精光。我感到如果背过后忘得精光与没有背过几乎等价,但却要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不如一开始就不背。

       背词典更是一项似乎人人都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经常会听到有人对你讲要去背某本词典,背好一页后撕掉一页。殊不知词典中的很多词并不是常用的,背了也只是大大地浪费有限的脑力资源。再有如果背到第三十页时第一页就开始忘了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只有大量的读和大量的听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读听的过程中你很快就会真正了解到哪些才是最最有用的英文单词并很快地记住它们。


       五. 问:你能用来和大家分享的学好英语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以下是我概括的英语学习的主要经验:

      读 —— 利用长假每天坚持读八小时以上;
      听 —— 开始时要选听各种英文教学电视节目和录音磁带(或MP3等网上可下载的录音),越清楚的越好;
      说 —— 要在有了大量的读和听的训练后再去练说见效最快;
      写 —— 开始少练,有了大量的读和听的训练后再去练写效果最好,进步最快;
      语法 —— 要精通大语法,这是快速读懂各种复杂结构句子的最有效的跳板;
      词汇 —— 开始时不要去做近义词练习,要在大量的读听训练中扩大词汇量。

      六. 问:你是如何看待英语考试技巧的?

       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有关英语考试技巧的书带回家来看,我父亲看到后就给没收掉了。他对我说,学好英语是为了将来有真本事并能派上用场,而不是为了考试。有时间去看上百页厚的考试技巧,还不如再去看一本百页厚的英文小说。如果英文复杂结构的句子我看不懂,很多单词我不认识,任何技巧都是没有用的。相反如果我识字很多,对各种句子结构的反应很快,但什么考试技巧都不知道,这没有关系,我的英文考试成绩也绝对不会低到哪里去。等我的能力完全上去了,所谓英文考试的技巧他给我讲半小时我就能全明白了。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七. 问:你是如何准备托福考试的?

       学了三年多英语之后,父亲感到我的英文水平已经提高很多,要我准备去参加托福考试。当时要我去参加托福考试时还没有想到考试得到的托福成绩要用于以后申请去美国读书。只是因为我英语学习进步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父亲原先的预期。他对自己设计的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和新技术的力量感到非常吃惊,希望通过托福这样成熟的权威考试来客观地评估我的英语能力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我在考托福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课外英语训练班,但在备考时认真地做了一遍当时能买到的以往数年的标准托福全真试题。托福听力中的第一部分,试题与试题之间留有12秒钟时间让你从四个不同答案中找出一个正确答案,一般我用三秒钟即能选对。在语法结构部分共给出25分钟时间来完成,我一般用12分钟即能完成。阅读理解部分共给出55分钟时间来完成,我一般用30分钟时间即能做完。我记得在考试前的最后两天,父亲拿来了最后五份我还没有做过的标准托福全真试题让我练习,其中三份我是得了满分,另外两份分别错一题。父亲推测如果考试中我能正常发挥的话,成绩应该在“660到670分之间,如果低于660属于没发挥好,如果能一题都不错那是超常发挥了。结果我的实际成绩是670分。

       父亲很满意我的成绩,主要因为我完全是靠下苦功夫再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英语能力真正提高上去的,而不是依赖一些考试技巧去碰运气,这将成为我未来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他还感到自己摸索到了一套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在中文环境下高效学好英语的新方法,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因为如何在中文环境下有效地学好英语一直是中国学生面临着的难题。

       我父母原来都是学通信的,并不是英语老师。只是父亲与专业老师相比多懂了一点英语,而与英语老师相比又多懂了一些计算机。可能正因为他不是科班出身的英文老师,所以受传统训练方法的约束很少,更容易萌生出创新的想法,由此在其他人还没有特别注意的英语和计算机的学科交叉点上首先做了一次很有价值的成功实验。

       八. 问:你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来学习英语的?

       我从上初中预备班开始就很少有课余时间了。当时我已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参加业余的计算机奥林匹克编程训练。开始时我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基础为零,所以课余要花很多时间来练习课堂上老师布置的计算机编程题。同时在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新的数学知识又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来自学。为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课余时间,父亲为我找来了适合我当时英文程度的各种英文版的数学教材和计算机教材(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的),让我直接用英文教材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以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强化英文阅读,与此同时还能快速扩充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由此可见我的办法是将原来要分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学习,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另一个办法是利用乘车时间来听英语磁带,提高英语听力。我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乘车的来回路上大致要耗费两个多小时。考入上外附中后的最初三个学期,我常常是利用上学来回路上的乘车时间来听英语磁带的,很多英文磁带我都利用在车上的时间反复听过五到六遍,这样我的英语听力在短时间内很快就上去了。英语阅读和听力能力上去以后,互联网上大量极有价值的免费学习资料、计算机技术资料以及最新发表的英文期刊文献我就能更有效地加以利用了。

       九. 问:你感到初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语音关过了以后,对于一个英文初学者来讲,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和学中文是一样的,就是识字。开始时要多认识常用的英文单词,掌握好每个常用单词最常用的词义,而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记忆一个单词的多个词意,那是英语学习快达到中级和高级水平时才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初级阶段要去做的事情。在初学阶段你要将记忆一词多义的时间置换出来,用来扩充最常用英文单词的识字量,把有限的学习时间最有效地利用好。快速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大运动量的阅读。到我看到很多学生初学英文时,必要的英文泛读材料选得不太合适。最常犯的错误往往是选得太难,生词一多,句子结构一复杂,阅读就被卡在那里,坚持不下来了,最后必然是读得越来越少,英文慢慢变成了一门似乎很难学的科目。其实对绝大部分人来讲都是一个方法问题。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英文比中文容易。所以中文学习没有记忆障碍的人方法对了一定都能将英语学得很好。

       十. 问:你认为学好英语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学好英语是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很有用?

我个人感到从目前中学的状况来看,对很多学生来讲学好英语对中文教学环境下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多非常直接的帮助。原因是英语阅读在中学就能真正过关的人极少,绝大部分学生还无法将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至于学好英语是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很有用,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想这是因人而异的。用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英语正在成为全世界的“普通话”。如果你今后想要以某种方式融入世界,那么英语是你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如果你今后是想搞尖端的科学研究,那掌握了英文你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地找到大量有用的科技文献资料,从入门级的到尖端级的应有尽有。可以毫无疑问地讲,一个科学研究者只有英文运用熟练自如了才有可能最有效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深入专业,进入研究的最前沿。任何创新的研究都必须建筑在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复“创新”会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十一. 问:小学求学期间你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我是从上海山阴路上一个很小的里弄幼儿园里山来的,当时那个幼儿园是没有任何学前文化教育内容的。那是真正的金色童年。每天在幼儿园需要完成的只有三件事情:玩耍、吃饭和睡觉。回家后父母也没有时间管我。我的学前教育就是每天回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各个不同电视频道上的卡通节目(当然现在可以把它上升为最好的中文听力强化训练来认识了)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各种变形金刚,打最早的任天堂电子游戏机。所以上小学之前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盲,汉字一个都不认识,拼音字母也一个没有学过。

       在虹口区三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花在学习中文上:学认中文字,学写中文字和学读中文书。从四年级开始才每周一次在课外参加虹口区奥林匹克数学学校的奥数学习,但那个时候父母还没有将数学作为我的学习重点,我的学习重点还是中文。大概在五年级的下半学期,课外我参加了上外附中考前辅导班。我是插班进去的,那时老师的辅导课已上完了一大半,开始时我课堂练习的成绩都是不及格。正是这些不及格才让我父母从此开始对我的课外学习高度重视,由此我的学习驶入了全面加速的快通道。

       十二. 问: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智力的?

我觉得人脑运行的好坏,和电脑运行的好坏一样,不仅仅取决于CPU的速度(反应快)和内存的大小(记性好),更取决于你装人了些什么软件(积累的知识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再好的电脑若装入的软件有问题照样会运行得很慢,甚至死机。大概在我大脑中被植入的软件还不错,所以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吧。

       十三. 问:从学习过程中的哪里抓起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

       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最细小的环节抓起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这正好和最近一本畅销书的标题很一致:“细节决定成败。” 我敢肯定地讲,上外附中所有教过我英文的老师都会记得我是当时每堂英语课上听讲最认真、记课堂笔记最认真的学生之一。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都要仔细检查我每堂英文课的英文笔记,稍有不整洁之处,甚至是行与行的第一列之间没有对齐之处都要撕掉重写。父亲对我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会看得很重抓得很紧。他认为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一般都不会出现大问题,要出现的都是点点滴滴的小问题。如果出现的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的话,累积起来马上就会变成一个难以处理的大问题。我以后取得的所有大大小小的成绩其实都是从这种严格的质量监控中得来的。

       十四. 问: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的著名学府,你是如何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的?

       哈佛大学每年在全世界招收1650 名新生。据哈佛大学的网站报道,录取我的那年全世界共有20987名高中毕业生向哈佛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书,申请人数创了当时的历史之最。哈佛大学的申请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愿意填写完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表格,并支付60美元的申请费,但要被录取则是比较困难的。每年向哈佛大学寄去申请书的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有非常优秀的高中学习纪录和课外活动记录,各项SAT(可理解为标准化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考分都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明显特色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从哈佛大学的招生代表在我被录取后的常规祝贺来信中的附言可看出,哈佛大学主要是对我课外在计算机图形学方面所进行的高水平的创新研究感兴趣。至于我所获得的全额奖学金则与我的优秀程度是没有关联的,只能说明我的家庭支付能力以美国的经济标准来衡量是很差的。哈佛大学招生办严格地执行这样一条政策:“录不录取只看学生的高中业绩;给奖多少只看学生的家庭条件。”在哈佛大学完全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相比起来最最优秀的学生却仍需向学校支付一分不减的全额费用,而相比起来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却享受着费用几乎全免的哈佛教育。

       十五. 问:目前国内有许多人花费不少钱千方百计想去国外留学,还不一定如愿以偿。你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以全奖身份去美国深造,你有什么成功“秘诀”?


       我的成功“秘诀”似乎在于:第一,我选对了一条“专才”的成长路线;第二,我有效地利用好了上外附中所具有的非常独特的学习氛围。平时除了学好规定的必修课外,我集中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独立的课外科学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这是我能在激烈的哈佛大学的“入学竞赛”中胜出的重要原因。上外附中向来约束学生自由发展的条条框框比较少,这种环境非常适合像我这类学生的快速进步。考入上外附中后不久我就确立了长大后要当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志向。以后我的学习重点和相关知识结构的建立都始终如一围绕着这个方向进行。我的大部分学习都是以未来的可能应用为导向的。各类能有效帮助我实现理想的科学文化知识我都学得很强、很深、很扎实,远远超过了学校的要求,而对那些我将来肯定不会经常用到的知识,则采用了点到为止的办法,达到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即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绝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举一个例子:英文我很强,但第二外语我只上过六节课就再也没有去听过课。再举一个例子:我用现代汉语写了两篇质量很高的得奖论文,但我的古文只有高二毕业的水平(因为我是教育部确认的免试高校保送生,所以没有再参加高三年级的语文跟班训练),课外也不再花时间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古文,因为我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我未来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绝对不会用古文去阅读、思考和写作。我的很多时间就是从这类选择中赢得的。我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十六. 问:从学校里学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哪些在你的科学研究中最有用?

       回顾自己学习和竞赛的经历,我深深感到平时在学校里学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研究中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首先以中学数学为例。虽然它不能直接应用于我的研究项目,但计算机图形学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几何、拓扑学和泛函分析等都是以中学的代数和几何为基础的,因此学好中学里的数学为我在课外自学大学数学系的课程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再以我们从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和语文写作知识为例。就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它们是最能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因为计算机图形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内,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外你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能力才能看懂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论文,真正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此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接下来,一旦你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好的结果,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则能帮助你有效地将你的最新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你最后撰写的研究论文才是同行对你的工作价值进行客观评估的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将自己的思想用准确、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简而言之,学校课堂内所学到的理科类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知识结构的根基,而学校课堂内所学到的文科类知识,则是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快速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十七. 问:参加了多次国内外重要的学生科学竞赛后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总结近几年来比赛的经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方面的创新都是需要知识和思想积累的。新颖的思想和创意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只有一个已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且一直在做相关方面思考的人,才最有可能萌发新的思想。
(2)有效的自学能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极为重要。有效的自学能力能使研究者快速地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为进一步的高起点的创新打下基础。
(3)在开始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之前,对你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内业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必须了解得非常清楚。一定要避免耗时耗力但毫无价值的重复“创新”― 没有人会因为你重新发明了指南针而肯定你的工作。
(4)一个好的新思想并不马上等价于一个好的研究项目。一粒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外部环境下才能发芽、生长、结果。同样一个好的新思想只有在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采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再配以合适的软硬件条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项目。
(5)互联网给了当代中国学生前所未有的机会。现在我们完全能同发达国家的学生一样在同一时间上共享人类的科学技术宝库。而英语已成为了你要进入这个宝库的第一张通行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wzb_seu007 + 5 + 50 感谢您分享不错的话题与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wzb_seu007 发表于 14-6-25 18:24:56 | 只看该作者
好长,慢慢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4 08:37 , Processed in 0.10222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